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成功者的继任,Ivy Bridge架构Core i7-3770K全面解析与测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royalk 发表于 2012-4-23 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37025|回复数:123
前言:Ivy Bridge是成功者的继任

继Intel推出Sandy Bridge并获得巨大成功后,转眼间已经过去一年又3个月, Tick-Tock钟摆策略已经来到了第四次Tick——更换制程的时候,Ivy Bridge在这个时候就推出了。2012年4月23日,Intel发布了第三代酷睿处理器——代号Ivy Bridge的Core i5/i7 3000系列。上次Sandy Bridge发布的时候,Intel对架构进行了大幅度改动,这次Ivy Bridge的动作就相对小很多,它继承Sandy Bridge架构,进步到22nm制程,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技术。(以下简称Sandy Bridge为SNB,Ivy Bridge为IVB)


Ivy Bridge处理器产品线与规格表

与SNB处理器发布时的产品线不一样,首批发布的IVB处理器只有Core i7与i5系列,并没有低端的i3与奔腾型号。


(最终规格数据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

IVB处理器命名规则与SNB时代基本相似:
1. 采用Core i7/i5/i3不同品牌来区分高中低端;
2. 品牌后边都以“3000”系列命名,代表第三代酷睿处理器。
3. “3000”系列中后三位区别规格的高低,通常是频率、核显规格与支持的附加技术差异。
4. 最后的字母,“K”代表未锁倍频,“S”代表节能版,“T”则是更加节能的版本,TDP要比通常型号低很多。

IVB的Core i7和i5在规格上与上一代SNB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除了制程更新到22nm、核显规格提升与TDP下降之外。i7系列依然是四核心八线程,8MB的L3缓存,i5系列则把超线程去掉,L3缓存减小到6MB。与SNB的K系相比,i7 3770K的主频与2700K持平,都为3.5GHz,比2600K提升100MHz;i5 3570K比2500K亦提升100MHz。其余非K系处理器也比对应的SNB型号有一定的频率提升,官方定价也比SNB相同定位型号略有提升。

与SNB的产品线类似,Intel依然采用K系、普通版、S和T系低功耗版几个用户需求取向分类:
1. 玩家级K系列:Core i7-3770K与Core i5-3570K为不锁倍频的处理器,最大倍频可达60,可以供玩家随意超频,由于60x的倍频上限在风冷条件下已经足够使用,通常我们也称K系处理器为“不锁倍频” 的处理器。它们不支持虚拟化技术与TXT可信任执行技术,不过没关系,玩家几乎用不着它们。
2. 不带任何后缀的普通版:这些处理器倍频被半锁定或者完全锁定,无法大幅超频,但是价格也相对低一些,适合普通家用用户使用。
3. 以T或者S结尾的节能版:这类处理器适合追求能耗比的用户使用,通常作为办公电脑和HTPC等用途。

从产品线来看,i7-3770K比2600K上市时便宜4美元,i5-3570K比i5-2500K也便宜4美元,不过相信国内上市后会有一段时间的虚高期。i5的许多型号定价都一样,实际价格可能偏差也不大。如果正式上市价格也是如此的话,在DIY市场将会产生很多鸡肋型号,例如i5-3570、i5-3550、i5-3470S和i5-3450S等。

Sandy Bridge与Ivy Bridge架构的异同

先看Ivy Bridge的核心照:与SNB非常相似的结构。Ivy Bridge核心包含14亿晶体管,核心面积约为160平方毫米,相比之下Sandy Bridge晶体管数为9.95亿,核心面积为216平方毫米。IVB增长的晶体管数目主要来自核显部分,大约比SNB增加了40%的晶体管数,核心面积却得益于22nm工艺,减少了大约26%。


概览
这里以全规格的IVB核心(Ivy Bridge-HE-4)为例,说明IVB的核心架构概览。IVB的核心组成部分与SNB没有太大变化,依然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核心、系统助手、核显与L3缓存。首先是四个核心、每个核心独享32KB的L1数据缓存与指令缓存、256KB的L2缓存;系统助手(System Agent)部分包含内存控制器(IMC)、PCIE控制器、电源管理单元(PCU)、DMI总线、FDI总线以及Display Port接口;核显部分则包含了最多16个执行单元(Execution Unit,EU),并支持DX11规范;这三部分通过环形总线连接,并且都能访问共享的最大8MB L3缓存。


Sandy Bridge与Ivy Bridge架构的异同(二)

性能
Ivy Bridge由于是继承Sandy Bridge的架构,因此单线程性能上并不会差太多。但是由于频率提升、睿频机制改变、L3缓存延迟降低,以及其它可能的优化手段,总体来说IVB会比SNB带来小幅度的性能提升,尤其是在对缓存依赖性较强的应用中,同频差异可达6-10%、算上频率差异还可以再提升3-4%左右。

功耗及睿频
Ivy Bridge盒装正式版标注的TDP依然是95W,虽然与之前的ES标注的77W相比有所增加,导致IVB的功耗颇受争议,但是我认为不管标多少W,那只是热功耗设计而已,CPU的实际功耗都没有太大区别。在进行后边的测试之前,这里我先下个结论:Ivy Bridge同电压同频下,功耗与Sandy Bridge同规格处理器差异非常小。Ivy Bridge功耗的降低主要来自于电压降低。另外,个人认为Intel为IVB标注95W TDP的原因是:为了散热,因为IVB在同频同电压下比SNB更热。

对于睿频(TurboBoost)来说,在CPU发热量不成问题的前提下,TDP上限越大则睿频激活的机会越多,因此95W的标注对于不超频使用的用户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此外,在IVB上睿频有一定的改动,虽然最大睿频幅度还是4个倍频,但并不像SNB那样随着负载核心数增加而依次下降一个倍频,而是和SNB-E类似,在1个或2个核心负载时为4个倍频,在3或4个核心负载时为2个倍频,这样一来总体睿频性能就会比SNB更高。


L3缓存与环形总线
与SNB一样,8MB的L3缓存被分为四块,连接每个核心、核显与系统助手,每个部分都有独立的访问节点,可访问L3缓存的各个部分。依然还是使用我在SNB评测中的比喻,环形总线的架构就像列车一样,乘客可以从各个车厢的车门上车,而不用全部从一个车门排队上车,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让许多人同时上车而不至于排队。不过通过测试我们发现,IVB的L3延迟有明显降低,可能是来自于环形总线上的改进,可能也是IVB性能有一定提升的其中一个原因。

电源控制单元
也就是Power Control Unit(PCU)。这部分与SNB一样采用VRD12规格,可动态调整SVID,因此使用offset加电压超频的用户要注意了,在超频之后VID会自动提高,在超频之后SVID很可能会给你一个较高的VID,实际上根本就不需要这么高的电压就可以稳定当前主频。因此在设置电压offset之前,请务必先了解你的当前VID是多少,大多数时候,超频到4.5GHz需要设置的offset不是加而是减。

集成绘图核心与QuickSync 2.0
IVB相对于SNB最大的提升可谓集成绘图核心(核显),IVB最高规格的核显为HD Graphics 4000,它拥有16个执行单元(EU),比SNB的HD 3000多了4个;而稍微低规格的HD Graphics 2500则保持6个EU的规格,与HD 2000一样。根据Intel的说法,IVB的核显性能比SNB的核显有最多60%的提升,并且它终于支持DX11规格了。核显依然是通过FDI总线与PCH通讯,相当于PCIE2.0 4x的带宽,最大分辨率从2560x1600支持到4Kx4K,并且原生支持Display Port接口。此外,核显频率与SNB一样采用Turbo Boost机制,在执行3D的时候频率会自动升高,HD Graphics 4000的Turbo默认频率为1150MHz,比HD 3000的1350MHz稍低。

另外,Intel也改进了QuickSync的功能,在2.0版本中,Intel把原来的H.264转码引擎升级为多格式转码引擎(Multi-Format Code Engine),这样对不同的视频格式兼容性更强,非H.264编码的视频也可以直接使用独立的转码引擎进行转码了,速度会有进一步提升。

DMI总线
处理器(准确的说是System Agent)与PCH芯片的通讯总线,相当于PCIE 2.0 4x的带宽,占用这个带宽的主要是存储接口——SATA、USB等。DMI总线频率与PCIE频率同步,会随着外频变化而变化,因此超外频也可能会导致DMI数据传输出问题。

Ivy Bridge的改进:PCIE3.0控制器

IVB的PCIE控制器最大的亮点就是支持PCIE3.0规范,并且向下兼容2.0和1.1,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在PCIE控制器的设计上,IVB与SNB类似,也采用了一个16x加一个4x的PCIE控制器,并且那个4x在PC芯片组上也被屏蔽,在C200系列服务器芯片组上才开放,所以我们只用管那16x的。但是有所不同的是,IVB的16x PCIE控制器支持拆分成8+4+4的三路模式,配合Z77芯片组可组建三路SLI/CrossFire,而SNB则只能拆分成双8x模式。

在一些通用计算应用中,GPU需要大量和CPU交换数据,那样的情况下PCIE 3.0就能派上用场,可以带来一定的性能提升。然而,PCIE 3.0对于3D游戏这样主要数据交换是在GPU和显存中的应用来说,提升并不明显,经过多个游戏测试综合下来仅有0.76%的提升,基本跟误差范围没两样。


Ivy Bridge的改进:内存控制器
IVB的内存控制器设计比SNB有了不少提升,官方默认支持DDR3-1600规格以及DDR3L低电压内存,超频方面可支持DDR3-2800以上的高频,这以及足以打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内存的极限频率。而各主板厂商目前也有在BIOS中开发出更高的分频,让IVB的内存超频频率可达DDR3-3000以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SNB中内存的参考频率是133MHz,然后乘以“内存倍频”得到各内存分频。在IVB中,除了133MHz参考频率之外,还有100MHz的参考频率,这样一来可选的内存频率就多了很多,以下我做了一个表格,其中红色部分是SNB处理器可选的分频,蓝色部分是新增的100MHz参考频率得到的内存分频:


对于性能方面,IVB的AIDA64内存性能测试结果与SNB同频下差异不大。从下面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在日常使用中,大约DDR3-1866的内存频率基本上就可以满足超频到4.5G之后的带宽需求了。


更高的内存频率虽然还能带来一定的性能提升,并且除了写入性能基本受制于CPU主频之外,随着每一步的积累最终超频到DDR3-2667也可以有大约10-20%的带宽提升,但是更大的作用我认为只是为了发挥出内存的全部潜能而已,因为综合各种用户情况来看,能上到这么高频的内存占的比率并不多。并且别忘了,与内存电压对应的VDDQ电压是加在CPU的IMC上的,内存上到2667以上的高频往往需要提高内存电压到1.7V以上,这样VDDQ将会超出安全范围,不推荐长期使用。

3D晶体管解密

Ivy Bridge还有一个亮点就是3D晶体管。网友Asuka的帖子Asuka小讲座之三:CMOS性能与制程中已经为我们以通俗的方式介绍了3D晶体管到底是什么东西。Intel为了缓解由于制程减小而产生的越来越严重的漏电问题(short-channel effect,短沟道效应)而在晶体管中增加的一道“鳍片”(Fin),这种技术叫做FinFET,Intel给了个通俗的包装词汇叫做3D晶体管,或者叫Tri-GATE。


晶体管中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之间存在着绝缘层,以确保在晶体管关闭的时候两极间“几乎”没有电流流过。但是随着制造工艺越来越先进,单个晶体管的尺寸就变得越来越小,原本在Source和Drain两级间的绝缘层也越来越小,“电阻”也会越来越小,原本“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的绝缘层的绝缘效果下降,漏电就越来越严重。漏电通常发生在远离Gate(栅极)的一侧,当漏电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相当于晶体管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这些漏电的电流是会全部转换成发热量的,因此漏电变大也就直接导致了CPU发热量的上升。

FinFET就是减少漏电电流的一种方式——加大Gate的控制范围,也就是把原本平面的Source和Drain加高——这样在第三个维度上就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与Gate交叉,这样相当于Gate可以从三个方向夹着Source和Drain,从三个方向控制着晶体管。


因此在Intel的宣传图片中,我们看到的3D晶体管是网状的,而传统的晶体管则是条状的。


因此,3D晶体管只是一个包装词汇而已,原本的晶体管也并不是2D的!

Intel对3D晶体管的优势概括为几个方面:更高的能耗比、更快的切换速度、更高的驱动电流,以及比SOI工艺更低的成本增加幅度。但是,加大栅极控制力度的FinFET总归只是个补丁而已,漏电问题依然是存在的,并且随着晶体管密度的增大,另一个重要因素——发热量也越来越集中,这也是IVB相比SNB核心发热量更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7系芯片组主板设计理念

Intel在早些时候已经发布了7系列芯片组,与6系列芯片组仅有一些规格上的改进,具体规格变动可参考我们的第一张Z77主板——微星Z77A-GD65测试


主板设计理念也可参考我们在评测Sandy Bridge时候做的说明,这里我仅补充说明与6系不同之处。

USB3.0
总体来说,Z77主板由于原生USB3.0接口的加入,可省去第三方USB3.0接口的布线以及芯片采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不过对于一些高端主板来说,可能厂商会考虑做4个以上的USB3.0接口,这样还是需要第三方芯片的支持。

PCIE带宽分配
Ivy Bridge搭配Z77芯片组可支持3路PCIE带宽拆分,可实现3路SLI/CrossFire,这样主板就要有3条PCIE 16X插槽,6个支持PCIE 3.0的PCIE Switch开关。在使用IVB+Z77平台时,各插槽工作模式及PCIE带宽分配如下图所示,蓝色的为PCIE插槽,红色的为PCIE Switch开关。


在组建双卡并联的时候,我们推荐使用第一条插槽与第二条插槽组成双8x规格以发挥Z77平台双卡并联的最大性能。有些主板可能为了增加双卡时的间距以改善散热条件,可能会把第二条插槽和第三条插槽互换位置,因此在组建2路SLI/CrossFire时,请先看清说明书确认主板哪条插槽可以走8x,哪条只能走4x。

Core i7-3770K实物图以及测试平台介绍

Core i7-3770K是Ivy Bridge处理器产品线的顶级型号,也是我们本次评测的主角。本次我拿到的是E1步进的ES(CPU-Z Stepping为9),与正式版一个步进。它的正面外观看上去和前代2600K无太大区别。


背面的电容排布则有些变化,左边是SNB,右边是IVB。


这颗ES的表面并没有标注频率,我们只能从QC45来判断它是一颗3770K。


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7-3770K
主板:MSI Z77A-GD65
内存:G.Skill F3-14900CL9D-8GBSR
显卡:MSI R7950 TwinFrozr III
硬盘:Plextor PX-128M2P
电源:安耐美 冰核Revolution 85+ 1050W
散热器:Prolimatech Megahalems Rev.B

CPU-Z基本规格识别信息:


理论性能测试:IVB对比SNB与SNB-E

我们先来看测试成绩,一会再来谈超频。测试成绩依然分两组,默认对比以及超频到4.5GHz同频对比。参与对比的CPU除了3770K之外还有,Core i7-2600K,Core i7-2700K, Core i7-3820以及Core i7-3960X。

对比默认/超频参考设置:
默认设置——CPU:Core i7-3770K @ 3.5GHz,Turbo 3.7GHz,内存:DDR3-1600 CL11-11-11-28-1T
超频设置——CPU:Core i7-3770K @ 4.5GHz,内存:DDR3-2133 CL9-11-10-28-1T
超频设置——CPU:Core i7-3770K @ 4.5GHz,内存:DDR3-2667 CL11-14-13-32-2T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Z77A-GD65在默认设置下IVB的睿频表现不正常,在开启Adjust Ratio in OS之后所有核心被锁定到3.9GHz,如果单独开启TurboBoost则所有核心被锁定到3.7GHz,因此以下默认设置均为所有核心锁定到3.7GHz的成绩。

SuperPi 1M:单线程整数运算,IVB在默认情况下只能睿频到3.7G而落后于2600K的3.8G,手动设置3.9G则跑出9.360s,比2700K睿频到3.9G快了0.343s。超频后由于得益于L3缓存速度的提升,成绩比SNB架构的处理器有一定提升。超频到DDR3-2667后,成绩又有小幅度提升,4.5GHz即可逼近8秒大关。


3DMark Vantage CPU测试,四核心满载时3770K可跑3.7GHz,而2700K只能跑3.6GHz,2600K只能跑3.5GHz,因此3770K默认时成绩提升幅度较大,而4.5G的IVB大概比SNB有6%左右的同频性能提升。内存超频到2667并无明显提升。


国际象棋Fritz Chess Benchmark,IVB在默认情况下同样因为频率制胜,超频到4.5G后与SNB表现差不多,提升幅度在1%以内,超频到DDR3-2667并无明显提升。


AIDA64内存读取,IVB超频到DDR3-2667领先SNB的2133有大约5%,都超频到2133时IVB与SNB表现接近,默认状态下IVB则由于睿频表现不正常而稍微落后一点。


AIDA64内存写入情况与读取类似,不过基本受制于CPU主频,在之前介绍内存控制器的时候已经提过。


AIDA64内存复制则因内存频率变化而提升得比较多一点,在超频到DDR3-2667后复制速率达到28000MB/s以上,由之前在介绍内存控制器时候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到,超频到4.8GHz与DDR3-2667时,可以达到接近3万MB/s的复制速率。


L3缓存延迟方面,IVB得益于环形总线的优化,L3缓存速度比SNB要快,延迟也大幅减少。


CineBench R10单线程测试,浮点渲染运算IVB提升幅度较大,有大约6-8%的提升。


CineBench R10多线程测试,同样是6-8%的提升幅度。默认则由于睿频的关系提升更多一些。


CineBench R11.5多线程,IVB的提升幅度稍小一点大约在4%左右。


12V输入满载功耗方面,默认情况下IVB并没有比SNB低,同样是66W左右,距离95W的TDP还有不少空间。但别忘了这时候由于vdroop的影响,IVB的满载电压只有1.08V左右,而SNB则有1.14V。在超频到4.5GHz之后,IVB大约只需要1.19V,而SNB则需要1.3V左右,因此IVB的功耗优势凸显,仅有不到100W,比起SNB要低了20%以上,但是满载温度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我们后边会提到。


Ivy Bridge CPU主频与电压、功耗、温度的关系

刚才我们提到超频到4.5G的时候3770K的功耗比2600K低了20%以上,但是温度却不是这么回事了,由于IVB的核心晶体管数几乎没变,核心面积却缩小了20%以上,因而导致了发热量更加集中,满载跑起来虽然功耗更低,但是温度却更高。

但是我们发现,无论使用多强的散热器镇压,并且排除了硅脂与接触情况的问题,效果也并不见得会好。因为散热器底部的温度其实很低,例如超频到4.8G时虽然核心温度超过100度,但散热器底部仅有35度,甚至比SNB还凉快。因此我们认为散热瓶颈出现在核心(Die)与CPU顶盖(IHS)之间,并且由于每个CPU都如此,我们也可以排除核心与顶盖的接触问题,把问题归咎于核心自身发热量过于集中。IVB的温度升高也有可能是导致Intel在最后出厂盒装CPU的时候TDP依然标注95W的原因,这并不代表CPU的实际功耗。

这里我找了从4.3G到4.8G的各稳定频率所需求的最低电压,来看看温度与功耗的变化情况。其中功耗数值为12V输入功率,温度为Real Temp软件记录的烧机途中最高的核心温度值,电压为BIOS设定值,与CPU-Z读数有大约0.03-0.04V的偏差,CPU-Z读数偏低。老调重提一下,这仅限于这一颗CPU,不同CPU由于体质不同而存在电压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首先要知道3770K的TJMAX是105度,超过这个数就会降频,在超频到4.8GHz的时候,核心温度最高来到103度,距离TJMAX仅有2度的距离。我们从图上看到,在4.6GHz以下时,电压随着频率线性提升,大约每0.04V可多超100MHz的频率,温度也每次提升2-4度,大约在4.6GHz时最高温度来到79度。但是从4.6GHz到4.7GHz时,电压需要提升0.06V才能稳定,在1.3V时可稳定运行4.7GHz,温度达到86度,这时候功耗也和2600K在1.32V超到4.5GHz时差不多。而到了4.8GHz则需要1.4V了,温度也狂飙到103度。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结论:
1. IVB即使在默认频率下,满载温度都比SNB要高,超频后也很明显比SNB温度高;
2. IVB超到同样频率基本上电压比SNB要低0.1-0.2V,功耗也要低20%左右,但是温度大约要比SNB以更高的电压超到同一频率时高10-15度;
3. IVB在同频率、同电压时的满载功耗与SNB接近,但是温度要高20度以上。
4. 在核心温度达到80度以上时,主频墙开始显现,表现为需要加很多电压才能稳定更高频率,然后加压导致温度更高,主频墙更明显,恶性循环直到风冷压不住为止,大约在1.4V以上就会达到105度。
5. 风冷5G烧机当前步进几乎没可能,除非你抓到大雕。
6. 顶级风冷散热器没啥用,因为IVB的表面温度很低,热管效率并不高,但是它可以让你的CPU核心温度尽可能低,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
7. 5GHz无法进系统,1.4V以上基本上再怎么加压基本都无效果。

核显性能测试

前边提到IVB相比SNB最大的进步就是核显性能的提升,下面我们来看看核显性能测试。这次我们加入AMD引以为傲的Llano APU核显,以及前代Intel HD Graphics 3000对比。

核显的超频方式与SNB没有变化,还是外频的一半乘以核显倍频,也就是50MHz一步进。这代HD 4000并不好超频,也许是我这颗样品的体质差,最多只能在1.35V核显电压下超频到1600MHz。

3DMark 06,HD 4000靠着CPU分数优势稍微领先,超频后接近1万分。


3DMark Vantage P模式分数,HD 4000比HD 3000提升幅度超过140%,达到P4317分,也超过了HD 6550D的P3700分,超频到1600MHz之后达到P6000分以上,甚至超过HD6570独立显卡的分数。


3DMark 11 P模式由于HD3000不支持DX11因此没成绩,HD 4000拿下P791分,落后HD 6550D的P1027分,猜想是IVB核显的曲面细分性能较弱,超频后勉强追上6550D。


失落的星球2的DX9模式最低画质画面并不算特别差,HD 4000基本和HD 6550D打平,但是超频后提升幅度不大。


孤岛危机弹头DX10模式Gamer画质,这时候特效已经不差了,但是分辨率过大导致这些核显无一例外的爆显存,因此帧数跑不高。情况与前边的测试类似,HD 4000几乎打平6550D,超频后提升40%左右。


尘埃3是DX11游戏,在中等画质下这些核显基本都能勉强流畅运行,HD 4000稍微落后6550D 10%不到,超频后性能也超越了HD 6570独显。


孤岛惊魂2最高画质,4倍抗锯齿,HD6550D与HD4000核显都勉强能运行,不过很不流畅。HD 6550D超频后提升幅度较大。


在低画质下FPS却是天差地别,HD 4000比HD 3000提升大约40%,并且比HD 6550D默认频率下稍微快一点,但超频之后也是提升幅度不大,被HD 6550D反超。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跑DX10模式,IVB核显HD 4000稍微落后6550D,超频后提升大约30%,提升幅度还算可以,但是6550D超频后提升幅度更大。


综合来看,IVB的核显HD Graphics 4000对比Radeon HD 6550D赢了三项输了六项,但是差距都不大,而相对上代HD Graphics 3000来说则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看来Intel的核显进步很快。

处理器特性与超频思路、超频方案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IVB的特性,那就是低电压,高发热。在之前我发的IVB超频预测帖子中我曾经提到,IVB的日常使用电压不建议超过1.3V,日常使用频率还是建议4.5GHz。从上面的测试中我们已经摸到了这颗CPU的体质,大约在1.2V(CPU-Z 1.16V)可以稳定4.5GHz。

首先要明白,K系处理器可以随便超倍频,不带K的i5和i7处理器可以在Turbo的频率基础上再超4个倍频,而i3以下则没有睿频也不能超频。7系能超频的芯片组有Z77和Z75,其中Z75几乎没有哪个厂商做了产品,因此可选的芯片组有Z77,以及之前老的6系芯片组Z68和P67,它们更新BIOS后可支持IVB。

对于主板供电方面的需求,4+1相已经足够,因为超频到4.5GHz的功耗还不到100W,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及不要把供电负载用得太满,建议选择6+2相供电以上的主板。

除此之外,为了性能最大化,你可能还需要一套给力的内存,最好能跑上DDR3-2667或者更高。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廉价内存,要记住内存颗粒决定内存超频能力,具体可以去内存区寻找。

最后,一个聊胜于无的顶级散热,以及12V2单路有15A以上的电源,可以保证你的后备供电能力充足。

超频思路大体上与SNB完全一样,那就是超倍频和超内存,非常简单。


在内存电压不超过1.65V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选择把芝奇F3-14900CL9D-8GBSR(Hynix CFR颗粒)跑DDR3-2133 9-11-10。

BIOS设置:把CPU倍频设为45x,关闭系统内实时调节倍频,把内存频率设为DDR3-2133,防掉压开Level 1。


CPU电压设为1.2V,内存电压设为1.6V,其余电压保持默认即可,与SNB一样,VCCIO(VTT,CPU IO)默认电压为1.05V,VCCSA(System Agent)电压为0.925V,都不需要管它们,即使是内存超到2667也不用动。为防止主板偷加电压,建议手动指定默认值而不是留Auto。


超频到DDR3-2667的参考时序,建议不要使用XMP,SNB平台的XMP未必和IVB兼容,并且XMP是1866的时序,可能不适用于2667。


内存时序设置还有一点特别提一下,Z77A-GD65 BIOS中第三时序有一项tRRSR,在跑高频时会自动设为5T,这时候对内存读取性能有大约10%的降低,建议在不影响稳定性的前提下,强制设为4T。


稳定性测试,有SNB超频经验后超4.5G/2133基本没什么难度。


关于待机124蓝屏:IVB超频过程中我并没发现待机蓝屏的现象,不过我也仅测试了一颗CPU而已,IVB是否会有待机蓝屏现象,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没有那自然是好事,算是对超频用户来说相对SNB而言的又一优势吧。

其它故障现象与蓝屏代码,供大家参考:
无限断电重启:多数是内存问题
点亮后死机:内存不稳
蓝屏:0x00000101,主频不稳,加核心电压
蓝屏:0x00000124,主频/IMC不稳,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加核心电压
蓝屏:0x00000050,IMC不稳,IMC电压过高过低可能出现
蓝屏:0x0000003B,IMC/内存不稳
Prime 95自动关闭或报错:主频不稳/内存不稳

更多超频思路,可参考Intel Core i5-2500K与i7-2600K超频教程

总结:Ivy Bridge对其它平台的影响以及适合购买的人群

对Sandy Bridge的影响:IVB作为继任者,它并没能完美取代SNB,虽然对比SNB,性能有小幅度提升,并且超频后似乎没有待机124蓝屏的毛病,但默认状态下和超频后的高温就是让人很头疼的一点。考虑到IVB上市后SNB可能会降价,综合性能与价格差异来看,SNB的性价比可能会更好一些。对于7系芯片组而言,最能吸引用户的是USB3.0原生接口,但是通过我们的五款USB3.0芯片性能测试得知,原生USB3.0接口的性能与第三方接口区别不大。总的来说,IVB平台与7系芯片组对SNB用户而言威胁并不大,诱惑力也并不大。

对AMD APU平台的影响:IVB的核显性能大幅提升,在默认情况下甚至已经可以和A8-3850的核显Radeon HD 6550D有一拼,并且可以胜任一些主流游戏在不是很高的分辨率下的运行条件,可以说IVB在集成娱乐平台上的竞争力大幅度提升,相信随着i3 3000系列产品线的上市,价格进入主流市场,IVB对Llano除了CPU性能、功耗之外,核显的3D性能也将是个巨大的威胁。不过AMD马上会发布第二代Trinity的APU,希望能在核显性能部分稳住头把交椅。

对AMD 推土机与K10平台的影响:IVB性能与功耗完胜AMD平台,对于AMD平台来说,与面对SNB一样,除了开核性价比之外毫无竞争力。的确,AMD现在能买的也只有正在清库存的Phenom II X4 955以及开六核的960T与640了,至于推土机,忽略它吧。

对Nehalem(X58、P55等LGA1156接口)平台的影响:经过一代革命性的Sandy Bridge以及半代小动作Ivy Bridge的更新换代,对于X58平台和LGA1156平台用户而言,IVB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在于SATA3、USB3.0以及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高的超频空间,如果你还想折腾的话,可以考虑入IVB,如果想安心使用特别是看高温不爽的,还是考虑7系芯片组与SNB的CPU吧。

综上所述,Ivy Bridge适合低功耗(忽略温度)用户、想大幅超频内存的用户、以及打算升级电脑且希望买新不买旧的用户购买。

PCEVA综合评价:Ivy Bridge性能强劲,功耗更低,但发热巨大,不能完美取代SNB。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4活跃度 +20 收起 理由
yang7947 + 5 总是很及时!
netwalker + 5 很给力!
llt_eva + 5 也就是说2500K可以继续征战几年了.
幻目之童 + 5 比PCPOP的详细、专业

查看全部评分

2#
doloroso 发表于 2012-4-23 23:34 | 只看该作者
收获很多啊  
正好要配置一台电脑  一直在观望
看来这次可以下定决心了
3#
kinno 发表于 2012-4-23 23:4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没了,先回再看
4#
zouqi0707 发表于 2012-4-23 23:43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请问SVID这个功能不能关闭吗?
5#
royalk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3:59 | 只看该作者
zouqi0707 发表于 2012-4-23 23:43
看完了,请问SVID这个功能不能关闭吗?

不能的,只能用手动指定电压覆盖掉SVID
6#
zwj 发表于 2012-4-24 00:17 | 只看该作者
看来3代U不给力,还是等下一代吧。
7#
zouqi0707 发表于 2012-4-24 00:21 | 只看该作者
royalk 发表于 2012-4-23 23:59
不能的,只能用手动指定电压覆盖掉SVID

意思是超频后用offset基本都是减电压的,然后待机的vid又是不会变得,所以offset之后待机电压低了,所以待机蓝屏了。SNB待机蓝屏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8#
royalk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0:25 | 只看该作者
zouqi0707 发表于 2012-4-24 00:21
意思是超频后用offset基本都是减电压的,然后待机的vid又是不会变得,所以offset之后待机电压低了,所以 ...

有这种可能性,但是一般来说待机VID都有0.9V多,只要offset不减太多应该不会蓝屏的
我那颗i3 2100现在待机电压只有0.75V左右,也是1.6G,满载电压0.985V,3.1G,也没事,很稳定
9#
zouqi0707 发表于 2012-4-24 00:31 | 只看该作者
royalk 发表于 2012-4-24 00:25
有这种可能性,但是一般来说待机VID都有0.9V多,只要offset不减太多应该不会蓝屏的
我那颗i3 2100现在待 ...

恩,了解,谢谢你的回复
10#
volski 发表于 2012-4-24 04:59 | 只看该作者
HD Graphics 4000真那么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未来IVB的I3带HD Graphics 4000系列又得进一步压缩AMD的生存空间了.
11#
overthink 发表于 2012-4-24 08:47 | 只看该作者
5GHz无法进系统,1.4V以上基本上再怎么加压基本都无效果。....................  这个比较悲剧
12#
royalk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9:44 | 只看该作者
overthink 发表于 2012-4-24 08:47
5GHz无法进系统,1.4V以上基本上再怎么加压基本都无效果。....................  这个比较悲剧 ...

对,因为这电压下核心瞬间就100度了
13#
kmdizzy 发表于 2012-4-24 09:53 | 只看该作者
刚在官网上查到的,3770K TDP还是77W
http://ark.intel.com/products/65 ... i7-3770K-Processor-(8M-Cache-up-to-3_90-GHz)
那意思是TB上95W的盒装。。。
14#
wsy2220 发表于 2012-4-24 09:55 | 只看该作者
核显都有4个核心大了。。。
r大这些图是用什么软件做的?
15#
royalk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9:56 | 只看该作者
wsy2220 发表于 2012-4-24 09:55
核显都有4个核心大了。。。
r大这些图是用什么软件做的?

excel2010做的
16#
coraloneee 发表于 2012-4-24 10:43 | 只看该作者
x58用户表示还是等下一代吧。。。。
17#
wsy2220 发表于 2012-4-24 10:55 | 只看该作者
官方datasheet里TDP标的77w.95w的确实不知道怎么来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
kmdizzy 发表于 2012-4-24 11:02 | 只看该作者
据说是这样的
转自驱家:
答案直到今天上午才揭晓,著名的爆料大师bigpao007发帖声称Ivy Bridge Core i7-3770K的TDP确实是77W,但主板厂商所收到散热解决方案却依然是按照95W的TDP设计的,实在是不知道Intel此举是何意。但无论如何这个困扰在大家头上的疑云终于是解决了,包装盒上的95W不是总代/Intel犯下的错误,而是实话实说而已,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散热器拥有95W的散热能力,而并非Cpre i7-3770K的热设计功耗成了95W。
19#
royalk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1:24 | 只看该作者
kmdizzy 发表于 2012-4-24 11:02
据说是这样的
转自驱家:
答案直到今天上午才揭晓,著名的爆料大师bigpao007发帖声称Ivy Bridge Core i7-37 ...

是的。CPU的TDP是77W,盒子上标95W
睿频可能也是按照77W来算
20#
uniqueeric36 发表于 2012-4-24 11:24 | 只看该作者
新手前来报到。。

按照这个帖子的结果,貌似想4.5G做日常使用的话还不如SNB有优势。平台本身价格较高再加上散热器的成本。

当然有提到QuickSync 2.0支持多种编码貌似有点意思。

关于散热器还要好好研究研究。头疼。前两天在关注HR-02 macho发现和asus的兼容性貌似不太好。不知道IVB的话想4.5G日常使用什么档次的散热器比较适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