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测试] 浦科特mSATA SSD M5M评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点击数:24021|回复数:39
本帖最后由 James007ss 于 2013-3-27 19:00 编辑

浦科特M5M介绍:
浦科特在今年1月下旬就正式发布了其首款mSATA接口的SSD产品:M5M,这款SSD同样具备浦科特最自豪的True Speed和True Protect两项独家技术,可保障SSD在家用环境长期使用下不会掉速及数据的安全性。

近日我拿到了其中128G和256G的两款型号,下面请大家看看它们表现如何。


M5M包装比较简洁,只是一个简单的塑料盒。毕竟mSATA接口的SSD尺寸很小,没必要用夸张的包装。

包装盒正面贴有标签,上面除SSD型号、固件版本、产地、生产日期等参数外,还有SSD的标称性能数据,我在后面再单独介绍。


从塑料盒背面能直接看到缓存和闪存颗粒。


包装盒正面标签的最下方有该款SSD的标称性能参数,其中128G:
持续读取最大540MB/s,持续写入最大320MB/s,4K随机读取最高80,000 IOPS,4K随机写入最高76,000。

256G:
持续读取最大540MB/s,持续写入最大430MB/s,4K随机读取最高79,000 IOPS,4K随机写入最高77,000。


上图就是从包装盒拿出来的M5M,正面标签上有浦科特的商标、型号、SN和各种认证等等。

固件是现在最新的1.02版,默认电压3.3V,电流256G的1.5A,128G的0.95A。


M5M背面,这边会看到有2个闪存颗粒和做缓存的DRAM颗粒。


揭开标签后M5M的正面有主控和两个闪存颗粒。主控是Marvell的88SS9187,12年第7周生产,步进是B0P。


128G的M5M背面看到的DRAM颗粒Part Number是NT5CB128M16HP-CG,查南亚官网后得知是单颗256MB的DDR3-1333 CL9颗粒。

闪存颗粒Part Number是TH58TEG8DDJBA8C,这是BAG封装的Toshiba 19nm MLC Type C,Page尺寸16KB,Block尺寸4MB,2Plane,单die容量8G,每个颗粒内4die合共32G,4颗粒组成全部128GB容量。


256G的M5M,DRAM颗粒Part Number是NT5CC256M16BP-CG,查南亚官网后得知是单颗512MB的DDR3-1333 CL9颗粒。

闪存颗粒Part Number是TH58TEG9DDJBA89,这是BAG封装的Toshiba 19nm MLC Type C,Page尺寸16KB,Block尺寸4MB,2Plane,单die容量8G,每个颗粒内8die合共64G,4颗粒组成全部256GB容量。


最后来张技嘉带mSATA接口的主板直接上M5M的福利上机照吧。

测试平台及CDI信息:
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5-3470
主板:微星Z77A-G41
内存:AVEXIR AVD3U16000904G-4CM 4G x 2
硬盘:CORSAIR NEUTRON GTX 120G(系统盘)
      Plextor PX-128M5M & PX-256M5M
系统:WIN7 SP1 64位旗舰版
驱动:Intel RST 11.7.0.1013

CDI信息:



M5M的CDI信息和浦科特其它SSD的差不多,最新版的CDI对每个SMART项目的定义已经显示得比较准确,其中B1对应上面的Total NAND Writes,即闪存(NAND)颗粒写入量,F1和F2则分别对应Total Host Writes/Reads两项,即主机请求写入/读取量。

不过CDI自行换算的闪存颗粒写入量在某些平台上会存在问题,详情大家可参考我的帖子:
CDI浦科特M5系列SSD写入量数据的真相

因为我的Z77A-G41没有mSATA接口,所以我是把M5M接在转接卡上,再接到主板的SATA3接口上进行测试。

AS SSD Benchmark 空盘测试:
AS SSD在1.6版开始加入了压缩文件的测试,主要针对有压缩特性的SSD,浦科特的SSD并没压缩特性,所以这里就没测,只跑了标准的测试。



从未关节能的AS SSD空盘成绩来看,M5M的表现符合标称的性能指标,持续读取性能128G和256G基本相约,持续写入上256G得益于颗粒容量,表现比128G要更优秀,单QD的随机性能两块盘也都差不多,但多QD下,随机读取上128G因颗粒延迟较低的关系比256G要稍好一点,而颗粒die数更多的256G则在随机写入上表现更佳。

CrystalDiskMark 3.0.2e X64:
CrystalDiskMark默认运行5次,每次1000MB的数据量,显示最好的成绩。



通常CDM测试成绩都比AS SSD要高,M5M也不例外,成绩和AS SSD基本是一致的。

PCMark 7 1.0.4:
PCMark 7是一个特殊的脚本测试软件,可以模拟我们家庭用户的日常操作情况。在存储测试方面,PCMark 7加入了各种模拟应用测试,既不会有很深的QD,也不会有太大的数据流量,因此不会对主控和缓存造成太大的压力,很适合用来测试家庭用户的应用环境磁盘性能,可以说会比前面2个的理论测试更接近我们实际使用的情况。



2块M5M的PCM7存储分数都超过5400分,代表日常使用上不会成为我们PC的瓶颈,选购时只需要考虑自己的预算和容量需求就可以了。

性能图表:

用Iometer对M5M分别进行2小时及4小时的4KB QD32写入压力测试,5分钟一个采样点:一开始2块盘的IOPS是相约的,不过128G因为容量较少,下跌得比256G要更快,M5M在这个测试的曲线,跟我测M5Pro时的比较相似,都出现了较明显的波动,256G因为容量的关系,波动比128G要更大,可见浦科特在M5M上也采用了跟M5Pro一样的新GC策略。

下面看不同QD下M5M的性能表现:

用iometer测试QD对随机4KB写入速度的影响:单QD下128G轻微领先,但当QD数增加,256G便开始反超。


用iometer测试QD对随机4KB读取速度的影响:单QD下2块盘的性能基本一样,当QD数增加后,由于颗粒延迟的关系,128G一直以些微优势领先于256G。

总结:
对于浦科特首款mSATA接口的SSD,M5M的表现算可圈可点,得益于东芝颗粒的优秀性能和浦科特独特的固件技术,M5M的效能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当前台式机平台上mSATA接口主要仍是SATA2,SATA3至少需要下一代Z87主板才可能出现,但笔记本平台方面,主流型号的mSATA接口基本都是走SATA3的了,对这些需要选购mSATA接口SSD的笔记本用户来说,M5S的售价,接近M5Pro的性能,M5M肯定是高性价比的选择之一,并且M5M已经支持下代PC及超极本上将出现的DEVSLP节能模式,不但更省电且从睡眠中响应恢复的速度将更快。

浦科特SSD一向由建兴制造及检测,严格的检测程序保证了浦科特SSD的品质,M5M实行的3年质保政策也可让用户放心选购。

PCEVA综合评价:主流高性能mSATA接口SSD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跃度 +5 收起 理由
transhroom + 5 瞌睡来了送枕头

查看全部评分

40#
Jonathan 发表于 2013-5-3 00:01 | 只看该作者
已经入了,用在宏基S3超极本上爽爆,替换原有的20G SSD+500G HDD组SRT智能响应,组建128G+500G存储方案,提升非常明显
39#
edisonyoung 发表于 2013-4-25 00:40 | 只看该作者
准备入一块才好。
38#
peng 发表于 2013-4-24 11:08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
37#
mysy 发表于 2013-4-9 11:5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要支持,刚刚买了一个
36#
byq8559 发表于 2013-4-5 18:23 | 只看该作者
入手了个建兴128M6M,过来看下浦科特的测试
35#
Blxkcstb 发表于 2013-4-3 20:00 | 只看该作者
fodu 发表于 2013-4-3 19:31
好吧,我不想再说什么了,你如果不在意外型,千万不要升级更高标准的接口,因为这个对你来说没什么实际的 ...

USB2和3,跟SATA的2和3完全不同吧?

USB别的不说,复制文件那差距就完全不同了,但看你和高达哥争论的,SATA2和3,除非你有几个SSD,不然复制文件你也用不出什么差别吧?
34#
fodu 发表于 2013-4-3 19:31 | 只看该作者
Blxkcstb 发表于 2013-4-3 14:08
不同的硬盘,检测时间我认为也会有分别,甚至同一款硬盘,固件不同,自检时间也会有变化啊。 ...

好吧,我不想再说什么了,你如果不在意外型,千万不要升级更高标准的接口,因为这个对你来说没什么实际的意义。USB你也用2.0的?
33#
edogawahanzo 发表于 2013-4-3 14:4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还是用在笔记本上的情况比较多,台式机主板上msata都是2.0的
32#
Blxkcstb 发表于 2013-4-3 14:08 | 只看该作者
fodu 发表于 2013-4-2 09:19
如果什么都没变,就是换了下硬盘呢?

不同的硬盘,检测时间我认为也会有分别,甚至同一款硬盘,固件不同,自检时间也会有变化啊。
31#
fodu 发表于 2013-4-2 09:19 | 只看该作者
佩涅罗佩 发表于 2013-4-1 23:55
我是看不懂你说的。而且一个启动速度能说明什么问题?影响系统启动速度的原因多了去了。换硬件或改动一下 ...

如果什么都没变,就是换了下硬盘呢?
30#
donnyng 发表于 2013-4-2 01:47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团购。。。
29#
佩涅罗佩 发表于 2013-4-1 23:55 | 只看该作者
fodu 发表于 2013-4-1 12:07
我用我的X230,有两个硬盘位,一个是msata接口,接口标准为SATA2,一个是原配的硬盘位,接口标准为SATA3. ...

我是看不懂你说的。而且一个启动速度能说明什么问题?影响系统启动速度的原因多了去了。换硬件或改动一下设置都能让开机速度变快或者慢。
28#
techneek 发表于 2013-4-1 15:12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小的东西居然有这么高性能,真不错啊,而且价格还这么便宜,那普通的2.5寸SSD还有啥存在的意义啊,直接里面都用这种小小的PCB就好了嘛~
27#
fodu 发表于 2013-4-1 12:07 | 只看该作者
佩涅罗佩 发表于 2013-3-31 22:41
整个平台都不同了的话,你凭什么认为那差别就一定是SATA3造成的呢。

我用我的X230,有两个硬盘位,一个是msata接口,接口标准为SATA2,一个是原配的硬盘位,接口标准为SATA3.
我用msata接口的M4,原配的硬盘是日立Z7K500的HDD,作为从盘,拆去后启动大概50秒左右
我用SATA3接口的830代替原配的硬盘装好系统,同样的情况下,从830启动,把msata接口的M4拿掉,启动大概40秒左右

同一台电脑,换不同硬盘来作为启动盘,何来不同平台?不知道是我没讲明白,还是你没看明白?
26#
donnyng 发表于 2013-3-31 23:08 | 只看该作者
真有点想入个msata试试。。
25#
佩涅罗佩 发表于 2013-3-31 22:41 | 只看该作者
fodu 发表于 2013-3-31 22:31
话不能这样讲,如果SATA3的作用仅仅是跑分,那为什么还要升级,成本在增加、设备要更换。我觉得就像一个 ...

整个平台都不同了的话,你凭什么认为那差别就一定是SATA3造成的呢。
24#
fodu 发表于 2013-3-31 22:31 | 只看该作者
佩涅罗佩 发表于 2013-3-31 21:19
就算是SATA3的,所谓的发挥出来,也还是跑分而已。

话不能这样讲,如果SATA3的作用仅仅是跑分,那为什么还要升级,成本在增加、设备要更换。我觉得就像一个新的东西,有可以更大的空间和潜力,为什么要守着老的东西呢?
不否认相比于SATA2来讲,SATA3的作用提升并不如跑分差距那么大,但应该还是有提升的,至少我用mSATA接口的硬盘启动比830放在X230上要慢一点,这还不够么?
23#
佩涅罗佩 发表于 2013-3-31 21:19 | 只看该作者
fodu 发表于 2013-3-31 20:50
我的本子用的Thinkpad X230,当时骚包买了个i7版的,索性就再加了块mSATA版的M4,反正跑分是很一般,也就 ...

就算是SATA3的,所谓的发挥出来,也还是跑分而已。
22#
fodu 发表于 2013-3-31 20:50 | 只看该作者
佩涅罗佩 发表于 2013-3-31 15:24
也不是说SATA2的就不值得,反正本身是兼容的,所谓更好的性能,实际能用上的机会也很微,只要舍得,我觉 ...

我的本子用的Thinkpad X230,当时骚包买了个i7版的,索性就再加了块mSATA版的M4,反正跑分是很一般,也就不到500分,跟我台机的830比差一大截,性能提升还行,至少多了块硬盘,毕竟对于X系列这种小机器能装2块硬盘本身就是一种提升了。
遗憾的是,如果SATA3接口就好了,性能完全发挥出来,那样更好。反正我觉得用在台式机上必要性微乎其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