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所说的XOR仅仅是数据保护中的一个环节。其实intel为DC系列SSD的所有数据接口都设置了CRC校验,并且两级缓存与闪存都设置了ECC与LBA tag检查,并把整套系统称为“End-to-End Data Protection”(端对端数据保护)。其实intel已经为整机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端到端数据保护系统,如果采用intel Xeon处理器、ECC内存、Intel服务器芯片组、Intel固态硬盘,整套系统内部各组件将互相协作,使得个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错误率达到最低。
当然,硬盘本身不会出现问题,不代表外部条件不会让盘出现问题。而外部环境除了上面已经经过验证的温度问题和SSD本身就善于应对的震动问题以外,电源问题是最容易出现的、对硬盘危害最大的一个因素。可能为硬盘供电的电源纹波、压降表现并不优秀,也可能在热插拔时会形成浪涌。为此,Intel为DC系列SSD设置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电源系统。虽然这套系统中使用了至少4层PCB很多少见到的元件,规格书并不能找全只能管中窥豹,但是以目前的分析来看,这套系统用“State of Art”形容绝不为过。
接下来我们来看掉电保护系统。Intel专门为此套系统起了一个名字:Power Loss Imminent(PLI)。开始看到这个名字可能会让人感觉有些做作:不就是一个掉电保护么,犯得着起一个新的名字打广告?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个掉电保护系统设计的异常巧妙,与其他盘的掉电保护系统完全不同,值得有一个自己的名字。
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要求包括2个方面:持续的高IOps和可预见的低延迟。也就是其不仅要求性能强,而且要求性能的稳定性,不能随着时间推移变得非常差或者不稳定,也不能时常(99%直至99.9999%)出现高延迟或低IOps造成卡顿。这在峰值性能和实际性能逐渐脱离关系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将会在后文中介绍。
当然,Intel“天然呆”的属性使得S3700注定一生孤独——OEM领域的用户往往直接“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而在零售市场上与大部分所谓“评测”中,ASSSD跑分这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则更能吸引眼球(其实大部分国内所谓评测站其实IOMeter都不会用吧)人家可没研究过过剩不过剩、自己需要什么,跑出来分好看就是强。S3700这种“非主流”的甚至牺牲某些已经过剩的性能特征换取安全性的行为当然是不会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