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PCI Express 3.0主板——属于未来的话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lk111wlq 发表于 2011-9-20 0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30113|回复数:68
69#
ice 发表于 2011-11-1 1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ce 于 2011-11-1 11:37 编辑

T大,那个K7S8XE貌似好几个版本呢,最早的是一个全尺寸的大板,后来越做越小,最后好像是出到R5.0了。用过一片K7VM4,小板,全集成,才400块,不超频什么的,还是值得的。就是U口保护不到位,静电强的时候会重启,后期有所老化,U口带不动移动硬盘了,只能上U盘,其他一切正常。(另外说一句,我用过的技嘉主板,USB供电一直比较足,值得表扬。)
结合其他见到的一些华擎早期的主板,共同点是价格便宜,还算物有所值,但是细节和用料不甚注意,耐久度差点意思。
68#
travis 发表于 2011-11-1 10: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看来是老玩家,经历过华擎诞生和华硕搞“巨狮计划”那个阶段。华擎早期的K7板子我用过,型号是K7S8XE之类的,用料确实是十分节省,不只是功能规格精简的问题。早期华擎是找的广东工厂外包生产,后期逐渐往高端走、外加品牌归属和硕以后,究竟是怎样的研发和生产关系就不太了解了,不过做工显然和当年K7S8XE时期的华擎不可同日而语。
67#
ice 发表于 2011-10-31 19:45 | 只看该作者
顺便说一下,华擎早期的板子,虽然功能规格比较全,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和返修率(官方说法“用很差的用料做出还可以的板子”,并且挖了ECS的某主管。ps:这真不知道是不是在损ECS),没有超频选项,所以一般不为DIY玩家关注(可参看早期TOM'S等评测华擎主板的文章)。

中期790AOD超频比较有名,再后来,随着运营目标的改变,应该有越来越多的型号具备可玩性。
66#
ice 发表于 2011-10-31 1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ce 于 2011-10-31 19:46 编辑

回复 65# yellowsub

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1:华擎成立之初,只卖中国大陆(官网上注明的,并且不卖台湾本地),并且实际上是华硕用来清理二、三线品牌的。所以祭起低价大旗,号称“500元以上的主板不知道怎么卖”。
2:华擎为了清理二、三线品牌,频繁降价,并且价格十分透明,会公开在官网上公布(华擎情报站),渠道上也是任由3大代理互相串货倾轧,价保时间很短,最终伤害了渠道,导致推广不力。(甚至曾经在卖华擎的某东,现在都不卖了)
3:华擎部分产品的规格(非质量)缩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看就是低端。
4:华擎部分批次产品的质量不够过关,一度返修和过保后失效比例偏高,加上渠道被伤害,雪上加霜。恰逢此时,技嘉以超耐久系列杀出,变全市场的“做减法”为“做加法”,一时间,所有其他品牌逊色了不少。
5:华擎一定程度上,曾作为华硕低价清理过时芯片组的渠道,主推各种过时和非主流的芯片组(虽然不见得实际上有多少差别,并且出过很多奇异的主板),这也造成了口碑和品相不佳。
6:华擎早期一度攻城略地,销量上升很快,但是,在800万年销量达成以后,销量停滞不前,开始谋求变化。华擎自790芯片组时代,尝试推出高端主板,在华硕品牌代工分家之后,华擎品牌事实上归华硕之前的制造部分——和硕拥有,和硕有意利用华擎品牌,做自己的高端产品。(这里比较有意思,华擎的主板都是和硕——也就是华硕原先的制造部分——生产的,而华硕主板,貌似只有中高端是和硕生产的,到底谁的血统更为纯正呢?)
7:华擎在中后期开始拓展其他市场,可能在欧洲采取了相对较高的定位,并且由于欧洲市场并没有经历过华擎早期的原始积累,和大陆感觉不同。
8:华擎后期在宣传和产品规划上除了一贯的搞怪风格之外,一般是钉死技嘉的宣传策略,并予以抨击,矛头非常之明显,照说同行之间,似乎这么做不太地道。而后学习ROG系列搞了一些自己的旗舰产品(费特拉帝系列,话说,这哥们,代言谁,谁挂,不知道华擎能不能改变这一魔咒),配色也是红黑。此时,华擎宣称已成为欧洲第二的主板品牌,第一当然是华硕,号称并列的双A。
65#
yellowsub 发表于 2011-10-31 19:01 | 只看该作者
刚买了Asrock Z68 Extreme3 gen3, 100欧,并不贵,评测质量也好,德国这最大比价平台主板排名第二,第一是80多欧的Asrock z68 pro3, 不管在德国最大的比价平台还是Amazon都已经雄霸第一的位置很久了。asrock的几款主板经常是diy论坛的首选 , 不知华擎的牌子为啥在国内只能算2线。
64#
ice 发表于 2011-10-26 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3# leedemon
62楼说法一语中的,赞!其实是当年被人逼迫翻译过一部分,要不然也不会这么久还记得一些...
63#
leedemon 发表于 2011-10-26 1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1# ice


   客气了,相互学习吧。单纯看spec确实比较枯燥,你还自己看过,不容易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跃度 +50 收起 理由
lk111wlq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62#
leedemon 发表于 2011-10-26 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0# lk111wlq


   是啊,这样的设计结果就是链路层完全不用管速度,到物理层有多少条lane就能跑多快。然后跟换新的物理层的时候对链路层修改也比较小
61#
ice 发表于 2011-10-26 1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ce 于 2011-10-26 19:46 编辑

回复 59# leedemon

多谢指正,看来关于pci-e数据包的传输,我确实记错了。得兄指正,感激不尽!   
另外,关于1,即使是未集成的X58的北桥,依然是不行的。个人推断,有可能是因为intel和AMD等在硬件逻辑上处理不同,intel可能直接是转换到了内部的某种逻辑进行传输,而AMD的北桥,可能是先集成了一个switch,然后转换的。(NF200等本身就是标准的switch)此时,恰巧获得了switch的特性。
   

理由:AMD(ATI)的芯片组很早就能在北桥提供大量的pci-e通道,当时NV是不行的,并且AMD北桥的大小和功耗都小于同时期的NV北桥和intel北桥。所以,AMD可能是采用了复杂程度比较低的形式实现,如果集成一个switch,可以减少转换为内部逻辑的lanes的数量,有可能减少北桥的逻辑规模。
  

当然,以上纯属推断,没有任何官方说法,实验数据佐证。
60#
lk111wl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 leedemon


   嗯,这个图是8/10b编码的,参考128/130b编码的也是这样拆分至多lane中传输。一开始我还看不明白数据包是怎么拆分后进行传输的呢,现在明白了。
59#
leedemon 发表于 2011-10-26 1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8# ice


1的问题我是这样猜测的:现在看Z68或者P67的结构图,RC都是整合到CPU里面去的,所以在intel的平台上面,显卡都是直接连接到CPU的RC,传统意义上面的北桥都被整合进CPU了。Intel CPU里面的RC不允许连接到下行端口的EP互相通信,所以没法互相传递消息。 AMD芯片组,NF200和PLX的switch应该是支持了这个功能,所以能互相通信。


2的话,呵呵,估计你时间久了东西有些忘记了吧。链路层里面,包是最小结构,但是到物理层最小结构是byte(应该说是经过8/10b的转码,3.0就是128/130b的转码),我贴一张截图给你就明白了。然后一个switch有几个port(包括上行和下行的port),就必须支持几个port的校验,重发机制,你说的没错。



可以看到图上,一个packet的经过转码后的数据流,是按照按照顺序分别拆分到每条lane上面传送的,有多少条lane就会拆成多少份,这样才能有效利用到多条lane的带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跃度 +50 收起 理由
lk111wlq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58#
ice 发表于 2011-10-26 16:19 | 只看该作者
你们讨论得确实认真啊!如果是switch的话,PCIe传送数据跟以太网的结构有点不一样,不是把上层的数据加到DL的包头来处理的。具体可以看PCIe的spec  chapter3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在Data link层传送2种包,DLLP(数据链路层数据包)和TLP(事务层数据包)。DLLP是端到端的,就是从一个PCIe接口到另外一个PCIe接口,负责流量控制,出错重传,电源管理的工作。但是TLP是可以从PCIe device到另外一个PCIe device,比如从某个复杂的PCIe bus端经过好几级的switch到达RC。像你说的NF200允许2张显卡内部通讯,就是利用这个机制,从一个显卡(作为PCIe的Endpoint)到另外一张显卡(另外一个Endpoint)。怎么控制包是传送到某个EP还是RC,得用到TLP的路由机制,这得看TLP具体的类型然后可以分为用地址来路由和用Device ID来做路由,规则比较负责...
时分的概念是在Physical Layer物理层的,这个时分是把一个包拆开分到多个lane传送,链路层应该没有。因为从链路的角度看,就是一条PCIE连线,PCIe的数据传送都是基于包的,必须发完一个包再发另一个包,所以这里的流量控制,qos控制,都是基于包来调度的。
接switch应该不受upstream port所接的downstream port的限制,只要switch能支持PCIe设备的枚举过程,就能让RC发现这个设备并给它分配地址和id,这样就可以正常工作的
leedemon 发表于 2011-10-26 14:26


感谢仁兄如此给力的讨论!
我是2005年看过1.0的白皮书,6年过去了,也再没有看过,只能凭印象说说,供大家参考,讨论。
1:关于DLLP和TLP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此外,可以提供一个消息,就是在intel的芯片组上,NV的显卡不能通过芯片组实现点对点的互相传递信息,但是如果是AMD的芯片组,或者NF200或者PLX的pci-e switch,那么是可以的,这是一个从事CUDA开发的朋友告诉我的,这应该和各家的路由机制有关。
2:时分复用的概念,这一块,不完全同意。首先我认为时分复用的概念并非只和物理层有关;其次,对于pci-e的实现,全部基于包的调度,这一点没有异议,但是根据我的印象,这个包是不能再拆分的,也就是说发送到物理层上某个lane传输的时候,一个数据包是最小单位。假定当前要传输一个数据包,那么即使有16lanes,也是只能空闲15个,而利用其中的一个。数据包发送以后,在接收端,有一个缓冲,在这里面根据一些ID类的信息,进行重排,检验,重发等流控和校验的机制。如若这样的话,那么一个switch或者RC,原本支持16X的lanes,如果要支持双8X,那么其内部必须有同时控制两路分别进行缓冲,重排,流控等的能力,如果要分拆成4路4X,那么必须具备同时管理4路的能力。因而我认为,并非随便的一个switch或者RC都能具备这种能力,也就是说,lanes不能任意拆分。

欢迎仁兄不吝赐教,指正!
57#
leedemon 发表于 2011-10-26 14:26 | 只看该作者
34#
原文:“第二种switch的话,我的理解是:将上端的数据队列接收,拆包后判断需要发送到哪个显卡处理(因 ...
ice 发表于 2011-9-24 12:36




你们讨论得确实认真啊!如果是switch的话,PCIe传送数据跟以太网的结构有点不一样,不是把上层的数据加到DL的包头来处理的。具体可以看PCIe的spec  chapter3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在Data link层传送2种包,DLLP(数据链路层数据包)和TLP(事务层数据包)。DLLP是端到端的,就是从一个PCIe接口到另外一个PCIe接口,负责流量控制,出错重传,电源管理的工作。但是TLP是可以从PCIe device到另外一个PCIe device,比如从某个复杂的PCIe bus端经过好几级的switch到达RC。像你说的NF200允许2张显卡内部通讯,就是利用这个机制,从一个显卡(作为PCIe的Endpoint)到另外一张显卡(另外一个Endpoint)。怎么控制包是传送到某个EP还是RC,得用到TLP的路由机制,这得看TLP具体的类型然后可以分为用地址来路由和用Device ID来做路由,规则比较负责...
时分的概念是在Physical Layer物理层的,这个时分是把一个包拆开分到多个lane传送,链路层应该没有。因为从链路的角度看,就是一条PCIE连线,PCIe的数据传送都是基于包的,必须发完一个包再发另一个包,所以这里的流量控制,qos控制,都是基于包来调度的。
接switch应该不受upstream port所接的downstream port的限制,只要switch能支持PCIe设备的枚举过程,就能让RC发现这个设备并给它分配地址和id,这样就可以正常工作的
56#
ice 发表于 2011-10-25 2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2# travis


   基本上是这样,可是以太网的hub还可以通过碰撞协议和时隙等,让各路都可以用,尽管效率低下,而这个就关死了。
55#
wuchanjieji1988 发表于 2011-10-24 15:13 | 只看该作者
意义应该还不大,2k以内的显卡现在甚至连pcie2.0 8x的带宽已经能满足需求,这个等2015年只有才可能有实际意义吧
54#
汽车爱好3 发表于 2011-10-24 09:2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加油!
53#
travis 发表于 2011-10-23 1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ice


   就是说即使switch和物理层都支持pcie lane的拆分,还需要数据链路层做出相应的反应(数据 ...
lk111wlq 发表于 2011-9-24 12:27


对于第一种单刀双掷mux而言,主板提供给它一个SEL信号(可能是利用了GPIO),就唯一地决定了它的出口连接到哪组PCI-e,也就是物理层的连接方式。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跃度 +50 收起 理由
lk111wlq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52#
travis 发表于 2011-10-23 1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ice


   多谢建议~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属于硬条件,本人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也无法去说明了。对于这个 ...
lk111wlq 发表于 2011-9-23 00:24


简单说一种是受控的单刀双掷开关,通过外部信号切换哪个通道与上行相连,而PLX/NF200那种桥接器是在内部主动管理数据的流向,等于是个hub。
51#
bennyenson 发表于 2011-10-13 12:08 | 只看该作者
专业的...mark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