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dland 于 2013-5-18 18:42 编辑
采融 Samuel 17 & 乔思伯 V3+ 实战Mini-ITX APU平台
赶上搞活动,正好给家人的平台换个新家。
平台配置:
A8-3870K
AS-Rock A75M-ITX
G-Skill 8GBXL
WDC 5003ABYX
果断入手,隔天就到了。周五晚先简单地看看。包装略显单薄,中间小凹了一块,但后面证明东西没什么事。
开苞
先看S17,完好
东西还算整齐
一览
做工和细节都是无可挑剔的,
底部
多平台支持,一管硅脂,螺丝若干。
随S17商家附送的采融扇,四个边角向四角下弯,不太明白这样设计的用意。
是4针的扇子,但后面我没用来上机,对噪音和风量什么的就无从评论了。
——————————————————分割线——————————————————
正式装机是周六早上,Go on…
白天自然光源相对舒服些,拍起来更得心应手了。再来看一次这个底部,铣底+镀镍工艺,并没有镜面效果,平整度还是很优秀的。
A8-3870K & AS-Rock A75M-ITX,说真的,这个主板布局设计是非常狗血的,谁用谁知道,哎…下文会稍微提到一些部分,但还不是全部!
上AMD底座配件,
比一下,这是唯一的摆法,因为S17的热管弯折端是短边,而热管烧结端鳍片突出相对较多,会挡到我的芝奇条,而AMD的底座是长短边,而非Intel现在的等边距设计,所以,就没有所以了…但S17的兼容性设计还是很让我印象深刻,毕竟相比我本来想入的猫头鹰L9A,官方文档就已声明不兼容我这奇葩主板了。
热管和内存还有大概1-2mm,但都没贴着,已经很好了。
另一个角度。
我没用采融说明书上的安装方式用它配的胶垫做绝缘,而是用了AMD原装的背板,因为我想借背板的推力抵抗主板的变形,我也这么建议考虑入S17的朋友采用这种方式。
我不用采融,那我用什么呢,就是这个了,F12 PWM,静音!静音!
虽然这么装会失去下压式的最大优势,但这样一来可以防止主板积尘,二来有助于CPU的热量及时顺着电源带出箱外。
PCIE留有比较充足的位置,猫扇的硅胶框也能一定程度避免将振动传到散热器乃至主板上。
内存也不挡。前文提过,华擎的主板供电接口我就不再吐槽了…
标准12025扇装好后,离电源底部的距离已经能看出了。如果风扇下吹,两扇争风,风噪会大起来,风量也小,我这么装应该是对的。
————————————————————分割线————————————————————
采融 Samuel 17 & 乔思伯 V3+ VS A8-3870K
配置一览
AIDA64 跑45分钟,主板51度,CPU 63度。考虑到环境约30度,机箱又只靠电源抽气,这个温度很理想了。
华擎一狗血设计,堂堂PWM扇,BIOS里开了Auto Control,目标设在45,6档转速,仍然是恒速1200转,白白浪费这猫扇了。刚开始BIOS里设的是60度,9档时,则是恒速1400转。哎…无力了。还是我的设置有问题,有高手懂设的指教一下吧。
Finish!
最后小结一下啦。
采融 Samuel 17:
的确出众的兼容性设计,优异的做工,优秀的散热效果。下压模式能照顾主板料件的温度,反装也不赖,我认为是Mini-ITX平台的最佳搭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