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eeyuese 于 2010-10-27 08:20 编辑
08年中的JMF602,年末的JMF602B轰动一时。(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SSD市场兜底翻)
09年中的JMF612终于加入了128MB外部缓存解决卡机问题(那时最多缓存的),但是性能还是烂。(缓存算法很白痴)
09年末的JMF618支持TOSHIBA颗粒,减低成本。(就是612的TSB版)
10年,新一代的JMF616出生了,性能标的很好看。
踩到“地雷”了
32G也敢标210MB/s 写入的估计就这家了。还好写了up to...{:4_126:}
ADATA S596 Turbo 是首款采用JMF616主控的SSD,悲剧的ADATA。。。上个月刚出声,性能多XX多牛B,这下。。。全嗝屁了。估计那些做售后服务的员工们要疯了。。悲剧的“替死鬼”。:L 好多厂家开始出品JMF616了,估计马上要集体悲剧了。
最近很多用户买回去后,10多分钟开始悲剧,写入error了。我只想说,SSD不是那么好做的,要认真点做,这是严重的主控固件bug,请不要让用户做“白老鼠”。
下面说个故事,本故事纯属“瞎编”,如有巧合纯属“偶然”:
某些主控厂商里,有很厉害的自作聪明的团队,写出的固件,问题多如牛毛。研发和测试主管们到底有没有落实到位?有没有好好规划?主控厂家的固件给多少人测?测试回来的结果有没有去改进?还是随便处理掉?当然也不得不承认Flash的惨不忍睹的奇奇怪怪的特性多的离谱。别拿NAND和SRAM比,SRAM只有读和写2条指令。
如果一开始的固件就没做好,并且没有经过一定的压力测试和严格把关。。那么接下来就很难补救了。
想象一下打死一只虫子,这个虫子爆开后变成无数小虫子的感觉?微软补丁补了多少回了?这些小bug工程师们也不可能全部抓到,最后只有用户做受害者踩地雷。测试时候只测解决了这个bug没有,而没有测试修复这个bug后会引起啥连锁反应,直到MP量产后卖掉被用户踩到。。。主控厂直接名气“臭掉”。
下头的代工厂们,做的就是开卡,跑几圈,自然不会发现里面的问题,直接打标装箱出货。。。这主控来的快出的更快。。。(废话,发展那么快,烂手里等死啊,抢钱重要啊。)
由于SSD代工厂过度信任主控厂的业务和RD,不做烂就怪了。品牌商,代工厂工程师很多都不去检验主控厂的固件到底有没有问题。
实际上不严格检测的话,MP的固件咋会有那么明显的问题?直接就出货了。
那么对用户来说,认为品牌商,代工厂出来的产品就都测过了?别傻了,“凯子”加“白老鼠”是你。
如今的SSD市场最注重啥?速度。懂不懂,就是那个READ和WRITE,IOPS的值。别跟我说你买SSD不看这数字。(有没有听过SSD固件对测试程序优化的?测试值都跑在主控buffer上的?傻了吧,用久了还以为跌速了,其实一开始就是测的假象。)
这个就造成了把关固件的工程师们负责主“测速度”了。而不会去当成自己的SSD用,装系统,装软件跑游戏。。因为那个太花时间了,花精力。这样连正常情况的忽然断电问题都碰不到了,这种产品卖出来会咋样?“地雷啊。。。。。”
测试SSD是很累的,要时间,要体力,要智力,要毅力,还要勇气和耐心,更要热情加婆妈,没有这些,那么只能测速度了。
最终导致写固件的高人把问题推给=》Flash烂,你们品控没搞好。
(听到抱怨说有时候JM的主控上去后,经常有开不了卡的。摔两下就好了。。我就X了。 )
然后只要有用户提出异议去发帖,“消毒大队”就会上场,直接删贴加屏蔽,这点大家都懂的。
一直认为SSD卖的应该是稳定性,因为SSD的速度是“天生”的。可惜,现在无良商家越来越多,连吃的都。。。还说用的吗?
2010年,缓存又多了个功能,“亮骚”测试数据。
JM的写入是“公认”的
注:看仔细了,本文不是针对"ADATA"{:4_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