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评测该怎么写?国外论坛看的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复制链接]
21#
印第安纳琼斯 发表于 2015-3-26 1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印第安纳琼斯 于 2015-3-26 11:16 编辑

不是已经有结论了么?可以在帖子里提示普通用户,家常的使用几乎没区别,只有百分之几的时间差距,性能瓶颈已经转移。

我们技术论坛继续讨论技术指标即可,至于普通用户只需要像这位A先生说的:不需要再对SSD的选择上纠结了,甚至都不需要再去看评测文了。这位A用户其实已经道出一个事实,普通用户过于纠结SSD就是在浪费时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绝对值 +1 收起 理由
neeyuese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2#
googlo 发表于 2015-3-26 11:32 | 只看该作者
你们的SSD评测文章,正文前面可以加上一段话:现在市场主流SSD性能足以满足大众日常使用环境,且不同SSD档次产品在日常使用环境中表现差异非常小。以下评测建议供专业需求和特殊需求用户参考。巴拉巴拉巴拉这样扯一段再来评测哈。

不只SSD评测,其他很多产品也是这样的,经常需要读者自己去分析到底该怎么解读的评测文太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绝对值 +1 收起 理由
neeyuese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3#
zerozhong 发表于 2015-3-26 11:49 | 只看该作者
用户A君还是适合去门户网站看看文章就行了 而且不用看评论
PCEVA还是继续专业性的评测更好,曲高和寡?不认为。国内这样的专业性SSD论坛太少

评分

参与人数 1绝对值 +1 收起 理由
neeyuese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4#
frank9991984 发表于 2015-3-26 12:10 | 只看该作者
论坛的评测是给有一定基础的玩家或者特定需求的人看的,不建议改动;对于A君这类小白,可以附加一个结论表格,就是此产品是否值得购买或者是否推荐购买;至于A君容量要买多大,能接受多少价位的,让他自己从这个推荐购买的表格里面自己选就是了。如果这样都还不行,那我只能说这个A君真的二到家了……同时我也建议评测的时候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评测一个系列的,比如SSD可以评测同一系列不同容量的,显卡也是

评分

参与人数 1绝对值 +2 收起 理由
neeyuese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5#
wm258156031 发表于 2015-3-26 12:1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玩家来说:1、是否比其他固态差。2、性能是否有保障。3、值不值。知道这三样就可以了。
26#
tjjbhj 发表于 2015-3-26 12:26 | 只看该作者
travis 发表于 2015-3-25 22:59
往简单了说,非专业应用环境的性能测一个PCMark就足以反映了。视频编辑、大图片等专业设计应用的场景就模拟 ...

同意,就按照家用标准测试就行了。
产品只要兼容性好,使用稳定,寿命长,快几秒和慢几秒真的无所谓。
27#
Jialin_wu 发表于 2015-3-26 15:15 | 只看该作者
贴近正常用户体验就好,不是专业人士看不懂高贵冷艳的跑分,吞吐量,碰撞几率,回收算法等等。好用就是了,企业需求另当别论!
28#
18cm 发表于 2015-3-26 15:27 | 只看该作者
这么说,装个鲁大师就行了嘛,“启动时间XX秒,您获得五星级神鸡称号”……

鲁大师的综合跑分评测绝对市场占有率最高,占据整个淘宝和某吧,那就别评测了,装个广场舞大娘搞定,大家都洗洗睡吧,明天早起还得打太极拳呢。
29#
68yxr 发表于 2015-3-26 1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8yxr 于 2015-3-26 15:37 编辑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取决于评测的作者想要为哪一类读者提供信息,以及希望这些信息能为目标读者群提供怎样的帮助,这些也可以结合产品本身的定位去确定。

更偏向于以入门用户为读者的评测,可以多增加一些产品在典型家庭使用环境及相关软件中的表现,相对于理论数据,这些能让大多数用户能有切身感受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对于专业及有其他较高需求的用户,可以多增加专业等高需求环境下的表现的内容,同样要体现出共鸣感。

具体实现的方式,以及每篇文章的侧重则应由评测者自行衡量决定。



30#
维他命W 发表于 2015-3-26 16:33 | 只看该作者
评测文的呈现形式上,可以有哪些转变(就我个人的口味来说)。

1、是否可以在文章的开头放 “提要”。
现在我们看评测,大量的关键信息是 散布 在整篇文章中的各处。
比如:
你往下看2分钟,你会看到该设备的容量、主控芯片……
再往下看5分钟,你会看到该设备的IOPS,也许还会在一张测试图片行看到它的4K性能……
再往下看5分钟,你会在字里行间找到它的硬件加密特性,掉电保护特性……
……
最后,或许你会看到它的售价,或上市信息(也有可能你看到这里,才发现这玩意儿还没上市,目前还买不到~Orz……)

虽然信息是完整的,很全面,但是传递的 “有效性” 却很差(因为信息是 散布 的)

那么能不能在文章的开头部分,通过一个标准的表格什么的,把这些关键信息提炼出来,比如:
厂商:XXX
主控:XXX
容量:XXX
CACHE:XXX
NAND:XXX
持续读写:Rxxx/Wxxx
4K:Rxxx/Wxxx
硬件加密:XXX
掉电保护:XXX
上市时间:xxx
价格:xxx
购买渠道:http://~~~~~
……

之后,是常规的评测正文。

这样对于浅阅读的受众,也能快速有效的获取关键信息,而不必被迫从整篇长文中去提取。而喜欢看拆卸、实物照、评测细节、分析的技术型受众,继续往下看好了,各取所需。

2、能否多用百分比的形式来呈现数据。
单一数值没有太大的意义,有参照物进行对比的数值才有价值。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单品A的评测,持续读取520MB。这个数值单独表达的意义不明确,只有当我们知道另一个参照物B的读取是490MB时,我们才能得到A比B更好这一关键信息。那么 “持续读写性能为 106%” 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表达?(当然,这就会带出一个新问题,如何选择标准参照物?是某个标杆性的市场真实产品,还是干脆虚拟一个标准参照物等等~)

31#
沙沙 发表于 2015-3-26 16:3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觉得如果不觉得麻烦的话,以后测SSD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外围硬件装一个原版win7记录下时间,再拿这块SSD跑出来的分数来对比,这样可以很直观的让不懂的人知道跑分差了十几或者几十分,使用上会差多少,某些牌子的说不定还可以让人发现跑分高的装win7结果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32#
sjq110 发表于 2015-3-26 16:4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作为评测,各种跑分、理论性能测试肯定还是要做的,跑分差距也是差距,而且对于有极端要求的用户来说跑分差距也是实际中体现的出来的。但确实可以加入一些常规实际应用的测试,还有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保修等方面也要提及。不然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花高价买个所谓的旗舰性能王就是个花瓶,同样价格买个容量更大的主流产品实用的多。实话实说,三四年前我买SSD也是看跑分,为了纠结M5S和M5P把浴室以及其他各网站的评测看了一遍又一遍,各种跑分也是对比来对比去,M5S性价比好但是看看M5P的跑分又觉得不甘心。现在呢,跑分都懒得看了,几个靠谱的牌子里面哪个便宜选哪个,哪个售后靠谱选哪个,反正用起来真心没区别。
33#
athloncn 发表于 2015-3-26 1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thloncn 于 2015-3-26 16:54 编辑

用户体验是一个很虚的东西.
每个人对速度的要求,对价格的高低认知,都不一样.
你觉得速度还可以,价格便宜.
别人可能觉得速度太烂,价格一般,不划算,宁愿加100块钱买自己认为的好点的.
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仍然需要一个客观测试。
另外一个,就算是搞开机测试,谁能保证每次测试的时候配置都是一模一样?
不同配置的电脑(尤其是主板+CPU+BIOS设置不同的电脑),开机时间差别还是很大的,甚至大过不同SSD之间的差别.
还有一个稳定态的问题,新SSD装上新系统测的时间,跟装了软件,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时间也不一样.
既有SSD稳定态的问题,也有系统稳定态的问题.
另外开机、系统安装测试还是蛮耗时间的。
以上都是我认为的问题
至于标准 我想引用下某些电源评测用的办法
采用多边形的直观办法,分性能 价格 售后等元素。如性能通过一些客观测试,配套评分标准,给出简单的得分,10分满分,可有小数。
每个元素对应其中一边。
由读者自己根据需要直观对比。

34#
OstCollector 发表于 2015-3-26 17:2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对SSD的吐槽已经不再是速度,而是稳定性,NGA这两天又在说plextor的固件出问题的事情了

或许可以根据ATAPI协议搞一个指令序列,包括读/写/FUA/Trim/电源管理/突然断电模拟 等等,然后看看在这个环境下执行的结果是否和预期相同
这样也能暴露部分设备的问题
不过这个的确挺困难的,可能需要特殊的设备才能完成。

还有就是长期保存的问题,建议用一个程序自动生成数据,然后用 foo | dd of=/dev/sdX 的方式全盘写入,然后在高温下存放,一段时间后比较
这样是全盘比较(除了OP),比之前测影驰那个范围更广。如果可能还能加入速度测试。
35#
维他命W 发表于 2015-3-26 18:1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测试系统启动时间、游戏载入时间的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价值不大。因为受硬件平台、软件环境的影响,评测中的数值,在用户端的可重现性很差。它的指导价值和参考价值就会比较弱。

相反,如果我们能把它抽象到一个更为 “绝对” 的指标,会不会更有参考价值?

比如:PCMark。假设PC Mark的得分和系统的启动时间、游戏载入时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正相关性。那么是否可以推论出PCMark得分1000分的产品,比得分800分的产品,大约会快上25%,进而推论出它的游戏载入时间 “最好情况下会快25%”、它的启动时间 “最好情况下会快25%”……

如果这种相关性是存在的话,那么~
1)如果从指标X可以推论出指标Y,则没有必要针对指标Y再做单项测试;
2)知道产品A比产品B快25%,比仅仅知道产品A启动花费12秒更有价值(因为你可以理性分析,是否值得为25%而多花费25%的金钱,或50%的金钱,但是单单知道A产品启动花了12秒,却无助于你下这个判断)。
36#
Mufasa 发表于 2015-3-26 18:24 | 只看该作者
理论测试是一回事,用户体验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理论测试研究得过于深入,研究非常抽象的内容,就会与用户体验脱节。

最终就是,数据一大堆,图片一大堆,有意义的没多少,看了半天依旧不知道怎么选。

如果把这种抽象的结果数据化(评分),做成天梯表,我个人认为不妥。
这样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差得更远。。。。

买评分最高的产品就一定好?要结合实际环境分析,这一分析又成了长篇大论。
到头来依旧没有结果。。。。

37#
liaobot 发表于 2015-3-26 18:35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无脑实用党,我是偏向于用户A的,我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专业知识,只要知道实际的使用情况而不是跑分或者一打数据之类的。
比如开机速度,比如游戏加载速度。
当然,价格和保修也是比较重要的参数。
假如100%算作毫无保留买这个东西的几率。一般来说我有40%是自己选择的情况(主观),然后60%是看别人的帖子或者口碑或者市场情况下结论,假如没有浴室或者其他人评论或者帖子,我可能会去买730帖子中的那个840EVO。

就像你说的某些地方的某些人会跳出来说,你看评价多10倍又是5颗星。那么问题来了:是你的话,你买哪个?....


我可能就会买840EVO,但是我现在有一部分粗浅了解之后我现在是坚决不买840EVO了。


粗浅见解,见笑了
38#
zhu890103 发表于 2015-3-26 18:4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大部分人看不懂那么专业的评测,如A所说,只要分数时间,载入速度,但是一个评测不可能加上耐久度,因为一款产品淘汰后基本上也是用不坏的。比如现在,128G基本都普及了,你再拿出来3年前的64G来做时间耐久测试,就没什么意义了,不如300+换个了,而且测试完64G的耐久,也不会有人去买64G产品了。
SSD的测试我认为侧重方面应该是与实践结合的,简单的说就是开机时间,载入速度,以及读取写入速度。就这么单纯而已。虽然没什么看点,但是来的个实际些。当然在测试开机速度载入速度方便,没有更标准化的测试过程,大部分只是拿秒表计时,数据准确性差些。如果有更准确测试这些时间的方法我认为就是SSD测试的方向!
39#
dongyi945 发表于 2015-3-26 19:35 | 只看该作者
没那么麻烦,实在不差钱就直接买最高端了。如果钱不够,就买个便宜的。主流的家用都差不多,主要看稳定性和容量质保。
40#
davis 发表于 2015-3-26 19:46 | 只看该作者
OstCollector 发表于 2015-3-26 17:28
最近对SSD的吐槽已经不再是速度,而是稳定性,NGA这两天又在说plextor的固件出问题的事情了

或许可以根据A ...

NGA……艾泽拉斯国家地理讲SSD?

评分

参与人数 1绝对值 +1 收起 理由
OstCollector + 1 NGA也有硬件区的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