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PCEVA独家——各品牌散热风扇横向测试之:总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点击数:13513|回复数:47
本帖最后由 realj301 于 2014-11-19 16:06 编辑

散热风扇综合评价结果
(不断更新中)

注:可点击型号直达评测详细内容及结果。
品牌
型号
单项得分
总体评分(不含价格)
总体评分(含价格)
噪音
风量
温度
动平衡
价格
安耐美
7.35
4.45
6.16
7.42
2.55
6.34
5.58
安耐美
银蝠(12CM)
7.51
4.68
5.42
6.80
5.55
6.10
5.99
安耐美
6.82
4.32
5.53
6.62
6.05
5.82
5.87
安耐美
8.73
2.42
4.29
7.75
6.05
5.80
5.85
安耐美
火幅(12CM)
6.83
5.25
5.93
5.03
6.75
5.76
5.96
安耐美
4.82
6.57
6.77
4.87
5.55
5.76
5.72
安耐美
白幅(12CM)
6.76
4.90
5.09
6.22
4.75
5.74
5.54
安耐美
静蝠(12CM)
8.63
2.92
4.00
6.36
6.55
5.48
5.69

———————————————
前言
从初步构思到方案设计再到开始筹备最后到具体实施,历时将近两个月时间,期间是反复的讨论及实操优化,过程虽然各种繁复,但体验却以愉悦为主。感谢PCEVA提供这么好的平台,面对普通用户,石头老大及骚喵得知我的构思后,果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包括:联系厂家提供测试样品、添置测试所需的各种仪器、探讨并优化测试方案等等。作为玩家,被感动之余,唯一能做的就是拿有价值的东西来。
PS:本着对各方负责任的态度,本人所做的散热风扇系列测试都会在排除外界各种干扰(除不可抗拒因素外)的情况下独立进行。我想,提供真实可靠的测试结果,是作为一名独立玩家的核心价值所在。

一、测试平台
(一)基础硬件
选择原则很简单:皮实耐用。因此,Z87+I5的常用平台入选,发热源为INTEL I5-4670K OC4.5G@1.25V,散热器使用利民HR-02,其强而有力的散热能力同样是为了加大风扇散热空间,同时兼容12及14cm风扇。当然,搭建起平台的主板,本人选用了华硕Z87特种兵系列的MATX主板,稳定可靠(提供长达五年质保)的同时简单小巧、操作方便。同时,考虑装箱环境的高度多样性使混杂因素更不可控,为提高操作效率及降低操作风险,整个测试将在开放式环境下进行,以使测试结果更加具有外推性及参考价值。至于平台其他硬件,因对评测结果影响甚微,就不花费时间一一进行介绍,详细配置请看下面截图:

(二)调速及检测工具
1、硬件调速
需要了解散热风扇风量、噪音、动平衡等情况,首先您得把风扇运转起来并实现转速的按需调整。为此,本人选用了镰刀(SCYTHE)的 KM01-BK,其通过调节供电电压(可变范围: DC3.7V ~ 12 V ± 10%)的方式对散热风扇转速进行调节,调整幅度达到30转每阶,基本满足散热风扇转速的线性调速需要,该调速器还支持VFD以每2秒一次的测量频率显示散热风扇转速(转速测量范围为0~9990RPM),同时,支持四路散热风扇转速的调整及显示,能在需要的时候显著提高测试效率。因为风量、噪音、动平衡等测试环节不需依托电脑平台进行,因此KM01-BK成为以上测试环节的主力。

2、软件调速
为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转速调节在温度测试等需要依托电脑的环节中采用软件进行是最为科学的。经多款散热风扇转速调节软件的对比,本人最终选用了SpeedFan4.50作为散热风扇转速调节软件工具,该软件为硬件监控工具,可以魔方图显示 CPU 温度、电压与主频、占用率,硬盘温度与健康,风扇转速,电池电量,开机时间等重要系统信息。它的特色功能是可根据系统温度更改风扇转速,也就是说可以起到人为调节散热风扇转速的效果,而且经实际测试,其支持硬件范围广、可1%进阶调节转速,能满足本测试环节的需求。

3、转速检测
本系列测试各指标均建立在散热风扇转速变化的基础之上,为更精准地读取转速信息,对调速器显示转速的核对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本人选用了专业的转速测试仪器进行检验,工具为TONDAJ的DT-2234A+转速测试仪,该仪器测量范围为:2.5RPM~99999RPM,采样时间:0.8秒(60 RPM以上),能自动记忆最大值、最小值、最后测量值,完全满足电脑散热风扇转速检测的要求。该仪器主要作用为测试前风扇实际转速与调速工具显示转速的校对,在确保转速准确的情况下,再行测试。

(三)测试仪器及工具
1、风量测试器材
宏诚科技(HCJYET) HT-8393,涵盖风量、风速、风压等测试项目,功能齐全,能满足一般应用。

2、噪音测试器材
宏诚科技(HCJYET) HT-8351。

3、动平衡测试器材
震动缓冲及传递:植村秀五角海绵(缓冲)、硬质泡沫块(传递)。
松软的海绵保证了震动不会被支撑面消除而能充分地表达出来。质量微小但硬地够硬的泡沫能保证震动的直接无损传递。

震动传感器:魅族MX2手机。

震动记录软件:Vibrometer。

4、温度测试方面
CPU负载及温度监控: AIDA64 v4.60.3143。这个大家已经非常熟悉,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二、测试方法
(一)转速调整
本系列测试(包括:风量、噪音、动平衡、温度等)均建立在散热风扇转速变化的基础之上,因此,转速的准确调整决定了系列测试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为避免在测试各环节中因采用不同的转速调整方法(风量、噪音、动平衡测试采用多路调速器进行硬调整;温度测试采用软件进行调整)带来的误差,转速测试仪的校对就显得尤为重要。系列测试之前,各转速调整工具均与转速测试仪进行比对,对比方法如下:
1、转速测速仪与多路调速器反复比对举例:
(1)测速仪显示样品转速1196转/分,调速器显示转速1200转/分,误差1转/分(0.08%)。

(2)测速仪显示样品转速1491转/分,调速器显示转速1500转/分,误差9转/分(0.60%)。
经过反复测试,结果表明多路调速器所调整及显示的转速与仪器读书基本吻合,误差均在1%以内。


2、转速测试仪与软件调速反复比对举例:
(1)测速仪显示样品转速1206转/分,软件显示转速1206转/分,误差0转/分(0.00%)。

(2)测速仪显示样品转速1701转/分,软件显示转速1690转/分,误差11转/分(0.65%)。
经过反复测试,结果表明调速软件所调整及显示的转速与仪器读书基本吻合,误差均在1%以内。
以上对比图可见:本人所选择的转速调整工具与转速测试仪基本吻合(误差均小于1%)。

(二)风量测试
环境:无风至无空气流动。

方法:首先考虑因为空气的流动会对这项目的测试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尽可能避免其干扰,固组建个密室环境,即关门关窗,测试过程中除被测风扇运作外,其他任何会造成空气流动的仪器,电器都关闭。其次考虑到仪器可测量的范畴,以及风扇在不同转速下,其风道可能会发生变化,固把以下仪器的定位方法作为以后测试的统一基准:
风速仪探叶转轴与风扇转轴保持中心水平(三轴水平),探叶距风扇中心点10cm,如下图所示:

流程:1、用风扇调速器调节稳定在600转,运行至数值基本稳定,取仪器记录的平均值,录入,清除仪器记录。(以后每换一次测量的转速,都先清除上次的记录);2、调节至下个转速,运行至数值基本稳定,取仪器记录的平均值,录入,清除仪器记录;3、如2操作,至最大转速。
备注:原则上转速变化以100转为一档进行,但因为该调速器是30转每阶调节的,固我们取正百的最接近值(表格值±10RPM)。即为:600---690---810---900---990,以此类推,后同。

(三)噪音测试
环境:无噪音,或同一环境噪音。

方法:类似于风量测试,环境的噪音会对这个项目的测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避其干扰,同样组建密室环境,即关门关窗,测试过程中除被测风扇运作外,其他任何会发出噪音的仪器,电器都关闭,同时取生活周边环境最安静的时候进行测试。因为通风环境下的切风声音也是噪音来源之一,测试时采用迎风向进行,同样把以下仪器的定位方法作为以后测试的统一基准:分贝仪与风扇转轴保持统一水平线(三轴水平),探头距风扇5cm,如下图所示:

流程:1、用调速器调节稳定在600转,运行至数值基本稳定,取仪器记录的平均值,录入,清除仪器记录。(以后每换一次测量的转速,都先清除上次的记录);2、调节至下个转速,运行至数值基本稳定,取仪器记录的平均值,录入,清除仪器记录;3、如2操作,至最大转速。

(四)动平衡测试
任何转子在围绕其轴线旋转时,由于相对于轴线的质量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离心力,这种不平衡离心力作用在转子轴承上会引起振动,产生噪声和加速轴承磨损,以致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寿命。一般而言,动平衡表现优秀的产品,其机电性能的稳定性及持续性表现也会是优秀的。这里模拟动平衡表现,为的是让大家了解不同散热风扇的具体表现,为选择散热风扇产品提供参考。

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在每个转速中尽可能使手机和风扇达到共振。

方法:为减少外界振动干扰,我们选用了植村秀五角海绵,其优秀的消振能力能有效的消除外界对垫在上面的风扇的一切振动,并让风扇的振动最大化。用4块垫起在风扇四个角,原因也是这四个角也是风扇上螺丝的位置,更贴近实际使用情况。同时五角海绵的柔软程度也能减少外界压力(如手机重量)对风扇振动的干扰。泡沫作为一个优秀的吸收与传递振动的材质---介于手机与风扇之间,其硬度能较好的转递振动频率,粗糙面能利用手机施加的压力增加摩擦,减少风扇和手机之间的相对位移,尽可能把振动传递给手机,使其达到共振。MX2---利用其重力感应及软件支持,把振动图像数据化。具体如下图:

流程:1、用调速器调节稳定在600转,运行至数值基本稳定,取仪器记录的平均值,录入,清除仪器记录。(以后每换一次测量的转速,都先清除上次的记录);2、调节至下个转速,运行至数值基本稳定,取仪器记录的平均值,录入,清除仪器记录;3、如2操作,至最大转速。

(五)温度测试
环境:测试全过程中环境温度尽可能不变化。

方法:一样如同风量及噪音测试,环境的温度会对这个项目的测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又考虑到整个测试过程中CPU通过散热器会不断的向环境散发出热量,可能会使周边环境温度有细微变化,为达最佳测试效果,我们考虑用的环境不再是密室,而是在无风的天气状况下,开门开窗,使空气有流动的空间。一样测试过程中除被测风扇运作外,其他任何会发热的仪器,电器都关闭,另外本人也会发热,但是在不发烧的前提下,对环境温度的影响是一致的,故对测试不会造成干扰,或者说干扰相同,从而,结果也就具有了同样的可比性和客观性。因为每个玩家的电脑体系都可能不一样,所以避免其个体的差异性,本测试项目全过程将在裸机状态下进行,测试结果也会更具参考及对比价值。选用现在较为大众化的I5-4670k CPU,同时OC至4.5g 是为了让CPU发热量加大,能为风扇提供更大的散热空间,而使用不雕不雷的1.25V电压,是以向大众看齐为出发点。散热器使用彩融(PORLIMA)的MegaShadow变形金刚,其强而有力的散热能力同样是为了加大风扇散热空间。

流程:关闭风扇,热机5-10分钟使cpu温度基本稳定且达到最大值,用SpeedFan调节待测风扇至800转,运作2-3分钟至cpu温度在1度内变化,清除记录,运作2-3分钟,取平均值。用安耐美白幅(UCCLA12P)简单举例:
1、风扇停转,cpu单运行FDU(单挂载FDU运行cpu是会达到最高温的),满载热机5分钟(0转速时,软件不显示):

2、进阶式加大风扇转速,如在1200转时,待cpu温度稳定在1度内变化,清除记录,与此同时最大和最小温度会是同一值:

3、清除记录后,继续运行2 分钟,CPU温度基本不再变化,得出平均值,录入。

三、综合评价
测试下来,针对每个散热风扇的表现,需要对数据进行汇总整体以及给出客观评价,我们根据实际应用体验对各项测试指标进行了计分转换,具体如下:
噪音(dBA)
风量(CMM)
最大动平衡
温度(摄氏度)
价钱(元)
评分
40.0
2000
0
50.0
0
10
80.0
0
5.0
90.0
200
0

各档转速下实际值按转换公式直接计算得分,最终以各转速下得分的平均分定为该单项得分。

四、特别说明
       1、本文所做测试并不能完全排除参测样品个体差异性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等“混杂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人只能尽可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并让测试环境尽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以使测试结果尽量客观可靠,更具可比性。显然,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测试标准统一并反复进行测试,直到观察至结果稳定后再行记录。因此,如果您认为本测试结果有哪些不足,欢迎跟贴进行提出,对有建设性的回帖,在允许的情况下,本人会进行改进,以及重测验证。
       2、既然所做的是系列性的测试,为平衡质量及效率的矛盾,同时考虑编辑及阅读的便利性,本人将以一帖一期的形式分多期对参测风扇进行介绍(暂定每期介绍风扇数量为4~5个型号),各位仅需认准”PCEVA独家“字样即可,如前述,在测试平台及测试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理论上各期间的结果可互认并具完整的可比性。在此,本人也强烈期待并热烈欢迎各散热风扇品牌积极参与进来,进一步壮大测试队伍,充实内容,为此系列横评添光加彩。
       3、探索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将会是本系列测试的最终落脚点。在此,如果您对评价体系各维度权重衡量方面有任何想法及建议,欢迎在跟帖中慷慨提出,本人将感激不尽。
       4、为节省论坛资源,评测平台、评测仪器、评测方法等详细介绍仅在本文中体现,在未做重要调整的情况下,后续各期将作适当精简,还请各位多多包涵。
       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一切测试均以提供给玩家有用信息为本,让大家玩起来更理性更科学更有目的性!
本文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2#
realj3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1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alj301 于 2014-11-19 15:38 编辑

占楼~~~
3#
Archer009 发表于 2014-10-24 17:30 | 只看该作者
妈呀,这是专业呀,顶你
4#
realj3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17:46 | 只看该作者
Archer009 发表于 2014-10-24 17:30
妈呀,这是专业呀,顶你

恩?来啦!
5#
guoyiyu 发表于 2014-10-24 18:17 发自PCEVA移动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期待详细测评
6#
realj3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18:47 | 只看该作者
guoyiyu 发表于 2014-10-24 18:17
期待详细测评

详细评测及结果很快会放出来,敬请等待,谢谢
7#
韩柏8250 发表于 2014-10-24 19:24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希望到时候不要设置阅读权限的门槛
8#
ying2012 发表于 2014-10-24 19:2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realj3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20:44 | 只看该作者
韩柏8250 发表于 2014-10-24 19:24
辛苦了,希望到时候不要设置阅读权限的门槛

等编辑好之后就会开放出来让大家看的了,期间要进行排版及文字编辑,不要急,信息大家都能分享到。
10#
ym221479 发表于 2014-10-24 20:50 | 只看该作者
来膜拜的~~~
楼主的机箱装机贴已经令小弟五体投地了~
11#
realj3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20:58 | 只看该作者
ym221479 发表于 2014-10-24 20:50
来膜拜的~~~
楼主的机箱装机贴已经令小弟五体投地了~

感谢支持
12#
Basara 发表于 2014-10-24 22:4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坚持,保持!!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跃度 +20 收起 理由
realj301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13#
harazaki 发表于 2014-10-25 01:05 发自PCEVA移动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动真格的啊!我对测试非常感兴趣,我也可以提供几只市场保有量比较少的风扇参与测试
14#
小奇oO 发表于 2014-10-25 08:19 | 只看该作者
哇塞,真专业丫
15#
raullew 发表于 2014-10-25 09:05 | 只看该作者
realj301 发表于 2014-10-24 20:44
等编辑好之后就会开放出来让大家看的了,期间要进行排版及文字编辑,不要急,信息大家都能分享到。
...

刚想说这句话,突然想到应该是作为编辑状态不开放,往下拉一看,果然是这样,期待编辑完成
16#
边际风雨 发表于 2014-10-25 09:25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下

就是震动记录软件不大靠谱
17#
边际风雨 发表于 2014-10-25 0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边际风雨 于 2014-10-25 09:40 编辑

另外风量仪那个是通过吹过那个扇叶的风计算的吧

10cm距离下很多风扇风扩散的很厉害吧
测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和贴着散热器吹的情况差距比较大


分贝仪是不是放侧面受风的影响更小点?
18#
边际风雨 发表于 2014-10-25 09:34 | 只看该作者
尊称 发表于 2014-10-25 08:36
应该参考fineday的测试http://bbs.pceva.com.cn/thread-94975-1-1.html,强化负载环境测试。

风扇测试是非 ...

价格和寿命也是重要的。。。。
19#
realj3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09:47 | 只看该作者
边际风雨 发表于 2014-10-25 09:25
赞一下

就是震动记录软件不大靠谱

任何测试都不能做到完全靠谱的,在这情况下,只能采用尽量统一的标准及环境进行,没办法
动平衡测试是作为一个附带测试进行的,为的是对一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及探讨

20#
realj3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09:52 | 只看该作者
边际风雨 发表于 2014-10-25 09:33
另外风量仪那个是通过吹过那个扇叶的风计算的吧

10cm距离下很多风扇风扩散的很厉害吧

你提出的问题试过:
1、由于测试仪器口径较小,距离过近会导致仪器读数受风扇轴承面积影响太大,不知道这么说能说清楚不;
2、考虑切风声也是噪音来源之一,不同风扇由于扇叶设计的不同对噪音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一并纳入测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