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关于HIFI的一些疑问

[复制链接]
1#
印第安纳琼斯 发表于 2022-7-4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印第安纳琼斯 于 2022-7-4 18:11 编辑

你好!音响设备我从小时候就开始玩了,后来还学习了专业音响、模拟电路相关知识,或许可以给你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UP主的视频讲得挺有意思的,但看得出只是浅层讲了一遍,并没有深入
发烧HIFI圈某些现象可以说是变态偏执狂,各种不痛不痒的改进,放着基础的知识不去学,专搞旁门左道捞钱。但是也可以理解,因为对于大爷来说价格不是问题,大爷没空学习,且懂行。大爷想要自己看上的东西。
不管再好的音响设备也是人造的。音响设备即是电声设备,正如其名,要理解它,至少需要“电”和“声”两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占了绝大部分。如果你是电子电路工程师,就可以降维打击看透这些东西的工作原理。(最起码,要学十几个小时,理解电路的原理,看懂基础的原理图,频响图
基础的再基础还是得讲一遍,声音的基本物理属性,声音是指在空气等物质中传播的压力波它的压力变化有不同的频率,频率高低就是高音低音,声音大小就是声波压力大小。转换设备就是把声压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比如话筒,然后送到后面的记录设备。即是录音。
放音的过程刚好相反,设备把记录的电压信号进行再生放大处理,送入转换装置,也就是常见喇叭、音箱、耳机,通过电磁力驱动振动装置,把能量传递到空气,记录的声音就回放出来了。理想的设备,可以完美记录、回放不同频率的声音,即hifi的本意、高保真。
再看实际的设备,可以看到是里面是有一大堆东西构成的,这是因为零件都有个性,太少不能实现高保真,一些零件本身离高保真的理想是很远的,在电路中需要许多零件互相配合,把突出的削平,把凹陷的填满。即使设备很好,要实现最好的效果,光有一台设备还不够,还得要多个设备进行配合,比如前级,音调,均衡器等等对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均衡等处理手段,整个系统里没一个设备是多余的。(常说万元听个响,其实哪怕100万的设备不会正确使用也是听个响,因为光靠一台或一套设备是不够的。更重要是有会用的人把设备整合在一起把设备用好,最后起码测出一个还过得去的频响图吧。)
具体内容在这里不可能说得完,有兴趣可以找我发过的经典帖子。想要实现高保真的音质,重点不在一个运放,一根电线,一根保险丝。虽然精心挑选的零件,不能说完全没有用处和完全没有影响,零件的作用大小也要看在它所在具体电路影响。有的玩家换线换插座,不是说没有作用,这些东西的改善更像是心理安慰剂,真正有作用的设备和手段在这类玩家根本不懂,甚至认为是“会劣化音质”。比如他喇叭的失真都翘得老高了,却不能够改进问题,不愿意增加一个前级设备,反而去琢磨换什么线,这只是进一步证明他根本不懂设备,只能在换运放、电源线、信号线这些不痛不痒的地方下功夫,等于有一辆没发动机的跑车,主人只会不停的抛光、喷漆,换轮胎,做一些不是关键的改进,从来不会想到去安装发动机,也没能力让它真正跑起来

有了设备,就是环境,最值得讨论的环节是在哪听,喇叭摆在哪,摆多高,指向哪。而脚架的最大作用是摆位,减少环境反射和共振。
2#
印第安纳琼斯 发表于 2022-7-4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印第安纳琼斯 于 2022-7-4 18:27 编辑
kingyesx1 发表于 2022-7-3 14:58
话说回HIFI电源线对音色,音质等有没有影响
我觉得还是用物理方法来测量一下吧,因为如果只靠个人听觉来判 ...

HIFI电源线在同一套设备AB切换对比是可以听出一些区别的。这个很多烧友都有类似经验。但是测试这个没有意义,因为测不出来,对于仪器来说没有区别。

从集总电路图来分析,电源线完全可以等价一连串的电感和电容,或者用麦克斯韦和洛伦茨变换的模型计算可以得到电磁场真正的状态,但是研究这些细节实在是有点多余。因为还有大量更麻烦的基础问题还没完全解决。

老爷车发动机不够力,换上纳米科技的轮胎也枉然,徒增成本。我们不妨把发烧线理解为高级真皮坐垫、镀金车钥匙、大师签名款车标、8888车牌号……总之没一个是真正提高性能的改进。
3#
印第安纳琼斯 发表于 2022-7-4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xdd6622 发表于 2022-7-4 21:01
UP主只是揭穿了HIFI界骗钱的把戏,高中物理学的够扎实就足以理解,根本不需要深入。
如果深入介绍HIFI的原 ...

是,能理解UP主的创作方向,作为揭露而言也足够了。也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值得三联。
不过这里是技术论坛,讨论当然更重技术方向。从我现在的视角看UP主,走过的路,碰过的坑可说一清二楚,就像在看学前班小朋友做算数、儿子给爸爸按摩,力度太轻,挠不到痒处。最重要不显摆一下怎么装逼呢?
有的时候吧,要想明白一个东西,带上一点原理分析最终也是难免的。UP主文案还是不错的,鸡蛋挑骨头就是没有能够画龙点睛,或者他的水平还不足以点到。如果能点到那他的作品就能提升到新层次了。
4#
印第安纳琼斯 发表于 2022-7-4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印第安纳琼斯 于 2022-7-4 23:15 编辑
604027672 发表于 2022-7-4 18:32
哈哈哈,你果然出现了,就喜欢看你的帖子。

其实我也在考虑如何出一系列技术科普,做成视频。由浅入深地讲清楚。而且这样的视频到目前一个也没见到。

好多视频都是即将接触到重点或原理话题就飘走了,我都怀疑是不是故意在躲闪。
5#
印第安纳琼斯 发表于 2022-7-5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印第安纳琼斯 于 2022-7-5 01:16 编辑
kingyesx1 发表于 2022-7-4 23:22
我看了你的之前发的一些帖子,其实有一个是使用麦克风来记录音箱的音频
这个可以用来测试电源线或一些设 ...

测不出来。或者即使测出来也不敢确定是不是误差。除非原来的线有重大缺陷,换发烧线的效果就是不痛不痒的。如果使用了前级音调、均衡器之类调节,那测试结果是立竿见影的。从测试结果和听感也印证,用对了设备效果是改善最大的。现在我就用常见的量产机线。早先买过一些发烧电源散线,后来觉得傻大粗,已送人。此外还剩下一堆闲置的发烧电源插头,现在回过头看就是当年被收割的“韭菜”。(拿来给电驴充电、电钻机等等效果倒是不错。接触很牢靠,耐磨。或许这种用途才是它们真正发挥长处的地方。)
6#
印第安纳琼斯 发表于 2022-8-27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印第安纳琼斯 于 2022-8-27 00:59 编辑

hifi奇葩说18期:从专业音频的角度看HIFI,会发生什么?

建议先看视频。这期UP主的角度就显得吃力了,隔行隔山。就是全程看下来有点难绷。

随便截几条一个个来说。

1.专业音频产品集成度越来越高。
※专业产品跟集成度根本没有关系。现在音响类产品都有集成度增加的趋势,民用的也一样有,比如拉杆音箱,本身不止带有话放功放和播放器,甚至把小电视都集成到一起了。集成度高可以使得演出搬运安装运输更省力。
※专业声卡集成的耳放设计很简单,更多只是作为返听和监听使用的功能,想要享受优美音质它不一定办得到。
※监听音箱,准确的说是有源音箱虽然是主流,但它的整合不只是方便,更重要是为达到更好性能而定制化的功放和前级均衡补偿电路。

看看HIFI这边,外观时尚,功能上似乎省略了很多,几乎没有用户动手的空间。只能换线,换设备,搭配结果基本靠运气。
面对用户的不同才是专业和HIFI的最大区别。表面上最明显的区别是接口习惯,民用的是RCA莲花,专业的是6.5或卡农。虽然电平匹配有些不同,专业的输入电平标准高一些,但整个工作原理实际是一致的,都是电声转换。从功能上看,专业虽然有更多音频处理调节设备,但高级的民用设备一样会配备。(本来就是类似的东西。)

2.专业音频产品不玩玄学
※虽然不玩玄学,但是好材料好插头一样有讲究。不是说靠上专业的名头就好的。很多寨味的线材插头,很容易损坏或者接触不良,不耐用,接头裂开甚至搞坏设备。即使是正规的厂家,之间的做工差距可能比想象的还大。
※早期民用不玩玄学的时候其实非常像专业音响,甚至直接移植过来。

3.专业音频产品更看重参数
※与其说更看重参数,不如说专业用户更会看参数,接口通道数,功能搭配,设备成本,系统适配,使用场景,甚至自己的使用习惯。
※所谓参数不重要,其实是不会看或不会用。此外,参数可以造假和虚标。设备采用不同精度等级原件,都会使参数有少许浮动。在使用高级的专业设备与入门设备对比时,可以体会到这种精度上的区别。

4.专业音频领域平衡是常规操作、专业领域耳机没有平衡。
※专业采用平衡传输是因为平衡传输有长距离传输的优势。虽然普遍标配,但实际中如果有些设备离得近,是可以用非平衡连接的。
※或者入门级的设备,虽然同样用6.5插头,但是内部不一定支持平衡连接。这一点在选用时要注意,不能看到就以为是平衡。
※所谓平衡音质好是一种妄想。至少从电路设计的角度,就是无厘头,甚至不如非平衡来得理想。

4.1专业领域没平衡耳机,在专业用户看来简直莫名其妙,算可有可无。(都不知道这东西意义何在。)

4.2耳机不做主监听使用,专业耳机更多是实时监听、返听、检查录音或通道内容的。虽然不能替代主音箱,但很有用。

5.专业音频产品不炒作某些概念
※专业音频产品一样会炒作某些营销话术概念。犯低级错误和闹笑话。特别是后起的假洋鬼子,其营销明显受到HIFI圈的影响。比如“德国制造、手工制造”。
※专业产品总体上感觉皮实一些。也有假货,样子货。

5.1供电。供电改成好电源是有好处的,是电路都通用。比如用优质的线性电源改掉USB供电或开关电源供电,在听感上有正面的影响并不意外。但改进的幅度通常不起决定性作用。厂家给电源也就刚好够用,然后可能略好一点。入门级的十多块钱的电源也有,讲究的用好牛,基本上看定价。
5.2放大器类型。D类放大虽然推动力强省电效率高,但是高音听感差,这是硬伤,哪怕真力这样的有源音箱也不例外。只能尽量修饰。高音功放最好还是使用甲乙类,D类做低音炮会非常合适。

5.3运放和电容。运放和电容不是说不能用好的,最起码高规格的电容和运放传递的信号更加清晰。但是要结合电路来分析,电路才是要害。电路的功能比它的性能重要得多。
……
槽点很多。基本上视频通篇都是槽点。可见隔行如隔山真不是玩笑哈。(看来俺稿子得加快打磨进度了,已删改了几次,还是不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