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开启左侧

Haswell架构第四代酷睿Core i7-4770K与Core i5-4670K处理器测试

  [复制链接]
royalk 发表于 2013-6-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数:57493|回复数:149
前言

在过去两年,Sandy Bridge架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继任者Ivy Bridge继续沿用Sandy Bridge的接口,用户可直接升级。不过Ivy Bridge处理器在制程转到22nm之后出现了高温问题,让一些用户选择观望或留守SNB架构,但它功耗有所下降,并且拥有PCIE3.0的支持、更高的内存频率和更强的核显效能等,许多用户依然选择了升级。Intel的Tick-Tock钟摆战略还在继续进行着,每年发布一代新产品,今年是第四个架构年,Intel在2013年6月2日发布了第四代酷睿处理器,代号Haswell(以下简称HSW),对应的型号为Core i7/i5-4000系列。Haswell处理器的问世意味着处理器架构再一次变化,在PC产业向移动设备转型的现在, Haswell能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PCEVA带你一起来看评测。


Haswell处理器型号产品线及规格

Intel对Haswell产品线规划与前两代战略一样,第一批先发布的是i7和i5,低端的i3和奔腾、赛扬则要分别等一到两个季度再发布。这次Haswell由于架构改动,处理器接口也变为LGA 1150,与前代LGA 1155不兼容,并且,由于集成了供电系统,普通系列的处理器热功耗设计(TDP)也由IVB的77W提升到84W。


新的R系列处理器
我们看到,HSW的产品线命名规则与IVB是类似的,只不过因为是第四代处理器,所以型号数字是4打头,K结尾表示不锁倍频的型号,S和T结尾都为低功耗型号,另外还多了一个以R结尾的产品线。这个以R结尾的产品线是把BGA嵌入式封装独立出来,只在OEM机型和AIO(All in One,一体机)机型中随整机一起卖。其实R系列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产品线,只不过以往嵌入式封装的处理器规格和普通桌面版没太大区别,这次HSW产品线核显部分有所调整,所有LGA封装处理器核显都只有GT2也就是HD4600,嵌入式封装的处理器中核显才会出现最高规格的GT3e,也就是Iris Pro 5200,并带有独立的128MB eDRAM,所以Intel也把它独立出一个系列以示区别。本次发布的HSW处理器R系列共有三款,为一款i7与两款i5。

新的核显命名
Intel要把GT3和GT3e核显独立出来,命名为新的Iris和Iris Pro,中文名“锐炬”,所以上边提到的几款带R的型号,GT3e核显名字就不再是HD Graphics 5200了,而是Iris Pro 5200,但LGA封装的GT2核显,还是继续沿用HD 4600的名字。而Iris系列的GT3,只会在笔记本型号上出现,会有Iris 5000和Iris 5100,它们有双倍于HD 4600的EU,但没有独立的eDRAM。Intel此举命名,是要在移动平台和OEM机型中利用核显与一些中低端独显竞争,据说,Iris Pro 5200的效能可以达到GTX 650M独立显卡的效能,但实际是否真能达到,还需要看携带Iris Pro 5200的机型正式发布之后的测试结果了!

K系列不锁倍频处理器点评
最受玩家关注的不锁倍频K系处理器这次同样是只有两款,i7和i5各一,价格也和之前的i7-3770K、i5-3570K区别不大。对应的i7和i5频率和缓存依然保持和IVB一样,也同样不支持VT-d和TXT技术,只不过核显这次和其它型号一样仅为GT2,即HD4600,但i7-4770K的核显默频要比其它型号高50MHz。

普通系列点评
普通系列i7-4770继续存在,如果对不需要使用核显、对主频不敏感的应用者来说,估计性价比还是不如E3-1230V3,i5的普通系列被减少到三款,i5-4670和i5-4570仅为频率的差别,类似于之前的i5-3570和i5-3550,而i5-4430去掉了TXT技术,与i5-3450类似,但频率也被削了一点,比i5-3450的默频3.1G降到3.0G,睿频3.5G降到3.2G,看来Intel意识到i5-3450的规格定得高了,影响了i5-3550和i5-3570的销量,这次在第四代处理器做出了这个微小的调整。不过实际上,由于i5-3450和3470的价差不大,因此大家都去买了i5-3470。

S、T低功耗处理器点评
这次i7的低功耗处理器增加到三款,多了一个35W功耗的i7-4765T,基准频率和睿频分别为2.0G和3.0G,类似笔记本i7的规格,不过它依然是台式机处理器;其它两个i7-4770S/T则变化不大,和i7-3770S/T一样。而i5方面,每个型号依然都有对应的带S/T结尾的版本,与IVB对应的型号区别不大,i5-4570T依然作为i5产品线中唯一一颗双核四线程的型号存在,只不过保留了较高的基频和睿频,对应之前IVB的i5-3470T。而i5-4430S则对应i5-3450S,频率同样有被削弱,和i5-4430一样。

Haswell处理器架构上的改动

结构概览
先看核心照,HSW的核心面积为177平方毫米,比IVB的162平方毫米要大一些,晶体管数目官方号称还是14亿,和IVB没什么变化,但是明显HSW的核显EU更多,并且加入了整合供电,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化,晶体管应该比IVB更多才对。HSW整体结构大部分区域并无太大变化,还是核心、缓存、系统助手(System Agent)、核显四个大部分,它们之间都通过环形总线连接,结构上较明显的改动就是加上了新的整合供电(IVR),不过在核心照中并没有体现,也许集成在系统助手那部分。


AVX2和缓存优化:进一步增加浮点运算能力
HSW支持AVX2指令集,支持256bit的SIMD和FMA指令,理论单精度、双精度浮点运算能力相比SNB和IVB翻倍,并兼容AVX的编程模式,旧的代码可直接支持。同时,HSW的缓存带宽翻倍,L1数据缓存现在每个时钟周期可存储32字节的数据,读取64字节的数据,L2到L1的带宽也由原来的每个周期32字节翻倍到64字节,使处理器核心执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另外,在加密计算上,HSW也会比IVB和之前的架构有较大提升。


TSX
TSX技术全名为Transactional Synchronization extensions,主要是在硬件层上支持线程级别的锁定。例如你(或一个线程)在用允许修改操作的方式访问一个文件,当另外一个用户(线程)再想要访问这个数据的时候,会提示该文件正在被使用,无法修改,只能以只读方式访问。这类因为一个线程正在访问数据而其它线程被锁定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以往Windows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提示。但以前这些判断数据是否被线程锁定的功能都是基于软件层面的,如果是在大规模的数据库操作中,这样效率会非常低,现在TSX技术在硬件层面上提供这个判断线程是否锁定的功能,大大提升运算效率,并简化程序员的编程流程。但是很遗憾和VT-d一样,Intel认为这个技术主要在一些专业领域使用,带K的处理器不支持这个技术。

C7状态节能和电源兼容问题
HSW支持比以往C6状态更深的C7状态节能,根据Intel的说法,C7状态可以关闭处理器中所有的时钟,并去掉加在处理器主要部分的电压。这样一来,处理器的待机功耗将可以降低至0.6W,12V输入电流只有0.05A,Intel称这样对某些电源会产生兼容问题。但是,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Intel的电源兼容列表是非常保守的,虽然很多型号都没有在兼容列表当中,但对于台式机来说,还有外部供电的转换损耗,在低功耗时并不能达到1W以下,所以实际上大部分电源在开启C7节能都不会出问题。

内存控制器:支持更高频率、更大容量的内存
HSW的内存控制器能支持的频率将比IVB进一步提升,事实上,已经有极限超频玩家在HSW平台上达成了DDR3-4000以上的频率。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IVB跑DDR3-2800还要看内存控制器(IMC)体质,但HSW应该在这方面不再成为瓶颈了。并且,HSW将对CL12-14有更好的支持,以及支持1Gb的颗粒,也就是对单条16GB内存的支持。这里我们测试了在CPU跑4.5GHz时,不同内存频率和时序对HSW内存效能的影响,供大家参考。中间DDR3-2000出现的落差是因为第三时序自动设定,BIOS设为一个相对比较保守的数值所致。


另外,HSW的内存分频本身是和IVB没什么变化的,但加入了125外频,就有了更多的组合,所有的分频提升25%可实现对应的内存频率,例如DDR3-2000分频,在125外频的时候实际上就运行在DDR3-2500。

PCIE控制器:支持PCIE 3.0
从IVB开始,Intel的主流平台都已经支持PCIE 3.0,虽然它对游戏提升并不大,但翻倍的带宽对一些通用计算应用还是可以起到效果的。HSW的PCIE控制器继续支持PCIE 3.0,这一点没有什么改变。

外频可调节性
HSW和SNB-E类似,可以分几个档位超外频。但和SNB-E外部时钟发生器的实现方式不一样,HSW在System Agent中加入了一个内部时钟发生器,可以改变BCLK与PCIE/DMI频率的比值,现在BCLK和PCIE/DMI的频率比值分别可以为5/5、5/4、5/3和5/2,也就是对应的100外频、125外频、167外频和250外频,这些都是可以在不改变PCIE频率的前提下超的外频。当然了,和SNB-E一样,一般来说用125外频档位已经足够了,再高意义也不大,当然我们更希望不带K的处理器能通过超外频来实现超频,但目前来看,应该只有Z87芯片组上能实现,并且没有四倍频的处理器例如i3以下,很可能也不能用这种方式超外频。

Ring频率独立于主频
HSW和IVB、SNB不同的一点是,Ring(环形总线)频率现在可以单独调节了,这样一来这个256bit的总线的工作速度现在归我们控制,Ring频率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挂在总线上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传输速率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带宽和延迟两方面。简单的说,Ring频率越高,可以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同时可以降低延迟,在传输带宽不足的时候,Ring频率就有可能成为性能瓶颈,在传输带宽足够的时候,继续提升频率也可以降低延迟,获得性能提升。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1366、1156平台上的Uncore频率或者AMD平台的CPU-NB频率,或者是775平台整合北桥之前的前端总线类似的概念。

整合供电简介

想知道详细的供电原理,请参阅我之前写的文章:Haswell的整合供电系统前瞻,这里因篇幅问题,仅作简介。Intel把HSW的CPU供电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宏观的,依然存在于主板上,可视为与传统供电类似的把电源12V输入供电转化为CPU所需的1V多的电压;第二层供电就是整合供电系统IVR,是微观的,存在于CPU内部,把主板输入进来的1V多电压进行分离、变压,从而得到CPU内部各部分所需电压。


Intel设计的IVR供电,其本质还是开关供电,工作方式和传统的开关供电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由于结合了晶体管的特性,IVR要比传统的开关供电结构占用更小的面积、单位面积提供强的供电能力、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低的波纹,以迎合未来的整合平台趋势。

现在,各家主板BIOS里已经可以调节CPU各部分的电压,并且精确度都可以达到0.005V左右,但防掉压就不由主板BIOS控制了,Intel的IVR会自行控制。由于IVR的供电更为精确,波纹更小,其实vdroop作为保护处理器防止过载的存在意义就不那么大了,防掉压自然也变得不是太重要。一般超频我们只要调节核心电压和Ring电压就可以,其它电压均可保持默认,另外Vccin电压的提升,会提高供电转换效率,有时候会有助于超频的稳定性。

同时,Intel供电规范版本也进步到VRD 12.5,目前许多厂商已经推出了对应的PWM芯片。另外,Intel号称使用IVR之后,可延长Haswell平台笔记本50%的电池续航时间。


8系列芯片组和7系规格比较

首先,8系列芯片组的制程从65nm减小到32nm,所以我们看到的芯片组Die也缩小了许多。编号这次不再是打在核心上了,而是打在BGA封装的PCB边上,SR13A代表着Z87芯片组。Intel这次总共发布6款芯片组型号,分别为Z87、H87、B85、H81、Q87、Q85,当然还有服务器/工作站对应的C220系列,这里先不做介绍。


首先好消息是,Intel在8系列芯片组规格上做了比较大规模的升级,我们终于可以在Z87、H87、Q87芯片组上面拥有6个原生的SATA3.0接口了,并且USB3.0原生接口也由4个增加到6个,先看规格列表:


下面来看看民用级8系芯片组相比7系规格上的差异:
Z87相比Z77多了4个SATA3.0、2个USB3.0,多了动态磁盘加速技术。其它规格并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支持3路SLI、交火,但一些中低端Z87主板可能不会做对应的电子开关,所以有一条PCIE插槽可能会是从芯片组引出来的带宽,只支持3路畸形交火,SLI只能双路。

H87相比H77多了4个SATA3.0、2个USB3.0,现在和B系列商务芯片组一样还支持SBA,并且支持2路SLI、交火,H77并不支持。H87不支持CPU超频,应该连外频档位也不支持。

H81相比H61多了2个SATA3.0、2个USB3.0,其它规格变化并不大,但这两个提升已经足以让H81在规格上比H61强非常多了。

B85比B75多了3个SATA3.0,USB3.0同样为4个,其它规格变化不大,因此B85可能不会像B75那么好卖,后期低端市场可能会被H81霸占。但是,H81芯片组要晚一些发布,所以目前主板厂商还是先推出了B85芯片组的主板。

第四代酷睿Haswell处理器盒装拆包

本次我们拿到了三颗HSW处理器,其中两颗分别为i7-4770K和i5-4670K的ES,还有一颗为i5-4670K的正式盒装版。先看下HSW处理器的包装盒外观上的变化,这次Intel的包装盒正面印了一些图片,说实话我个人看着不太习惯。


简体中文国行包装盒各角度视角:


CPU本体在包装盒内部,可以看到顶盖上的字,和以前的处理器一样。上边印着处理器的型号和频率,SR14A就是Core i5-4670K的编号,下边是产地(马来西亚)和流水号。这颗CPU是2013年第七周生产。


包装盒内除了CPU之外,还有原装散热器和说明书保修卡,和以前的处理器一样。


贴纸比之前有所变化,变得更简约的风格。


处理器本体:正面,下边和IVB有点区别,CPU的ULT码位置有变化,顶盖不再有凹进去的部分,二维码和数字分别位于处理器的左下角和右下角。


背面:电容位置有变,由于集成了IVR的缘故,很多外部的滤波电容都不需要了。


三代IVB Core i5-3470与四代HSW Core i5-4670K对比(正面):可以看到防呆扣的位置不一样,所以不管怎么样LGA 1150和LGA 1155处理器和插槽是不能互装的。


三代IVB Core i5-3470与四代HSW Core i5-4670K对比(背面),反正是不兼容的,触点在哪里不同自己去找,咱不浪费时间了。


顶盖和IVB一样还是凹的,之前我们已经有做过简单的散热测试,建议大家尽量选择微微凸底的散热器。目前几个散热大厂猫头鹰、采融、利民、银欣等,都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新出的散热器都有少许凸底的设计。


技嘉Z87X-OC主板简介

第一个抵达PCEVA评测室的8系列主板是技嘉Z87X-OC,技嘉本次共发布两款OC橙系列主板,Z87X-OC是其中定位与主流市场的一款,另一款Z87X-OC Force,则作为技嘉Z87产品线OC系列的旗舰型号存在。


技嘉Z87X-OC基于Intel Z87芯片组设计,支持第四代酷睿LGA 1150接口处理器,支持双通道最大32GB的内存。Z87X-OC主板为标准ATX板型,主配色调为橙色和黑色。


和以前的OC系列主板一样,技嘉在Z87X-OC主板上做了许多功能按钮,具体各个按钮的作用,请看下图,一一为大家指示。


俯视图:


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我保留了说明书上的字眼,下边补充为大家说明。
TGR:这是一个名为OC Trig Switch的按钮,可以在极限超频时候,拨到右边就降到低频率,只在CPU-Z认证那一瞬间拉高频率以提高认证的成功率。
BIOS_SW:选择从哪个BIOS启动。默认是从主BIOS启动,拨到右边是从副BIOS启动。
SB:选择是否启用双BIOS。默认为启用,拨到右边为不启用。
SET_LOCK:在无法开机时,按下去就可自动恢复上一次成功开机的设置。
DTB:Direct to BIOS,启动的时候按下去自动进入BIOS,无需按Del键。
MemSafe:内存超频失败时候按下去可以一个安全的内存设置启动。

再有就是左边三个圆形按键的详细说明:
Tag:直接调用用户自定义的超频配置文件,需要在BIOS里事先定义好Tag配置设置才生效。
Turbo:一键超频到4.2GHz。
Gear:切换BCLK调节精度,默认为1MHz,按一下可切换到0.1MHz的微调模式。

技嘉Z87X-OC主板简介(二)

PCIE插槽:Z87X-OC有四条PCIE 16X插槽,其中前三条为CPU原生提供的16x带宽,第一条单插为16x,第三条和第一条组建双卡时为双8x,第二条和第三条共享8x,组建3路时为8+4+4,第四条为PCH提供的4x带宽,永远跑4x。除此以外还有一条PCIE 1x插槽和两条PCI插槽。


SATA接口:Z87X-OC共有6个SATA3.0接口,左侧还有两个USB2.0接口,这个设计是为了方便裸机测试的时候接键盘鼠标。


背部IO接口:两个USB2.0、一个OC Ignition按键、6个USB3.0、两个HDMI、一个DP视频输出接口,一个PS2键鼠接口、网络、音频及SPDIF光纤接口。其中OC Ignition按键的作用是,在不启动系统的时候给主板通电,这样所有的板载设备,包括风扇等,都会工作,但不开机。可以在超频遇到Coldbug时启动风扇,或者是在不开机状态下让水冷散热的水冷液循环。


附件:这个背板是用来固定PCIE挡板的,在走多卡的时候可增加显卡的稳固性,技嘉把它叫做OC Brace,非常实用的一个裸机附件。


安装在Z87X-OC上的效果:


OC Brace不仅能安装在Z87X-OC主板上,在Z77X-OC主板上,也是能安装的,其它ATX主板也同样道理,只要有ATX的9颗螺丝孔位中的左中和左下两个即可。


其它附件还有:说明书、光盘、SATA线、IO挡板、SLI、交火桥、电压测量线。


技嘉Z87X-OC板载芯片及供电设计

Z87X-OC是一款专门为超频设计的主板,所以板载芯片相对较少。
左上:Realtek ALC892板载声卡,很常见。
右上:Intel WGI217V板载网卡,和WG82579V差不多的千兆网卡,只是制程有提升。
下:两颗NEC D720210 USB3.0第三方主控芯片,分别提供背后和主板下方的两个第三方USB3.0接口支持。


主板供电:Z87X-OC采用8相供电,每相采用一颗IR3553M PowerStage,集成了上下桥的封装。每颗IR3553M最多可通过40A 的电流,因此按照1.8V的Vccin来算,这8相供电也有了1.8*40*8=576W的供电能力,足够Haswell处理器使用。


另外,技嘉的超耐久系列主板这次都使用了日本化工的高级电容NPCAP系列,外观为黑灰色,在105度下有10000小时的寿命,是以往高品质日系电容的两倍。


PWM芯片为IR3563B,是一颗8相的数字PWM芯片,和IR3563A的区别只在于支持VRD 12.5,在技嘉Z87X-OC上,8相全部启用。


测试平台介绍

Haswell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7-4770K、Intel Core i5-4670K
主板:Gigabyte Z87X-OC

Ivy Bridge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7-3770K、Intel Core i5-3570K
主板:Gigabyte Z77X-OC

内存:G.Skill F3-17000CL11D-8GBXL
显卡:MSI N660 TF 2GD5/OC
硬盘:Plextor PX-128M2P/西数320G蓝盘
电源:安耐美冰核Revolution 85+ 1050W
散热器:猫头鹰NH-U14S


CPU-Z 1.64.0已经可以识别Haswell CPU的信息。

Core i7-4770K的基本信息:CPU步进为C0,在节能状态下,本来应该运行在800MHz,电压非常低,但CPU-Z判断成全速运行,是误判。


Core i5-4670K的基本信息:


CPU理论性能测试:Haswell对比Ivy Bridge

测试成绩分为两组,一组为默认频率的性能对比,一组为都超频到4.5GHz的对比。其中默认设置下开启节能和睿频,内存运行默认的DDR3-1600 CL11-11-11-28-2T,超频到4.5G后关闭节能和睿频,内存运行在DDR3-2666 11-13-12-28-2T。本篇评测我们以展示测试数据为主,具体的超频教程,需要等各家Z87主板到齐之后再做,请关注我们的下一篇文章:Haswell CPU超频教程。

需要说明的是,技嘉Z87X-OC的F5d BIOS目前对Ring频率调节有点问题,最大倍频只能调到CPU默频加四倍频的高度,即使是带K的CPU也如此,这是BIOS的bug,不过应该很快会解决。所以下面为了能让Ring频率跑到和主频同频,我们在超频设置中采用125外频档位。


SuperPi:单线程整数运算,其中1M运算规模比较小,内存和缓存对成绩影响较少,32M运算规模较大,内存缓存对成绩影响更大一些。在默认设置下,i7-3770K刚进入10秒,4670K和4770K比3770K有大约半秒左右的提升,如果3770K手动设定四核3.9G则跑出9.360s,成绩夹在少了0.1G频率的4670K和4770K之间。说明其实HSW在跑PI 1M这种整数运算、不怎么考验缓存的测试项目中提升并不大,但也有微弱的提升。在超频之后,4.5G的3570K和3770K均跑出8.112s的成绩,而4.5G的4670K和4770K都进了8秒大关,大约只有0.1秒多的差距。

Super Pi 32M方面,在默频下i7-3770K成绩为8分41秒,4670K和4770K默频都要比3770K快不少,这得益于缓存架构的优化。在超频到4.5G之后,3570K和3770K的成绩都在7分13秒左右,4670K和4770K要快20秒,仅用6分52-53秒即可跑完。




3DMark 11物理测试是用CPU模拟GPU大规模浮点运算,会调用多线程。在默认和超频状态下4770K大约比3770K有4%的性能提升。而没有超线程的i5-4670K在超频之后和i5-3570K表现也差不多是4%的差距,和默认的4770K成绩差不多。不过在Windows 8下,3DMark 11物理测试成绩会比Windows 7低大概7-10%,这些成绩都是在Windows 8下测得的。在Windows 7下,4.5G的4770K的物理分数会达到12903分,3770K也会达到12400多分。


WINRAR 4.20 X64版本对多线程有较大的优化,在这里超线程的表现情况和3DMark 11物理分差不多。但WINRAR作为一个对缓存、内存比较敏感的项目,HSW相比IVB应该是有一点提升才对,但我们发现在这个测试项目上相比IVB并没什么提升,有可能是软件并未对HSW做出优化。


3DMark Vantage CPU测试,情况和3DMark 11差不多。HSW在这个项目相比IVB有3-5%的提升。


国际象棋4.3,也是浮点运算,情况和3DMark物理测试差不多,HSW相比IVB有小幅度提升,大约也在3%左右。


AIDA64内存带宽测试,由于缓存结构的优化,HSW的内存写入、复制均比IVB有所提升,而内存读取则受单核心SSE运算方式及内存带宽本身影响,没太大变化。


AIDA64内存延迟,和内存读取一样HSW对比IVB没有太大变化。


接着是渲染类测试,先看Cinebench R10单线程,无论是默认还是超频,HSW相比IVB均有10%左右的提升。


再看多线程,超频到4.5G的i5-4670K已经超过了同频的3770K,而4770K相比3770K同样保持了10%以上的效能提升,说明在渲染这样的大规模浮点运算上,缓存优化带来的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


CineBench R11.5同样是渲染测试,多线程作用更明显,因此i7的优势会更大一些。HSW相比IVB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没有R10那么明显。


Prime 95 12V输入功率,我们运行Prime 95,使用分流器测量CPU供电电路上的最大电流,发现由于HSW集成了IVR的关系,功耗果然是要比IVB更高的,在默频时大约只会高10多W,但在超频后会高出非常多,这部分高出来的功耗大多数都浪费在了IVR的转换损耗上,也是HSW CPU发热更大的主要原因。而我们手上这颗i7-4770K由于超频到4.5G需要1.235V的电压,体质并不算很好,因此功耗会更大。


Haswell平台独显游戏性能测试

对独显玩游戏的用户来说,由于进入DX10时代之后,大规模的浮点计算任务都已经由GPU完成,CPU只负责很小的一部分,只能在AI比较多或者fps要求非常高的游戏中影响帧生成时间。所以当CPU性能在大多数游戏中已经过剩的情况下,CPU架构的改变对游戏性能的影响非常小。接下来我们验证一下是否真的如此,请看下表:


我们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大型游戏,分别对比SNB-E、IVB和HSW平台,CPU都超频到4.5G,显卡统一使用N680GTX Lightning,驱动为320.14,发现HSW的游戏性能表现和IVB非常接近,绝大多数项目差距都在误差范围内。

核显效能测试:HD 4600对比APU和HD 4000

核显测试中我们总共测两组,使用i7-4770K,一组为默认的1250MHz频率,同时CPU也默认;一组为核显加压到1.25V,超频到1700MHz,也是安全电压下我们手上这颗4770K核显可以跑完所有测试的最高频率,同时CPU以100外频超频到4.5G。由于是核显的对比,我们保留以前的测试项目,选一些基准测试和一些游戏在中低画质下运行,主要目的是对比前代核显的性能提升情况。至于HD 4600核显能不能胜任一些现在流行且画质要求较低的游戏,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测试。

主要对比核显是上代IVB的HD 4000和去年下半年AMD发布的A10-5800K核显HD 7660D,另外还加入了IVB的低端核显HD 2500与前代APU A8-3850的核显HD 6550D、低端独显HD 6570做对比。

GPU-Z 0.7.1识别的Intel HD 4600核显信息:识别的默认频率并不对,350MHz实际上是节能的频率,i7-4770K核显正常的默认工作频率是1250MHz。


3DMark 06,HD 4600得分已经超过了HD 7660D,不过多半归功于CPU分数,超频之后的HD 4600拿下12395分,甚至已经逼近前几代的高端独显9800GT了。


3DMark Vantage我们跑Performance模式,这是Intel核显强项,HD 4600默认同样赢了HD 7660D,比HD 4000提升近50%,超频后再有37.5%的提升,达到8744分。


3DMark 11 P模式,HD 7660D默认状态只赢了HD 4600默认20多分,超频之后的HD 4600轻松超越。


3DMark 11 X模式,分辨率越大对Intel核显越不利,HD 4600默认状态下落后HD 7660D一些,但比HD 4000高出许多分,超频后超过HD 7660D大约16%。


失落的星球2低画质,HD 4600和HD 7660D都差不多已经可以跑到100fps了,HD 4600超频后提升接近60%的效能。


尘埃3中等画质,跑1080P分辨率,HD 7660D还是能领先默认的HD 4600一些的,但HD 4600超频之后就能反超HD 7660D。


孤岛惊魂2低画质下,情况和失落星球2差不多,除了HD 2500之外基本上所有核显都已经可以流畅运行,HD 4600在默认状态下稍微领先HD 7660D一些,超频之后的HD 4600性能提升幅度也有60%。


孤岛惊魂2在最高画质下HD 7660D优势明显,领先HD 4600默频有32%,但超频之后的HD 4600以微弱的幅度扳回一城。不过不管怎样,目前的这些核显还未能流畅运行这个游戏的最高画质。


Unigine Heaven,我们跑DX10模式,1280x720分辨率,HD 4600和HD 7660D在默认状态下几乎打平,超频后HD 4600提升了36.2%的效能,达到平均40.6FPS。


综合来看,HD 4600效能比上代IVB的顶级核显HD 4000提升了不少,相比去年下半年AMD的A10-5800K APU也能战成互有胜负,这个提升幅度还是很可观的了。不过HD 4600并不是HSW架构的最顶级核显,更高阶的GT3有40个EU,而最顶级的GT3e则还外置了eDRAM作为缓存,具体它们的效能如何,我们需要在笔记本或者一体机上才能看到了!

我们来看下核显运行游戏时的功耗,不超频开节能还可以,只有30W多,你可以把这个当作是不带K的CPU跑默认的情况。如果4770K同时超频CPU到4.5G,核显加压到1.25V超到1.7G,并且关掉节能之后,运行游戏的功耗将会大幅提升,低画质下运行Lost Planet II,单CPU输入功耗就已经有100W了,虽然超频之后核显的性能已经强于A10-5800K核显HD 7660D的默认频率,但和A10-5800K相比也不省电。虽然i7-4770K的核显在超频后性能提升幅度有60%,但CPU功耗却是不超频的三倍,显然是不超频更加划算。

对于一些核显不超频玩起来还不怎么流畅运行的游戏,超频之后提升的幅度,和多这60W的功耗是否买一张独显更划算,是涉及到这些问题的用户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Ring频率和外频对CPU性能的影响

前边我们提到HSW把Ringbus(环形总线)频率独立出来,类似以前的Uncore,在CPU-Z里会显示为NB Frequency。环形总线作为CPU内部的总线,类似以前的前端总线,它的频率将直接影响CPU内部各部分的传输带宽,尤其是对内存控制器的带宽影响。由于目前AIDA64没有能很好支持HSW平台,我们来分别从Super Pi 32M和3DMark 11 CPU分数这两个对缓存、内存效能有一定敏感度的测试,来看一下Ring频率对效能的影响是怎么样的。

由于前面提到主板把Ring倍频限制到最大39倍,我们只能把测试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测试100外频,从最低的Ring倍频8x开始,每次加4个倍频,直到36x,然后加3个倍频到39x,共测得9组数据。第二段测试125外频,Ring倍频从30开始,也就是3.75GHz,然后每次加2个倍频,到36倍频即4.5GHz之后每次加1个倍频,直到39倍频。

先看第一段测试,Super Pi 32M,在Ring频率为800-1200MHz时,成绩非常差,到1600MHz时成绩有个比较明显的提升,基本上可超越SNB的效能,随着Ring频率的继续提升,成绩也还会进一步提升,但随着频率提升,效能提升幅度会越来越小,到2800MHz时突破7分钟,到3900MHz时升高到6分54秒左右。


第一段测试的3DMark 11 CPU分数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在Ring频率800-1200MHz时效能非常差,到1600MHz时突然有个翻倍的提升,然后再缓慢升高,到2800MHz以上提升不明显,但也还是在慢慢提升。


再看第二段测试,Ring频率从3750MHz开始直到4500MHz和主频同步,Super Pi 32M的运行时间在进一步减少,但到了4500MHz之后,Super Pi 32M时间则增加,从6分54秒附近回到6分57-58秒浮动,看来主频和Ring频率同步的时候,效能是最好的。


再来看3DMark 11 CPU分数,也呈现出了类似的趋势,Ring频率一直提升到和主频同为4.5G时效能逐步升高,之后就稍微下降到一个水平波动。因此,想要获得最好的效能,建议Ring频率和主频跑同频。


我们更换一张主板以解决Ring倍频被限制到39以下的问题。首先我们尝试两个组合,同样是4.5GHz,100x45和125x36,并把Ring频率同样分别使用45倍频和36倍频固定在4.5GHz,内存分别用2666分频和2133分频同样跑在DDR3-2666,我们发现,当主频、Ring、内存频率固定的时候,只超外频对性能是无任何影响的。


外频、Ring频率和内存频率对核显性能的影响

这一页我们一共验证外频、Ring频率和内存频率三个因素对核显效能的影响。

首先验证外频对核显性能的影响,我们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第一步要确认超外频的同时是否影响核显频率,因为按照以往经验,超外频的时候内存、核显等频率都会随着外频按比例变动。但是HSW的超外频机制比较特殊,它通过改变BCLK与PCIE/DMI时钟频率的比值来实现改变外频,这样一来,如果核显的频率跟的是PCIE/DMI频率,那么在125外频时,PCIE/DMI频率依然保持在100MHz,核显频率也就不会随着外频而改变;如果核显是随着外频而变动的,那么在设定为1250MHz的时候,核显频率会同步提升25%的幅度,到1250x1.25=1562.5MHz。

为了把测试环境尽量设置为相同的,我们进行以下两组设定:
1、CPU频率:100x45=4.5GHz,Ring频率:100x39=3.9GHz,核显频率:1250MHz,内存:DDR3-2666 CL11;
2、CPU频率:125x36=4.5GHz,Ring频率:125x31=3.87GHz,核显频率:1250MHz,内存:DDR3-2133分频实际运行DDR3-2666 CL11。

外频对核显频率是否有影响,我们只要运行一个测试就能说明问题,因为核显差了25%的核心频率,成绩的差距我们一跑就能跑出来,这里我选择3DMark Vantage P模式。首先看100外频的测试结果,P6794分。


再看125外频的测试结果,P8173分,结果显而易见,这是核显频率1562.5MHz跑出来的分数,我们可以确定核显的频率是跟着外频变动的,但GPU-Z等实时频率监控软件均无法识别,和APU的情况类似。


接下来我们验证第二步。既然核显频率是随着外频动的,那么我们就要在100外频的时候,把核显频率调到1550MHz,接近125外频时的1562MHz,再来跑3DMark Vantage P模式,结果分数也是P8100多。这个结果说明外频对核显性能并没有直接影响,只是由于外频提升导致核显频率同步升高,才出现了核显性能提升的情况。


接着我们进行第二个因素,Ring频率的验证。和上边测试Ring频率对CPU性能影响的方法类似,我们以125外频,分别测试Ring频率在2000-4875MHz时效能变化情况,同样只用一个测试项目就可以说明问题,这里我选择3DMark 11 GT1测试。


从上面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Ring频率在不是太低的时候,对核显效能本身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帧数基本上都会在误差范围内浮动。

接下来是第三个影响因素,内存频率。我们知道APU对内存频率是非常敏感的,依内存频率从DDR3-1600提升到2400,3D效能可提升大约20%。我们在HD 4600上面再做类似的验证,内存频率从DDR3-1333,一直到DDR3-2666。


我们看到和内存带宽测试一样,中途在DDR3-2000时因为自动第三时序造成的性能损失导致一个落差,其它时候基本都在稳步提升。但是,即使是从DDR3-1333到DDR3-2666的累积提升幅度也仅有3%左右,说明HSW的核显对内存频率并不敏感,超频内存性能只能提升非常小的一个幅度。

QuickSync转码能力测试

看过HSW核显HD4600的3D性能之后,我们再看看HD4600的QuickSync转码效能是否有提升。之前我们已经从Haswell平台相关问题FAQ解答中了解到,HSW的核显会有一个独立的Video Quality Engine(VQE),对转码之后的视频、图像质量会有一定提升,同时也可以分担转码引擎的部分工作,提升转码效率。我们来从CPU和GPU转码能力分别对比一下前代IVB的表现。

我们使用MediaCoder 0.82 x64 iPhone版,把《星际迷航》720P影片(文件名为:[星际迷航].Star.Trek.2009.BluRay.720p.x264.DTS-WiKi.mkv)转换成iPhone 5的格式,所有设置默认。

首先是4.5G的Core i7-3770K,在使用CPU转码时需要37分09秒才能完成。


然后是4.5G的Core i7-4770K,比IVB要好点,不过也需要32分钟07秒才完成。


IVB的核显HD4000就比CPU快了许多,在QuickSync的帮助下,仅需要8分08秒就可以完成转码了。


HD4600则要更快一些,仅用7分37秒就完成。


我们看到,HD4600的转码速度目前并没有比HD4000快许多,仅是10%不到的提升,似乎VQE的优势还未发挥出来,有可能软件还有优化的空间,但它们的速度都已经是CPU的好几倍,并且转码之后的画质也不差。

动态磁盘加速DSA效果测试

Intel在Z87芯片组中加入了一个名为“动态磁盘加速”(Dynamic Storage Accelerator,简称DSA)的技术,可在系统节能开启的前提下,根据负载情况和电源管理策略动态调整磁盘IO性能。之前我们都已经有注意到在开启节能的情况下,SSD的4K效能,尤其是单QD会下降,造成一些热爱跑分的玩家纠结。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有了DSA之后你不用再纠结了,以下是RST 12.6中对该技术的说明,其中对系统需求、开启方法等都说得很清楚,供大家参考。


下面我们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测试DSA的效果,首先在BIOS中开启DSA功能。


然后确保你的系统节能都开启,不开节能的条件下讨论DSA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然后,在RST中会看到动态磁盘加速可用的提示,启用它。


然后在性能那边,可以看到DSA的配置,自动模式是跟着系统电源配置而决定设置,我们就不管它了,主要看三个手动模式对磁盘性能的影响。


我们下面使用浦科特M2P 128G SSD来做测试,首先是不开节能的成绩,供参考。


然后是开启节能不开启DSA的情况,其实Z87平台相比之前的平台开节能之后4K写入性能表现已经是好了许多了,不过还是有小幅度下降,从接近96MB/s掉到89.61MB/s,而以往的Z77平台则有可能下降到50-60MB/s。但是持续写入掉得比较多,和Z77平台类似情况。


在设置DSA为“节能排档”时,AS SSD 4K单QD写入性能也是大约88-89MB/s,看来默认的节能排档跟不开DSA是一样的。


然后是中间的“平衡排档”,4K单QD写入性能仍然在89-90MB/s左右,虽然有微小的提升,但仍然可以算在误差范围内。


最后是高性能排档,4K单QD写入回到96MB/s,和不开节能类似情况,说明DSA在这时候起了作用,让开节能之后的SSD效能接近不开节能的情况。


当然了,这只是在台式机的情况,本身开启节能之后性能下降就不明显,DSA自然不会有很明显的提升。如果是在笔记本上,这项技术的提升效果还是会比较显而易见的,因为笔记本的SATA IO链路节能应该会更深一些,今后如有条件,我们会进行笔记本上的DSA效果测试。但是,不管怎么说,DSA只是一个在开启节能的条件下弥补性能损失的功能,并不能给你的SSD带来额外的效能!

超频稳定性、功耗及温度测试

之前我们已经看到过很多相关报道,HSW在超频到4.5GHz之后发热量会很大,就连顶级散热也很难压住,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在室温26度下,我们使用猫头鹰NH-U14S散热器测试,分别使用4770K和4670K运行Prime 95 27.9 Blend模式,我们发现在Prime 95运行到第二、第四等偶数个大Test的时候,温度会比较高,运行到第一、第三个Test的时候,温度相对较低。

由于HSW处理器核心仅占整个Die面积的很小一部分,核心发热量会很集中。在一些仅仅是对核心运算单元负载较大的测试,由于不用频繁与缓存交换数据,等待缓存延迟,核心执行效率会非常高,比如Prime 95 Small FTT、AIDA64 FPU测试、Intel Burn Test、LinX等,过于集中的发热量会导致CPU核心温度直线上升,出现满载温度很高的情况。其实这种现象早就已经有了,大家可以自己试试手上的SNB、IVB,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可能SNB还不至于会热爆,但IVB在超频之后单烧AIDA64 FPU的时候,满载核心温度也会轻易达到80-90度,比一般的烧机要高。

下边来看烧机。首先是i7-4770K,在Vccin=2V、Vcore=1.235V、Vring=1.25V,其余电压默认的情况下,以125外频,双4.5GHz同步通过Prime 95 1小时稳定性测试。其中在偶数大Test的时候核心2有触及100度的Tjmax,非常偶尔地出现降频现象,但在奇数Test的时候,温度在75-80度左右浮动。


不过,如果是比较综合、复杂的CPU满载情况,或者具体的各种日常应用,是不会出现如此高的温度的。例如在超频到4.5G运行Cinebench R11.5的时候,i7的温度仅在70左右浮动。对于绝大多数人不会把CPU使用到满载的情况而言,其实HSW的温度也不会高到哪去,至少在安全温度之内、安心使用是没有问题的,至于那些温度数字,眼不见为净吧。


这时候我们录得CPU 12V的最高输入电流为13.6A,折合163.2W的输入功率,这个数值比IVB超频到4.5G高出许多,甚至比SNB以1.32V超频到4.5G的最大输入功率还要高30W左右。不得不说HSW的高满载功耗,有相当一部分损耗都归功于IVR整合供电。


再看i5-4670K,我们手上有两颗i5-4670K,其中正式版那颗体质比较雷,无法坚持1小时Prime 95稳定性测试(仅个例,不代表正式版CPU的普遍情况)。另外一颗ES则比较好,在Vccin=1.8V、Vcore=1.18V,Vring=1.25V,其余电压默认的情况下,同样以125外频、双4.5GHz通过Prime 95一小时稳定性测试,这颗4670K的温度表现比i7更好一点,全程最高温度为85度,不过还是比IVB要热。


这时候我们录得这颗i5-4670K的满载12V输入电流为11.2A,大约折合134.4W,相比i7要低一些,不过这颗CPU电压也更低一些。


至于大家担心的原装散热器跑默频的情况,我们已经有做过验证测试,由于HSW发热量巨大,大家在使用原装散热器烧机之前要慎重考虑,当然同样道理一般用用还是没问题的。具体情况,请大家移步此帖:原装散热跑默频,烧机会热爆?来看看具体怎么回事

待机整机及CPU功耗

HSW支持C7状态节能,这必然使得笔记本的续航时间大幅提升, Intel在IDF 2013中对这部分做了详细的解说,号称可比上代SNB架构提升20倍的电池续航时间。那么在台式机上,C7状态节能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

我们看下面一组待机功耗测试数据,分别使用Z77和Z87主板加上对应的i7 K系列CPU,其中超频开节能我们一律使用Fixed电压,不用Offset,也就是在待机时候只降频不降压。在各个状态下进入系统之后静止几分钟直到功耗平稳之后的测试。其中整机功耗包含GTX 660独显和一个SSD、一个机械硬盘,不含显示器。由于图片太多,这里只列出表格。


我们看到HSW平台整体上都比IVB更加省电一些,无论是CPU还是整机,但由于电源转换率缘故我们无法获得很低的待机功耗。事实上在B75 ITX平台上搭配Celeron G1610 CPU已经可以很轻易做到25W以下的待机整机功耗。

另一方面,由于HSW加入了C7状态节能,在超频之后即使待机不降电压,CPU功耗也仅和默认状态下差不多。HSW整机功耗无论超频与否只要开了节能,也仅仅是差1W多,当然IVB情况也类似,只不过待机功耗比HSW稍高。

但是在不开启节能的情况下,HSW的单CPU待机功耗比IVB要高,可能是由于IVR相位控制被禁用的关系,或者别的某些原因在不开启节能时候导致供电全开,在待机时候也有损耗。但整机功耗依然比IVB要低一些,只是没有开节能差距那么大。

总结及选购建议

总的来说,第四代酷睿Haswell处理器给我们交了一份不太满意的答卷,作为一个新架构,它的CPU部分性能相比前代提升并不大,并且默认频率和睿频相比IVB也没什么提升。在我们的测试项目中,与IVB同频比较,以渲染类测试提升约10%为最大幅度,在大规模浮点运算中大约有3-5%的提升,在对内存、缓存较为敏感的应用中也有小幅提升。

对游戏玩家而言,HSW在使用独显的时候,给他们带来的提升几乎没有,除非你运行很低的画质和分辨率,亦或是某些网游当中,在对比前代架构时能看到几个百分点的提升。不过这也很正常,对于现在大多数以DX11为主的游戏来说,CPU性能早已过剩。但是在使用核显的时候,HSW的核显HD 4600相比IVB的HD 4000能有30-50%的提升,在超频后也可以追平或战胜AMD的二代APU A10-5800K的核显,说明Intel在核显性能上进步的速度,还是很惊人的。


对于温度,由于HSW和IVB一样使用了22nm制程,核心发热本身已经非常集中,加上HSW集成了供电系统,发热量和功耗都会比IVB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所以经常让CPU满载的用户,如果你打算使用HSW的处理器,又不想看到太高的核心温度,就最好不要使用原装散热器,另配一个百元级别的散热器就可以很好地镇压HSW在默认频率下的发热量,前提是它的吸热底座不是太差,最好是微微凸底,因为HSW的CPU顶盖和IVB一样也是凹的。如果你要小幅超频HSW处理器,无论是超125外频还是超四倍频,请配备一个中高端的散热器,如果要超频到4.5GHz并且烧机,则需要使用顶级散热器,并且还是要做好核心温度达到100度的心理准备。

功耗方面,以我们的测试结果来看,HSW的IVR转换损耗会导致处理器功耗比IVB要高。以我们把i7超频到4.5G得到最大超过160W的输入功率来看,外部6相以上供电的主板是比较稳妥的。然而在默认频率下Prime 95+Furmark核显满载,在使用原装散热、TDP限制被解掉的前提下也会让CPU达到120W以上的功耗,因此,如果是4相或者更少供电的低端Z87主板,不建议解掉TDP限制或者超频使用,并且不建议长期满载运行,如果要超频,建议做好供电散热。


对于已经拥有SNB、IVB带K的CPU的超频用户而言,HSW单纯从CPU角度来讲不值得你们升级,为了那一点点性能提升,致使超频到4.5G的难度更大,以及更高的发热量和功耗非常不值得。但是对于不超频的用户来说,Z87的芯片组规格:6个SATA3、6个USB3和主板厂商推出的更多新技术也许会吸引你,并且不超频状态下HSW的功耗和温度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冲着主板规格去升级,或者冲着HSW处理器更强的渲染性能去升级,也许是个好理由。

对于旧的775、X58、1156及AMD K10平台用户而言,在IVB时代,无论是CPU性能、芯片组规格还是功耗,都已经比这些平台强许多,到了HSW也一样,新平台各方面都会比你现有的平台有质的提升。从现阶段来看,IVB平台在上市一年多之后,产品线布局已经相当成熟,价格也已经趋于稳定,如果你想在这个时候升级,不妨首选IVB平台,如果你想体验一下最新的平台,选择HSW也是可以的,但同样要注意我们上边提到的那些问题。

对于APU平台而言,HSW的核显GT2性能已经差不多可以追上A10-5800K,并且HSW的桌面级CPU目前全线都是GT2核显,所以核显性能差别不会很大。而AMD方面二代APU的核显规格非常多,仅A10系列是最高规格,往下的核显性能会越来越差。所以,你可以把HSW看成是一个比APU贵、核显比低端APU性能更好的“APU”,因此我认为对于集显党来说还是APU的性价比更高。并且不久之后AMD会推出A10-6800K,FM2主板用户可直接升级,核显性能也会得益于频率提升而进一步提升。

PCEVA综合评价:Haswell新架构有好有坏,购买升级需慎重考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天际长风 发表于 2013-6-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拜读
vgxd 发表于 2013-6-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围观
陈佳鑫陈帆 发表于 2013-6-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占位置 再编辑
哇噻噻 发表于 2013-6-2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R爷辛苦~
liaobot 发表于 2013-6-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占位置再读
songbo567 发表于 2013-6-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R管的评测真是全面细致,辛苦辛苦!
vgxd 发表于 2013-6-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4.5g满载功耗猛了那么多
caojunjia1233 发表于 2013-6-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该到换平台的时候了!
♀亱☆狟℃ 发表于 2013-6-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等到测评了
CheyTac 发表于 2013-6-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占座啊,终于出来了
84741595 发表于 2013-6-2 11:29 发自PCEVA移动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不用换新平台了
wjpok0753 发表于 2013-6-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占位再说
coraloneee 发表于 2013-6-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HSW的核显HD 4600相比IVB的HD 4600能有30-50%的提升
R大,笔误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跃度 +10 收起 理由
royalk + 10 已修改,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Asuka 发表于 2013-6-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贊~!~\(≧▽≦)/~
hxl 发表于 2013-6-2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R大写错了......A10 6800K还是VILW4架构,优化一下功耗和提升频率而已......Kaveri才是GCN架构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跃度 +10 收起 理由
royalk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royalk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hxl 发表于 2013-6-2 12:03
那个R大写错了......A10 6800K还是VILW4架构,优化一下功耗和提升频率而已......Kaveri才是GCN架构 ...

Oh~shit!我还以为这次是改GCN,Kaveri是改用压路机架构
yukari 发表于 2013-6-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4倍頻都要中高端散熱了?
太悲劇了
hxl 发表于 2013-6-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royalk 发表于 2013-6-2 12:05
Oh~shit!我还以为这次是改GCN,Kaveri是改用压路机架构

不过也算好事嘛,CPU/GPU架构一起换....还有换制程.....
qin0008 发表于 2013-6-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R 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