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开启左侧

轻便坚固:致钛木星10移动SSD评测

[复制链接]
Essence 发表于 2021-12-9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数:9055|回复数:9
PCIe接口产品叫PC005 Active、SATA接口产品叫SC001 Active,USB接口移动固态硬盘却不叫UC00x Active。致钛木星10从名字中就透露出自己的与众不同,76 x 46 x 10毫米,比普通名片更小;仅重95克,比手机更轻。致钛木星10提供512GB和1TB两种容量选项,本次测试的是1TB型号。

致钛木星10使用USB-C接口,同时配备USB-A和USB-C两条数据线,兼容Windows、安卓和macOS操作系统,适合各种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对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需求。外壳采用锌合金防滚架和铝合金铭板的全金属设计。锌合金具有硬度高、抗拉强度大的优点,正是在它的帮助下致钛木星10具备了110厘米高度防摔、抗震抗冲击等能力。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直径142984千米,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容量大或许就是致钛选择用它为移动固态硬盘命名的原因。


致钛木星10只是容量大,体积并不大。下图是2.5寸SATA SSD(以及2.5寸移动硬盘盒)、木星10移动固态硬盘和M.2 2280 SSD的体积对比:


致钛木星10所用的铸造金属外壳比冲压金属片更为坚固,重量则控制在95克以内,握在手心中就能感受到成稳。全金属外壳在散热能力上也确实让人更有信心。

对比SATA SSD和2.5寸移动硬盘盒组合,体积更大重量也相对更高一些:


测试平台及信息识别

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9-9900K
主板:Intel Z390
内存:金士顿DDR4 3200 8GB*2
硬盘:浦科特M6Pro 128GB(系统盘)
         致钛木星10 1TB PSSD
系统:Windows 10 LTSC

CrystalDiskInfo信息识别:
按照之前致钛SC001 Active的经验,我一度认为致钛木星10将是SC001 Active的一个换壳移动版。CrystalDiskInfo识别到的固件版本信息明确否定了我的猜测:SBFMP1.3是典型的群联固件格式。



FlashID主控和闪存信息识别:
致钛木星10使用的合肥兆芯CS3111主控源自群联PS3111主控,可以通过phison flash id工具识别主控和闪存信息,木星10使用了256Gb/die的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3D TLC闪存。



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1:理论带宽测试
CrystalDiskInfo测试是为了验证SSD能否达到其标称的性能指标。致钛木星10 1TB的实测读取速度为537.5MB/s,超过标称值530MB/s。


致钛使用USB3.2 Gen2接口(旧称USB3.1),如连接USB3.2 Gen1(旧称USB3.0)接口,传输速度将受限到450MB/s左右。

基准测试2:PCMark 10数据盘基准测试
PCMark 10数据盘基准针对的是NAS、U盘、存储卡或其他外部移动存储设备,其中包含了三项测试内容:cps1测试将总容量2.37GB的339个JPEG图像文件拷贝到目标盘(纯写入测试)、cps2测试盘内复制这些JPEG文件(混合读写测试)、cps3测试将盘内JPEG文件拷贝到其他位置(纯读取测试)。


分析导出后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到:在Xtacking®架构3D TLC闪存的帮助下,致钛木星10作为数据盘的使用性能超过了2TB容量的QLC闪存产品,更是将HDD移动硬盘远远地甩在身后。


基准测试3:WTG测试
在移动办公领域,除了拷贝文件之外,移动固态硬盘还非常适合直接用于制作Windows To Go移动系统盘。


通过各类WinToGo工具软件,可以将本机系统或全新系统镜像制作口袋系统:


致钛木星10作为WinToGo系统盘使用时运行流畅,可以在不同配置的电脑上使用自己的口袋系统办公,Windows会自动识别新硬件并为其安装驱动程序。


基准测试4:3DMark存储基准测试
随时随地游戏也是移动固态硬盘的一个常见功能,贴吧中就有很多网友分享带移动硬盘到网吧玩游戏的经历。致钛木星10 1TB在3DMark存储基准测试中得到689分,存储带宽122.94MB/s,平均存取时间271us。


在相同硬件平台上,对照机械移动硬盘的分数为86分(带宽15.91MB/s,平均存取时间2243us)。相比传统机械硬盘,使用致钛木星10可以避免因存储性能不足而影响游戏运行流畅性。


进阶测试:
进阶测试项目1:SLC缓存及半盘使用测试
空盘条件下HDTune文件基准测试,可用SLC写入缓存超过300GB,说明致钛木星10 1TB采用了全盘SLC算法,SSD会利用全部空闲闪存块用于模拟SLC写入。全盘SLC算法用在移动固态硬盘中的好处显而易见:尽可能加快数据写入速度,缩短文件传输用时。



在利用IOMeter向盘内填充了50%空间的不可压缩数据之后,重复运行3DMark存储测试,成绩同空盘时相比保持不变:



进阶测试项目2:望闻问切诊SSD
这一测试使用了YK003C USB测试仪。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缺少对SATA接口以外SSD的功耗测量手段,USB-C 24pin直通的YK003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弥补这一缺憾。下面会花一点篇幅介绍使用USB测试仪的目的,感兴趣的玩家可以了解我们的测试思路和方法,当然也可以选择直接跳过,直接看利用YK003C进行的几个小测试。


SSD和疾病一样就像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子,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内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只能透过有限的外部手段去探测。SSD的SLC缓存测试也可以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思路来进行:

望:看外观。观察HDTune文件基准的速度曲线,通过写入速度变化曲线判断SLC缓存的特性。下图是填充50%盘内空间后的致钛木星10 HDTune文件基准测试,可以看到此时可用SLC缓存容量超过60GB:


闻:听声音嗅气味。SSD本身无味(有的话估计烧糊了..),有些SSD在工作时会发出电流声,但通过声音频率的变化去比较难判断SSD的具体状态。

问:SSD不会直接回答我们的问询,此路不通。但对于厂商来说,SSD通常有工厂模式,工厂模式下可以直接向SSD问询。

切:切脉。SSD有脉象吗?答案当然是有的。电流和实时功耗就是SSD的“脉象”。YK003C就是我们用来“切脉”的工具。借助上位机功能YK003C可以记录致钛木星10的功耗曲线。下图是向致钛木星10 1TB中拷贝30GB文件后记录到的功耗变化曲线,帮助我们了解SSD内部的工作状态。



放大图像来看,开头平直的低位是SSD空闲状态,USB-C口上测得的功耗大约是0.98瓦:



第二个阶段是文件拷贝过程,属于SLC缓存写入阶段,USB-C口上测得的功耗大约是2.29瓦:



在文件写入完毕后,USD-C口测得的功耗数据短暂回落至闲置待机时候的0.98瓦水平,然后很快爬高,峰值可达3.15瓦左右:此时致钛木星10正在进行SLC缓存释放。如果没有YK003-C的帮助,我们很难判断出SLC缓存何时释放完毕(功耗回到闲置待机0.98瓦)。


上面这个测试同时还说明,致钛木星10会在空闲时马上开始SLC缓存释放,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积极释放缓存,才能保障用户需要写入时总是有SLC缓存可供使用。如果你使用某些普通SATA SSD自己组装移动固态硬盘,它的固件针对的是长期通电的系统盘应用,有可能不会在写入完毕后积极释放缓存,作为移动硬盘使用会影响到后续实际使用体验:


在YK003-C监测的同时我们分别对致钛木星10和HDD移动硬盘进行了一次PCMark 10快速系统盘基准测试。包括测试准备阶段在内,木星10用时大约16分钟完成,YK003-C统计的能量累计0.4103Wh。



HDD移动硬盘用时超过43分钟,比致钛木星10慢了近3倍。YK003-C统计的能量累计1.8279Wh,是木星10的4.46倍。


由此看来致钛木星10不仅性能比机械移动硬盘强,能效表现上也更优秀。我们后续还会继续尝试和探索YK003C USB-C测试仪在SSD测试当中的更多用途。

总结:
致钛木星10是继PC005 Active和SC001 Active之后,Xtacking®闪存的又一个新应用。小巧的体积和适中的重量赋予致钛木星10上佳的触手体验,锌合金框架+铝合金铭板的全金属设计则带来出色的质感和高标准的抗震防摔能力。我们将在下期内容中重点测试木星10的防护以及异常处理能力,欢迎关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dboy99 发表于 2021-12-1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耗电去检查SLC缓存这个方法很有创意

可惜少了拆解环节,以后会补上吗?
yhhuada66 发表于 2021-12-2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非常小巧呀,里面不知道是什么结构
红色狂想 发表于 2021-12-23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价格亲民的话,我就对外观不做评价了,毕竟这个东西也不是只卖材质的,很期待拆解评测,看看里面的PCB是什么样,USB接口的是采用的什么解决方案,是否彻底告别了大号U盘的行列
doymll 发表于 2021-12-23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看喜闻乐见的拆机环节
wztprofessor 发表于 2021-12-2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拆解网上有,PS3111-S11主控+ASM235CM桥接+长江存储原厂颗粒
七月流火 发表于 2022-1-3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便携的ssd.目前来说个人感觉双接口m2硬盘盒还是更好的选择,硬盘本体上没有接口还是不太方便。
gudubendan 发表于 2022-1-1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SSD  长时间防止好像会导致数据丢失吧。 SSD固态硬盘也是这样吗?比如放置个1年半年的。
604027672 发表于 2022-1-1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gudubendan 发表于 2022-1-13 19:02
SSD  长时间防止好像会导致数据丢失吧。 SSD固态硬盘也是这样吗?比如放置个1年半年的。 ...

论坛里有做10年等效存储测试,你可以参考一下
littlefisher 发表于 2022-4-1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拆解,比较遗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