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讨论] 换个角度看SSD耐不耐操

  [复制链接]
1#
cocker 发表于 2012-7-2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跟SSD上的缓存大小有关么? 马牌主控的SSD运行时映射表放在缓存中, 有些写入数据也会放在缓存中,如果掉电时这些改动没有即时写入nand,则可能会出现SSD或文件系统出错,而现在的SSD缓存越来越大,这个概率也会越来越大,比如说256M的缓存掉电时比512M的缓存出错的概率小,包括其它论坛上有人说到三星的830系列也出现这个情况,它的缓存好像也比较大(256M), 而m3 m3p的激进的GC策略导致缓存中的映射表改动更加频繁,会不会导致上面说的这种更大概率的情况呢?
2#
cocker 发表于 2012-7-2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p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2-7-25 21:32 编辑

还有不知道M3 M3P这样激进的GC算法对写入放大有多大影响,这涉及SSD高负载下的寿命的问题,这个也算是耐操的一方面吧.
3#
cocker 发表于 2012-7-25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2-7-25 22:59 编辑

缓存主要放映射表,但是多多少少也会放用户的写入数据吧,如果有个比例的分配在里面,缓存越大放的用户数据就越多,这样写入性能就越好,所以这种情况应该是有可能发生的。

找到一张有关M3P和其它几个盘的写入放大数据,从数据上来看,M3P以激进的算法来保证性能,但是这会导致写入放大很大,是M4的两倍以上,最终导致寿命减少,于是以好一点的颗粒(5000/PE?)来保证,但是最终平均算下来寿命还是差M4一截,也就是耐操程度不如M4,虽然在家用的低负载下问题不大,但是只要有寿命对比就会有心理差距,而且家用如果是低负载的话反而对M4和M3P性能差距的敏感应该不高。
总的来说以寿命换性能,而且还不知道是不是1:1的换,用好的颗粒补上一些寿命,导致价格过高,应该在高级玩家的市场中比较好。

图片出处在此:M3P写入放大  [url]http://www.anandtech.com/show/6090/plextor-m5s-256gb-review/9[/url]

48278.png (48.2 KB, 下载次数: 9)

4#
cocker 发表于 2012-7-25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FlankerWang 发表于 2012-7-25 23:08
这个准确率有多少?Intel用SF的主控,520的放大还这么大?

数据准确性不知道,应该是这个网站测试出来的,这个算是SSD最底层的数据,厂商不会给一般人的,所以最准确的数据应该只有厂商才知道,intel 的ssd写入放大可以从smart中的几个参数计算出来,其它厂家的SSD从smart中算不出来
5#
cocker 发表于 2012-7-25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James007ss 发表于 2012-7-25 23:09
回应17楼的坛友,笔记本硬盘位表面和内部温度温差达20度,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以我所知,本本硬盘一般应该 ...

关于缓存放用户数据提高写入性能的问题,我想从实际中的使用经验可以得出缓存越大,写入性能越好,例如raid卡中的缓存大小对写入性能的影响,至于厂商是否以其它方式来提升性能,没有足够的证据,我们都只是在猜测而已,因此你无法说服我,我也无法说服你,只能让时间去证明一切,同样写入放大对寿命的影响,你我也都没有数据,也只能让时间去证明,但是只要没有足够的证据和数据,就无法解决用户对此的猜疑,我想这对于要求完美的人来说也是不足之处吧......总之目前看来是一分钱一分货,性价比大家还是算得比较清楚的.
6#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James007ss 发表于 2012-7-25 23:41
以我目前所了解,ANAND那个WA数据,很可能只是用很粗略的计算方式获得,而且他们本身也没有说明过具体怎么 ...

你没数据支持,我也没数据支持,厂商也不给数据,我们都是在猜测缓存的行为,何必说谁进入了“误区”呢? 固定思维和先入为主的想法谁都有,难道让用户对这个猜疑都不可以么? 例如在window中手动将SSD上的硬件缓存关闭,写入性能会下降得很惨,说明SSD在写入时多少总有用到缓存来写入用户数据吧。

对于写入放大,人家网站好歹也给了个自己测试的数据,给大家做个参考,而且浴室在M3P的测试报告中也说了耐久党请退散,难免不让人产生这方面的猜疑。其实实际使用中的写入放大值厂商可以直接在SMART中给出,例如intel就给了几个参数来计算SSD实际使用中的负载,从而间接计算出写入放大,如果厂商不给参数,普通用户也只好用跑分软件来测了,而且也不是完全实际使用中的写入放大,所以这也不能怪用户对这方面不放心,因为这个你不给参数就只有用时间来证明。

好了,既然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我就到此为止吧,也只能让时间去证明SSD耐不耐操了。
7#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2-7-26 13:03 编辑
James007ss 发表于 2012-7-26 10:40
我前面文字表达得不太好,可能让你产生误会,这个抱歉,我修改了下。

不过我这里想再强调的是,马牌主控 ...


intel SSD的SMART提供的E1 E2 E3 E4参数可以详细计算一段时间内的SSD写入和读取负载,再结合E9的磨损百分比和颗粒PE数,可以计算出一段时间内的写入放大。关于intel ssd的SMART参数的解释,intel ssd toolbox帮助中就有写,其官方网站有也有写,而且intel给商用用户的SSD解决方案中,测试用户实际应用对硬盘的写入负载,以提供优化SSD的方案就是以这些参数来让用户做相应优化的。
http://code.google.com/p/hddguardian/wiki/Intel_SMART_attributes
http://www.intel.com/content/www ... -specification.html

E1
主机写入

原始值报告主机系统写入的总扇区数。主机每写入 65,536 个扇区,原始值将增加 1。

E2
计时工作负载,介质磨耗

测量 SSD 发现的磨耗(自重置计时工作负载计时器起,属性 E4),作为最大额定周期的百分比。

E3
计时工作负载,主机读/写比率

I/O 操作为读操作的百分比(自重置计时工作负载计时器起,属性 E4)。

E4
定时工作负荷计时器

测量从工作负荷计时器启动开始的运行时间(分钟数)。


E9
媒体磨损指示器

报告 NAND 媒体的循环次数。此标准化值从 100 到 1 线性减少,而平均擦除周期计数从 0 增加到最大额定周期。虽然设备有可能发生重大损耗,但一旦标准化值达到 1,数字将不会再减少。



例如我的160G硬盘在两个月内E1显示写入了5T数据,实际工作负载由E2计算显示消耗了1%的磨损(E2/1024 %),官方标称的5000P/E颗粒,换算得实际颗粒写入磨损了160G*5000*1%=8T,那么这两个月内的写入放大就是8T/5T=1.6

PS: E2的计算出来的磨损值精确到0.001%

上面的写入放大数值已由我手中的某台服务器7X24跑数据库验证,确实可以计算出比较精确的写入放大值,如果计算出来的写入放大过高导致寿命期望值减少,我可能会买更大的硬盘然后加大OP到20%以上.
8#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2-7-26 13:33 编辑
James007ss 发表于 2012-7-26 11:02
哈哈,果然说的520么,SF盘应该都有这2个数据,也就是说都能大致的计算WA,但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实际 ...


同样,我再贴一个intel ssd根据SMART中的E2来计算写入放大的例子:
http://www.tomshardware.com/revi ... chmark,3124-11.html

所有intel 的ssd都提供E2的参数(跟主控无关),可以说这是计算intel ssd写入放大的利器,其它厂商没见过这么开放的。
9#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2-7-26 14:48 编辑
James007ss 发表于 2012-7-26 14:01
这么说吧,Intel确实是有提供相关数据给用户自行计算WMI的消耗和自身使用环境下的WA,但它针对的其实并非 ...


只要厂商提供这个计算的参数,民用的玩家照样可以测自己写入负载,只不过因为平时压力小,情况复杂所以需要延长测试时间,比如说我上面用了两个月来测自己的SSD使用习惯,这对于以后更长时间的使用SSD是有帮助的,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而没有提供这些参数的厂商就无从这样计算了,只知道我一共写入了多少G的数据或多少PE,却不知道真实的写入放大导致实际的颗粒磨损了多少G,这可能会导致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用户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家里用光纤宽带的24小时下载机)只写入了不到标称PE的容量后,SMART也显示正常,实际内部早就把PE写完了的情况,这时SSD突然挂了(比如前不久那个在标称PE左右写挂的OCZ跑分王),最终导致用户在无警觉下的数据丢失,虽然有3~5年的保修,但是数据无价.......

我想厂商给的数据越透明,那么我们使用时就越心里有数,例如intel这样的公开更多的参数.
10#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neeyuese 发表于 2012-7-26 14:52
你说的没错,不过由于每家厂的算法不同,而且SMART的元数据就在算法里的赋值,再通过接口出来给用户查看 ...

嘿嘿,对于比较扣门的公司来说,用民用的SSD来做商用,能不能提供这些参数就比较重要了,像intel看到很多公司为了省成本直接上320系列的SSD,于是上门服务时直接把320的那些参数怎么使用来为实际应用做优化,怎么测试,最后OP多少最好都给详细的参考文档,在民用的320系列ssd上这么好的服务都没的说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