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关于IVB温度问题,下一步测试计划

  [复制链接]
1#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automation 发表于 2012-5-12 19:40
嗯,Liquid Ultra 就是我想说的。淘宝上搜“酷冷博三代”搜出来,100块1小管。看评论,只够用2次的{:7_36 ...


    1156的顶盖大概能涂两颗,不过这个测试只需要涂核心,面积要小得多,够用
2#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血牛嘎嘎 发表于 2012-5-12 20:19
coollaboratory里有说明怎么清理的,看样子很轻松诶,不过好像是youtube所以xxyy了。
具体做法是把某个纸 ...


    附送有酒精纸,不过还是不能光亮如初
3#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血牛嘎嘎 发表于 2012-5-12 20:40
下面是115地址
http://115.com/file/dpkc7v0t#
Coollaboratory_Liquid_Ultra_480p.7z


    看上去比我擦得要干净些,可能1156的顶盖较糙一点
4#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huilailewo 发表于 2012-5-13 09:09
顶r大再测;差20度也太离奇了,看上面大家都说了
1-系数82的神油跟普通硅脂的10内的不在1个数量级上;
2-82 ...


    学习了,内容颇内部
    看起来又加剧了个体差异的不确定性
5#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royalk 发表于 2012-5-13 12:11
不确定,这个倒是没见人拆过。不过我有一颗E0的3570K温度确实要低一些


    如果医院或车站安检或实验室有关系的话,拿去用X光照照,不过有金属顶盖,可能照射强度得要增加几级
6#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feve 发表于 2012-5-13 13:39
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可以不.

核心面积大,所以接触顶盖扩散.散热器接触到能散热范围也扩大(语文能力不太好,很 ...


    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应该不是主要因素
7#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gzitck 发表于 2012-5-13 13:57
我觉得是不是由于开盖之后再涂上硅脂压回去。。软后散热器的压力较大导致顶盖和CPU接触的部分相对于原厂的 ...


    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影响因素
8#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111alan 发表于 2012-5-13 18:00
话说木有考虑用那种液态金属的合金薄片试试?


    初代产品,因产品本身的不完善,最终效果很难把握,可以排除掉
9#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royalk 发表于 2012-5-14 11:29
http://www.xtremesystems.org/forums/showthread.php?280892-3770k-IHS-Removals-CPU-temp-dropped-from-7 ...


    目前的IB开盖测试真是热闹,可惜我这里看不到视频
    一般常识是,如果是常规的导热膏对比测试,通常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通过高负载时表现出来,待机时差别不大
    待机温度也几乎有相同幅度的降低,三更半夜,脑子不清楚了,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分析这个状况,明天想
10#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hyenax1950xtx 发表于 2012-5-14 12:18
我来支持R大,我很喜欢Arctic的MX-4啊不知道和R大用的猫头鹰NT-H1有多大的差距 ...


    同一级别
11#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gundamx3 发表于 2012-5-14 21:00
上了一张图linX 20分钟的 详细温度估计,今天天气凉测试起来没有什么意义,30°室温在看看温度怎么样 ...


    在这次开盖测试里,关键是对比测试
    要求所有人的测试环境都一样不现实,所以每个人在自己相对稳定的测试环境得出对比测试结果就有价值
12#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gundamx3 发表于 2012-5-14 22:42
等您在上个最客观 最权威来的结论了 ,温度是有下降就看能降多少了


    个体差异、测试环境、测试手法的不同都在影响着这个结果,所有个例都不足以下定论
    只能是测试样本越多越好,很显然,你已经贡献了早期一个很珍贵的样本
13#
agooday 发表于 2012-5-15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液态金属导热膏效能,曾经在一个对比测试中做个测试,但是当时没有买到OCZ这款导热膏,所以没有他们之间的直接对比数据:http://www.chiphell.com/thread-338812-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