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SSD容量翻倍?三星量产业3D垂直NAND闪存,单芯片可达128Gb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haierccc 发表于 2013-8-6 1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3701|回复数:9
本帖最后由 haierccc 于 2013-8-6 17:57 编辑

      三星新近宣布开始量产业界第一款3D垂直NAND(V-NAND)闪存。新的3D垂直NAND闪存可以在单个芯片上实现128Gb的容量,写入速度可以达到原来的2倍。  
      三星新近宣布他们突破了现有NAND闪存技术的规模限制,开始量产业界第一款3D垂直NAND(V-NAND)闪存。
   随着性能和面积比方面的提升,新的3D垂直NAND闪存将大范围应用于消费电子和企业应用方面,包括嵌入式NAND存储和SSD固态硬盘。
  新的3D垂直NAND闪存可以在单个芯片上实现128Gb的容量。它使用了三星的垂直cell结构,该结构基于3D CTF(Charge Trap Flash)技术和垂直堆叠制程技术。得益于此,新产品可以提供超过两倍于20纳米平面NAND闪存的容量。
  三星表示新技术令产品的可靠性为上一代的2至10倍,写入速度可以达到原来的2倍,单个芯片可以包含24层堆叠cell单元。


IC终于在Z轴上做文章了,CPU的垂直工艺何时到来呢?
2#
tooo 发表于 2013-8-6 21:38 | 只看该作者
容量翻倍,价格会不会腰斩呢?期待
3#
cytzlx 发表于 2013-8-7 08:21 | 只看该作者
想想NAND和CPU功率的差别,就知道当前技术可不可能了.
4#
applelovekula 发表于 2013-8-7 08:27 | 只看该作者
cytzlx 发表于 2013-8-7 08:21
想想NAND和CPU功率的差别,就知道当前技术可不可能了.

3D 晶体管技术不是早有了么。
5#
illidanwyz 发表于 2013-8-7 08:36 | 只看该作者
applelovekula 发表于 2013-8-7 08:27
3D 晶体管技术不是早有了么。

英特尔那个只是三栅极,跟这个垂直堆叠区别很大吧
6#
cytzlx 发表于 2013-8-7 08:44 | 只看该作者
applelovekula 发表于 2013-8-7 08:27
3D 晶体管技术不是早有了么。

3D三栅级(Tri-Gate)晶体管:相对于以往的平面型晶体管模型结构工作方式,现在由以往的仅在底部区域的“1”个平面形“栅极”,发展成了立体结构的“3”个平面形状的“栅极”,控制电流同时从该立方体形状的栅极3个面(两侧和顶部)同时对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的通断电流进行控制,所以称为“三栅极”晶体管。这样的“三栅极”结构形状就像一本书,原来是“平躺着放置的”,现在变成了“立起来放置”。与以往平放的“1个面”的栅极晶体管相比,既节省了芯片面积,也减少了晶体管的漏电流,提高了开关速度。
3D垂直闪存V-NAND:V-NAND单颗芯片,内部采用三星独有的垂直单元结构,通过3D CTF电荷捕型获闪存技术、垂直互连工艺技术来连接3D单元阵列。三星自己研发的垂直互连工艺可以将最多24个单元层堆叠在一起,并且使用特殊的蚀刻技术从最高层到最底层打孔,实现各个层的电子互连。

去搜索了一下原理,两者是不一样的.
7#
applelovekula 发表于 2013-8-7 09: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8#
astra32 发表于 2013-8-7 10:15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也搞垂直了···又是三棒子··
9#
youzipei 发表于 2013-8-7 10:46 | 只看该作者
相比于SSD技术的日新月异,HDD近年来的发展迟缓和品质下降真是让人不忍触睹。。。
10#
x.enya 发表于 2013-8-7 11:58 | 只看该作者
cytzlx 发表于 2013-8-7 08:44
3D三栅级(Tri-Gate)晶体管:相对于以往的平面型晶体管模型结构工作方式,现在由以往的仅在底部区域的“1 ...

长见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