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yalk 发表于 2014-12-27 14:46

2014年度显卡年终盘点

2014年度显卡市场发展

2014年的显卡市场最大看点是nVIDIA发布Maxwell显卡,而AMD方面则比较平静,让GCN架构征战第三个年头,并且暂时没有办法应对能效比极高的Maxwell显卡。今年显卡市场趋于同质化,各家对新技术的创新也随着芯片级进步速度减缓,能让用户为之买单的新技术则更少,因此就出现了“公版信仰”的现象——泰坦皮受到追捧。

除了外观和特色之外,能受到玩家关心的也就是价格跟性能、散热和噪音了。性能方面,现在各家的非公版显卡出厂超频幅度都差不多,同核心性能差距也就只有频率差异带来的那百分之几,于使用而言影响不大,所以可能一两百元的价差都会左右玩家的选择——说白了还是同质化造成的结果。相对地,由于核心本身的限制已经成了左右显卡超频的首要因素,加上非公版出厂超频已经吃掉了一部分超频空间,显存方面N卡和A卡都规定了速度,不能再任由厂商使用更快的显存,加上显卡显存控制器的大限所在,以及显卡BIOS的限制超频,所以留给玩家超频的余地也就不大了,各家的超频显卡设计和宣传点也逐渐转向液氮极限超频,没普通用户什么事了,因为确实在风冷下各种显卡超频高度都差不多,无论是公版还是超频显卡。

散热和噪音方面,其实能关注的地方也在减小,尤其是对N卡来说。因为一方面,N卡自从Kepler架构以来,发热量都有减小,温度比较高的卡都是散热不太好,例如ITX显卡,或是为了控制噪音而过度牺牲散热效能的,只要有个像样的散热器,温度一般都不会高到哪去。另一方面,现在nVIDIA显卡的BIOS里已经有了Target Temperature,会利用boost机制对显卡进行保护,默认状态下,显卡只要超过80度就会降低boost频率,所以高温状况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小。但是不管怎样,散热和噪音依然是除了性能之外玩家选择显卡的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从市场反映来看,DIY行业对显卡性能的追求热情不减,游戏行业这一大块肥肉也成了显卡芯片级厂商虎视眈眈的目标,从疯狂过后的冷静可以看出,GPU市场的发展方向正悄悄从性能往功能演变。

下面简单过一下今年显卡发布的时间。

2014年2月:nVIDIA Maxwell架构首次亮相
今年3月,nVIDIA不算高调地发布了Maxwell显卡——低端的GTX 750 Ti和GTX 750,虽然性能上这两个显卡没能引起太大波澜,但是相对于上代同定位产品来讲,它的性能提升、功耗下降的幅度还是可以令人称赞,以60W的功耗做到上代GTX 650 Ti的效能,要知道GTX 650 Ti的耗电量达到120W,所以Maxwell的能效比相对已经很高效的Kepler架构还要再有翻倍的提升。


2014年4月:AMD发布单卡双芯Hawaii旗舰Radeon R9-295X2
AMD这次真是豁出去了,本来Hawaii的高热量高功耗问题还没解决,却再次不惜血本发布单卡双芯R9-295X2显卡,并且还继续提升GPU核心频率。这款显卡采用3个8PIN供电,功耗达到500W,并且标配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导致它的温度表现比公版R9 290X要好不少,过热降频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这款显卡售价过万元,比当时两张R9 290X还要贵,纯粹是为了信仰而出现,但是相比后期nVIDIA回敬AMD的R9-295X2推出的Titan Z来说还是低了不少。


2014年5月:nVIDIA推出Geforce GTX Titan Z显卡
NVIDIA不可能任由AMD的R9-295X2风光下去,同样也祭出了单卡双芯的GK110核心显卡——Titan Z,但是NVIDIA并没有像AMD那样豁出去,Titan Z继续使用风冷散热器,只是加厚到三槽厚度,功耗设计为375W,核心频率也大降至705MHz,Boost频率876MHz,均比单卡GK110的GTX 780 Ti要低很多,所以在性能上Titan Z表现并不如R9-295X2,老黄这次打脸失败了。


2014年9月:AMD发布R9 285显卡
AMD今年做出的唯一一个新核心Tonga,以R9 285的形式在市场上出现。这个核心使用了GCN 1.2架构,通过小幅优化稍微提升了核心效率,在规格削减的前提下表现跟R9 280差不多,甚至比它还稍好一些。但是很遗憾,R9 285上市价格并不友好,比R9 280X还贵,而且Tonga核心后期被苹果包销,所以R9 285很快也就消失在零售市场上了。也许AMD本来也就没打算好好卖这货。不过据说明年Tonga XT核心会以R9 370X的身份再次登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4年9月:nVIDIA发布Maxwell性能级显卡GTX 980
今年的压轴大戏全部集中在nVIDIA 9月的这次发布上,GTX 980是Maxwell架构真正展示性能的产品。从其可匹敌上代旗舰GTX 780 Ti和R9 290X的性能,以及165W的功耗表现来看,确实不得不服。此次发布同时还包含了稍微低一级的GTX 970,2500元左右的价格就能有次旗舰的性能,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2014年度AMD显卡点评

整个2014年,AMD没有发布任何具有“换代”概念的产品,上半年抢先发布了旗舰双芯显卡“R9-295X2”,下半年则没有把好关,在ATI三十年之际发布了一款不痛不痒的鸡肋产品“Tonga Pro”,对比前辈R9-280性能没有明显提示,功耗和核芯面积没有明显下降,显存还少了1GB,价格接近R9-280X,AMD你确定你真的没有逗我?


若要用一句话来形容AMD在整个2014年独立家用图形市场的表现,就是:“忍辱负重憋大招”

AMD Radeon R9-295X2
作为AMD全年新品唯一的亮点,还是能够担当此大旗的,首先功耗没有失控,频率比R9-290X都还要高,是市场上频率最高的Hawaii核芯公版产品,自然性能得到了保障,相比R9-290X/290公版那个冬日取暖福利的发热,R9-295X2由于采用了一体式混合水冷散热,温度和噪音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以说在双芯市场上了打了一副好牌,虽然其发布价格创下AMD的产品史的新高,但不日之后nVIDIA的Geforce GTX Titan-Z携带那个迷人的价格发布了,反而使得R9-295X2的价格显得各种厚道。


MSI R9-290X Lightning
Hawaii核心的非公版产品已经很多,但大都在致力于改善供电、散热等问题,也就是公版换散热,真正自己设计的PCB没几个。R9 290X Lightning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规格最强的非公版R9-290X,12+3+2相供电、三重电压调节、电压测量点、8+8+6Pin供电都为本身发热功耗就很高的R9-290X在超频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且R9-290X Lightning的显存也是特挑过的,确实也比公版的R9-290X表现更好一些,上市初期价格略高,随后价格大幅下调,R9-290X产品本身就没有太多性价比,公版散热和噪音表现差强人意,非公价格高昂,而MSI的R9-290X Lightning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用自身的品质和诚意的价格演绎好了这款核芯。


Dataland R9-290 PCS+ 4G DC
次旗舰核芯在AMD的产品线中一直“高性价比”的代名词,而Hawaii Pro核芯的R9-290也不会例外,公版产品仅仅只比R9-290X弱5%的性能,这使得高频R9-290产品的性价比凸显,不论是迎战Geforce GTX780还是GTX970,在众多R9-290产品中,要数Dataland的R9-290 PCS+ 4G DC的表现最为亮眼,1040/5400MHz的频率使其性能大幅超过公版产品,三风扇、背板,该有的都有,但价格却并不过分,双12期间甚至达到了¥1889。


Sapphire R9-280X Tri-X 3G
2013年因Bitcoin大热而一卡难求的R9-280X产品,在2014年一季度之后终于退烧,使得这款广受喜爱的马甲产品重回玩家怀抱,而在这之中最受追捧的,就是Sapphire R9-280X Tri-X了,在大陆市场先是叫黑钻,后又降频叫至尊,不过广受用户喜爱的则是Tri-X散热器和Toxic一样的PCB,价格相对平易近人。


MSI R9-280 Gaming 3G
Tahiti Pro核芯的产品,不论是Radeon HD7950、 HD7950 Boost Edition还是马甲完全体的R9-280,从Geforce GTX660Ti战到GTX760,又战到R9-285,从游戏战到挖矿,或许退市前还要抗击GTX960,可以说没有自身过硬的性能、厚道的3G显存规格和诱人的价格,是做不到这一点得,整个2014年R9-280产品的表现依然如初,众多R9-280的产品中,MSI的R9-280 Gaming 3G表现抢眼,10cm的双静音风扇保证了温控和降噪,Ver 1.2版本的PCB彻底根治啸叫并降低供电温度,在2014年即将完结之际,在本论坛又掀起一阵团购大潮。


Dataland R9-270X Devil
R9-270X产品在2014年表现并不突出,价格一直不痛不痒,性能/规格又和同门师弟R9-270拉不开足够的差距,但这之中不乏一些表现突出的非公产品,作为频率最高的R9—270X,Dataland的R9-270X Devil从上市开始一直受到关注,设计来看称得上是顶级的R9-270X精品。


Colorfire R9-270 TOP
R9-270从上市开始一直镇守AMD在1000元大关上的重要阵地,接过HD7870的大旗在对抗Geforce GTX660的对决中并不落下风,性价比一直都很突出,而众多R9-270中存在一些R9-270X的改名版,比如Colorfire的R9-270 TOP联核芯都用的是R9-270X的,在今年小小火过一把。


HIS R7-260X iCooler 1/2G
作为AMD入门级核芯R7-260X是HD7790提频而来,在699~999的市场中打得不可开交,对比GTX650/650Ti/750,性能不落下风,对抗GTX750Ti,性价比有优势,性能大幅强于HD7770却又贵不了多少,R7-260X产品大多为加长型PCB,唯独HIS这款R7-260X iCooler是ITX的PCB,价格在700以下,频率还高,确实是入门级A卡的最佳选择。


2014年度nVIDIA显卡点评
整个2014年,nVIDIA发布一款“信仰值”爆表的Geforce GTX Titan-Z,被Radeon R9-295X2搞得很狼狈,给人一种旗舰级后劲不足的颓势感,不过nVIDIA始终还是那个nVIDIA,GTX750/750Ti吹来的那股清新之风,在下半年刮起了一股强劲之风,全新Maxwell架构不辱使命,GTX980/970的能耗比表现让AMD颜面扫地,尤其是GTX970的上市价格不仅让AMD只能降价,还把自家的GTX780Ti/780悬之高阁,但Maxwell如此强劲表现的势头下后面却是Kepler掩饰不住的颓败,下半年众多新游戏的表现中,Kepler产品性能表现无法抗衡之前的老对手,就联nVIDIA的皂友育碧的Far Cry 4,都是如此,一开始以为是驱动没有优化,但直到到Patch 1.3都没能改变,遇到Game Evolution游戏就更惨了。

若要用一句话来形容nVIDIA在整个2014年独立家用图形市场的表现,就是:“Maxwell高歌猛进、Kepler功成身退”。

MSI GTX980/970 Gaming 4G
nVIDIA的GTX980/970带来了更加极致的能耗比,使得我们可以从以前没有的角度去欣赏旗舰级产品,曾经旗舰卡的代名词是极致供电、大板砖式散热,然而MSI和ASUS给我们带来待机0噪音,原来旗舰卡也可以做到这么极致的静音,二者相比,MSI的970 Gaming凭借全新的TwinFrozr V散热技术,真正做到了双风扇媲美三风扇的效能,却比别人的双风扇还要静音。


nVIDIA GTX780Ti
GK110核芯的首款家用核芯完整体产品,从2013年下半年接过GTX Titan的大旗后,一直扛到GTX980接班,未曾把手中的单芯王座让位于外人,继承了GTX Titan优秀的公版工业设计,这使得GTX780Ti的产品选择和R9-290X形成了巨大反差,一个是玩家追求公版的美,一个是玩家尽量逃避选择公版,这种效应,甚至影响到了GK104核芯产品线的GTX770。


Galaxy GTX780 Hall of Fame
GTX780产品系,在R9-290上市后即遭到冲击,直到2014年的三季度开始,随着GTX780产品全线下调价格,GTX780才重新回到玩家的选购清单之中,在这之中,以Galaxy的GTX780 Hall of Fame为代表,价格压到了R9-290之下,优秀的做工及大幅拉高的频率,使得其对阵R9-290时性能不再落于下风,但随着GTX970的到来,GTX780彻底功成身退。


Ledatek WinFast GTX 760 O.C Dual Fan
相比较同门师兄GTX770全年高昂的价格,GTX760作为GTX660Ti的升级产品,本身在2013年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上市后较为亲民的价格也使其迅速被玩家接受,但到了2014年,面对从Bitcoin中解放的R9-280X/280/270X三线阻击,GTX760的性价比一直没怎么高过,但这其中并不乏一些特例,比如在京东上架的Ledatek WinFast GTX 760 O.C DUAL FAN,默认高频,售价亲民,还是一款难得的卡长20.6cm的产品。


Ledatek WinFastt GTX 750Ti/750 O.C 1G/2G
GTX750Ti/750是nVIDIA在2014年上半年推出的首款Maxwell产品,性能全面替代GK107产品线的GTX650/650Ti,能耗下降,尤其是不需外接供电和ITX的身形,使得GTX750Ti/750在入门级产品线中很有人气,Ledatek的WinFast GTX 750Ti/750 O.C是市场中比较少见的价格亲民的ITX产品,GTX750价格在699附近,GTX750Ti则在899附近。


2014年度AMD/nVIDIA撕逼大战

AMD、nVIDIA这对皂友从来不缺少基情,2014年也没有然后各位喜欢看撕逼的观众失望,就让我们来回味一下他们在2014年都上演了那些大戏。

DSR和VSR在虚拟分辨率上开撕,1080p享受4K画质?
在2014年10月的驱动更新中,nVIDIA提供了一个称为DSR(Dynamic Super Resolution)的技术,宣称可以让1080p显示器的用户享受到4K级的画质。基情满满的AMD在其年终Omega驱动里也提供了一个称为VSR(Virtual Super Resolution)的技术,与DSR技术的目的如出一辙。实际上,二者的原理都是通过强制显卡输出一个高于屏幕物理分辨率的信号,然后将画面压缩显示到普通显示器上,从而达到提高画质的效果。

这个观念乍听之下确实令人有些许的兴奋,然而经过实测却让人感到失望:一方面,受到Windows对字体的渲染模式所限制,提高了分辨率之后文字尺寸会等比例缩小,难以辨认;另一方面,收到显卡性能和驱动程序的限制,当把游戏中的分辨率提升到4K规模时,游戏帧数急转直下,虽然确实提高了画质,然而流畅性却一落千丈。由此来看,虽然虚拟分辨率是一个很好的思路,然而综合现在的各种条件来看,折腾价值远大于实用意义。

AMD Gaming Evolved vs 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驱动配套软件也要撕
虽然这二者都不是在2014年发布的新玩意,但却在2014年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尤其是在视频实时编码方面,二者都提供了优秀的方案,也不知道是不是“AMD和nVIDIA两家似乎总是在同一件事上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又作祟了,就连驱动配套软件也要给你来点不同的玩法和方向。

对这两玩意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们是用于优化游戏程序画质设置的软件平台,目标是给玩家提供一个简化且人性化的游戏方案,那么问题就来了, 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的优化趋势是根据你不同的显卡调低相应画质已达到过百帧的帧数(这里面有一半帧数会因显卡器的刷新率而浪费掉),而AMD Gaming Evolved则刚好相反,优化趋势是重点提高默高图像质量(及时你选择了速度最优化),性能较低的卡会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帧率太低。

Sync技术也不忘了撕
在2013年的年末,nVIDIA发布了一个称为G-Sync的新技术,通过一块专用的G-Sync电路板将显卡的输出信号与显示器的扫描线刷新率进行同步,从而完全消除画面撕裂、并且尽可能地减少了画面卡顿和输入延迟,为玩家提升用户体验。然而当时只是发布了一些相关概念和资料,我们并没有看到实际产品上市。随着时间进入到2014年,正式完全支持G-Sync技术的显示器终于进入了零售市场。

作为对此的直接回应,AMD提出了FreeSync的技术。与G-Sync不同的是,FreeSync并不需要用任何额外硬件进行同步,而是从显卡和显示器本身入手,让显卡的输出信号和显示器进行同步,同样可以达到消除撕裂、减少延迟和卡顿的效果。由于这个技术提出的时间比G-Sync相对晚一些,虽然已经被VESA接受并确认为Display Port 1.2a接口标准的特性,但至今我们还没能看到具体的产品进入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AMD和nVIDIA两家似乎总是在同一件事上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发作,自然这一次也不例外地,就如何让画面显得更流畅这个问题,两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方案,期间也发生了不少的口水仗,甚至一度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而这其中的孰是孰非,恐怕远非只言片语就可以说清的了。

好在今年年底,首款支持FreeSync的显示器也来了,晚于nVIDIA的G-Sync显示器的开卖时间三个月,由于首款支持FreeSync的显示器是4K 28英寸屏,对比G-Sync的4K 28英寸屏Acer XB280HK米蛋799刀,FreeSync的iiyama ProLite B2888UHSU折合约600米刀,AMD做到了比G-Sync便宜,而且iiyama ProLite B2888UHSU无论是规格还是逼格都要高于Acer XB280HK。

AMD血泪控诉nVIDIA Game Works黑盒操作,不给AMD机会
先简单说说Game Works:Game Works是nVIDIA推出的开发包,它整合了NVIDIA的PhysX、TXAA、曲面细分、HBAO+等工具,好处是可以简化开发流程,坏处嘛就是nVIDIA一贯的封闭作风,联nVIDIA的亲密合作程序员都在声讨Game Works苛刻的封闭政策,不仅不公布配套文档让开发者失去了主动权,而且一旦在非nVIDIA的平台上使用Game Works运行库文件,代码即被隐藏,开发者自然就不能修改这些代码,因此原则上来说AMD和Intel也不能通过自己驱动提供优化。

事情源于育碧大作《Watch Dogs》,AMD在福布斯网站发文控诉,宣称Game Works对他们的硬件不公平,没有对他们的产品进行优化,并自己掏出了一份《Watch Dogs》的性能测试图,用R9-290X变现略微不如GTX770来说明这个情况,之后nVIDIA也跳出来回应,说从来没有黑过AMD的产品,Game Works很透明,但事实上各大网站的测评显示育碧立即更新补丁之后AMD的产品表现却非常的正常,甚至显存更大的R9-280X表现还优于GTX770,这就让Game Works到底有没有黑AMD显得扑朔迷离了,并且年底几款采用Game Works开发的育碧大作(除了《刺客信条:大革命》),AMD产品的表现不仅没被黑,《孤岛惊魂4》上还优于nVIDIA的产品,不过从育碧连出好几版补丁都修复不好的《刺客信条:大革命》和联《俄罗斯方块:终极》都BUG频发的“高科技开发”来看,到底是育碧的锅还是nVIDIA的锅,还真是不好说。

反观AMD的Game Evolution,《罗马之子》、《龙腾实际3》、《文明:太空》和三上真司新作《恶灵附身》都把nVIDIA的产品黑得不遗余力,这还真是应验了那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说起Game Works就不得不提的Mantle和TrueAudio
自从2011年底AMD发布了GCN架构以来,已经过去了三个年头了。在这三年里,虽然AMD陆陆续续发布了诸多显卡,但架构却一直没有进行革新——都是基于GCN架构的优化和更新,这其中的缘由也引发了不少的讨论。由于显卡整体架构还是保持基本不变的,因此最近几代显卡的性能增幅并没有如以前那般明显,然而就在GCN架构看似江郎才尽之时,AMD推出了两个新技术:Mantle API和TrueAudio Module。

众所周知,Windows系统下的电脑游戏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微软发布的DirectX API进行编写和运算的(极少数基于OpenGL API),DirectX的优势是编程简单,许多过程已经内置于API中,可以由系统自动运算完成;同样地,正是由于这样的设计,使得优化程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且许多过程是不可编程的,直接影响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AMD发布了另一套称为Mantle的API,相比于DirectX,Mantle是一个更加轻量级的工具,可以使得程序和驱动本身更加接近于硬件本身,从而通过减轻硬件负载的方法来达到更高更好的游戏效果。Mantle API仅支持GCN架构的显卡,对于nVIDIA、Intel以及AMD的老显卡而言,至今还无法享受效果。

类似于Mantle,AMD发布的TrueAudio其目的也是减轻硬件负载,而相较之不同的是,TrueAudio是通过在GPU中嵌入一个单独的DSP模块用以专门处理音频而达到目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CPU和GPU不用再花费过多资源进行音频处理,直接降低了硬件压力;二来音效人员可以直接调用模块进行编程、测试,而不用过多考虑整个程序的问题,从而把一项整体工作进行模块化分割;更有甚者,已经有一些专业的音效工作室在开发基于TrueAudio的音效库,从另一个方向提升玩家耳朵上的感觉。

从AMD本身的境况来看,Mantle和TrueAudio的出现似乎都是有着其必然的原因的。Mantle和TrueAudio的厂商和游戏正在不断增加,从测试情况来看,Mantle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在搭配中,不必再过于纠结买性能更强且价格更高的CPU,相反如果CPU本身很强,那么Mantle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增幅有限。

Mantle的撕点在于技术支持上,Microsoft的DirectX 12基于Mantle原理已是公开的秘密,Intel也宣称对Mantle感兴趣,但nVIDIA却不予回应,而是表示支持DirectX 12,虽然是曲线了一点,但是要nVIDIA丢掉逼格去支持Mantle显然也是很不现实的。

腥风血雨却又让你出事不在现场的游戏捆绑计划
进入2014年,AMD的Never Settle捆绑游戏是各种丰富,金银铜三种方案可以自由选择的游戏种类多达几十种,相比起来nVIDIA今年的寥寥可数的几款就显得有点寒碜了,不过聊胜于无,好歹是送的游戏。但是最悲哀的是,看起来如此美好的事情却总是与你无关,AMD的nVIDIA的捆绑销售方案在2014年均未支持中国大陆市场,好在AMD已面向大中华区正式启动了Never Settle中国计划,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赠送方案和老外的还是有很大不同,我们只能希望这个计划能够解决腾讯游戏那种“没票子你玩个XX”的问题,希望nVIDIA在来年也能跟上步伐,给广大玩家一份大餐。

总结与展望

那么,经历了2014年的故事,独立图形市场似乎并没有如之前唱衰论那样大幅萎缩,原因自然和制造商的努力有关。这几年显卡无论是晶体管还是性能都是增长最快的,但是这种高速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芯片发展总会遇到瓶颈,现在很多厂商似乎也已经嗅到了这一现象,所以2014年新增了相当多和提升游戏感知直接相关的技术、还有营销方案。那么来年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展望的看点呢?

看点一 游戏配套功能方面:
Gaming Evolved和GeForce Experience配套功能将会越来越多,VSR/DSR这种技术也会支持越来越多的显卡,设置和使用也必然会越来越人性化;支持FreeSync和G-Sync的显示器也会越来越多,能否2015年井喷发布是一大看点;2014上半年承诺支持Mantle和TrueAudio的游戏,下半年都纷纷如期而至,2015年应该还会有更多的Mantle和TrueAudio游戏;AMD Never Settle捆绑的游戏越来越多,并在ChinaJoy 2014时,AMD面向大中华区正式启动了Never Settle中国计划,虽然没有老外的厚道,不过总比没有的好,而nVIDIA方面本身捆绑的游戏数量并不多,也没有看到面向中国的计划,希望他们来年能面向大中华区推出更优惠的方案。

看点二 晶圆供货方面:
大家都知道晶圆对于GPU而言,是基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往不管是AMD和nVIDIA都是采用TSMC提供的晶圆,随着2014年巨鳄级ARM芯片制造商大举入侵TSMC的产能,AMD和nVIDIA则在晶圆上遭遇了产能危机,2015年AMD将首先转向GlobalFoundries 28nm SHP晶圆制造下一代的GPU,届时,GlobalFoundries和TSMC的晶圆性能也将会成为大看点之一,顺延到2016年还会有两家的16/14nm FinFET晶圆制造的GPU产品。

看点三 新品GPU方面:
由于Maxwell的GM204和GM107核芯已经发布,来到2015年备受关注的自然就是甜点级的GM206核芯及其对应的产品(GTX960Ti/960),以及巨无霸级的GM200/210,对应产品是Titan II先行还是GTX980Ti先行自然也是看点之一;而AMD方面则是全新的R9-300 Series,除了使用了GlobalFoundries的28nm SHP晶圆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改变就是引入HBM堆叠式显存,这种设计可以大大简化显卡PCB走线,降低功耗,同时获得更大的GPU显存带宽,至于架构方面是采用全新的“GCN 2.0”还是“GCN 1.2+架构以继续堆规模为主”也同样是看点之一;

看点四 成品显卡特色方面:
前边我有提到,接下来显卡厂商可能会从性能进步往功能进步上转变,其实目前显卡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噪音控制,微星的TwinFrozr V就做得比较好,在TwinFrozr IV低风扇转速的基础上改良散热效能,配合待机零噪音的功能,在散热和噪音控制上均表现良好。再例如AMD要推出“锁帧降频”的动态垂直同步,可以在性能过剩的时候有效控制过剩的功耗,如果做得好,也是个有前途的技术。当然了,如果明年厂商主攻游戏产业,那么也许附件中送一个战队勋章之类的纪念品,也是个不错的拉动销量和品牌价值的办法。

总之,明年的显卡市场,不论是芯片制造厂商还是成品卡制造产生都不会再一根筋拼性能了,也许研发团队的情商会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






传动系 发表于 2015-1-2 20:15

还是比较喜欢A卡,期待300系的表现。

ashuang333 发表于 2015-1-2 20:45

还是喜欢GTX 750Ti/750

ashuang333 发表于 2015-1-2 20:45

还是喜欢GTX 750Ti/750

waterdq1004 发表于 2015-1-2 22:53

其实我想说下迪兰的290酷能 目前我就在用那卡原装散热默认情况是30%的转速 有一定的声音 但是显卡没有啸叫 那是因为电感上了胶
满载也就60-70之间 我已经换了AC 3奶

gudubendan 发表于 2015-1-3 09:54

显卡也喝CPU一样,,玩你等我,我等你的战术了。

超级噼里啪啦 发表于 2015-1-3 10:52

喜欢就好玩舒心了不管怎么败家,回家少报个数字 就好

aihhyj 发表于 2015-1-3 12:21

看了论坛里280x的开箱评测,对a卡大加分,什么时候再开团啊

曲终人未散 发表于 2015-1-3 13:32

价格相似的情况下7850跟750TI选择哪个呢?7850可能买到矿卡唉,但是性能又比750ti好。。。。

royalk 发表于 2015-1-3 13:36

曲终人未散 发表于 2015-1-3 13:32
价格相似的情况下7850跟750TI选择哪个呢?7850可能买到矿卡唉,但是性能又比750ti好。。。。 ...

风险问题自行评估

mdsstmac 发表于 2015-1-3 18:23

280x vapro oc路过

Robkael 发表于 2015-1-3 23:03

写的很好就是丽台英文是不是拼错了?R斑
Ledatek应该是leadtek吧
在750那块 文章很靠后
@royalk

jackyi 发表于 2015-1-4 13:11

感谢楼主的年度精彩总结,原文“。。。尤其是GTX970的上市价格不仅让AMD只能降价,还把自家的GTX780Ti/780悬之高阁,。。。”需要更正哦{:1_454:}。个人感觉年底 JD 699清仓的镭风7850 2G 毒蜥版 性价比不错。

cloudpopo 发表于 2015-1-4 19:58

14年12月初华硕好像发布了一款无风扇GTX750,不过后来似乎没音信了

cloudpopo 发表于 2015-1-4 19:59

另外丽台好像拼错了

hjx1234 发表于 2015-1-5 10:19

双11 缺货错过了280 和280x 。后来纠结买不买 760 时候,搞999 团购也没赶上。等知道这个论坛时候团购刚好结束。。。。然后双12买的HIS 280 京东给二手的,换货时候又悲剧了。下架了。。。然后。。。不知道买什么好了。。。HIS 微星280京东都下了。。。

论坛赶紧再搞一次280 帮微星清仓吧。。。。。{:5_552:}

royalk 发表于 2015-1-5 23:42

jackyi 发表于 2015-1-4 13:11
感谢楼主的年度精彩总结,原文“。。。尤其是GTX970的上市价格不仅让AMD只能降价,还把自家的GTX780Ti/780 ...

短期清仓特价不在讨论范围

yzy193993 发表于 2015-1-6 09:06

双11前趁活动入了270X hawk挺满意

clxmtj 发表于 2015-1-9 13:08

不知道980ti会不会出,不出的话现在就买980了

大D来了 发表于 2015-1-13 14:16

Debug:"对比前辈R9-280性能没有明显提示" 应为:提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年度显卡年终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