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2 20:29

ESXi家用服务器搭建:家用NAS搭建篇

本帖最后由 overthink 于 2014-12-23 14:20 编辑

ESXi家用服务器搭建:家用NAS搭建篇
      上篇使用IntelS1200BTL+E3 1230V2平台使用ESXi5.5搭建了ROS软路由,ESXi家用服务器搭建:ROS软路由篇,下面就是把NAS也整合进去了。
PS:本文里的截图为测试时的截图,有些图是后补的,硬件及软件配置及显示会有出入。设置方法是一样的。搭建NAS时,请将重要的个人数据资料备份。目前通过6个多月的使用,暂无异常,但是还请搭建时小心谨慎,本人不对由此造成的数据损失负责。
   NAS方案:
由于没有购置HBA卡,就先用主板上带的SATA接口扩展,添加三块3T硬盘,在ESXi时面做一下裸设备映射(RDM),得到虚拟磁盘文件,然后添加到虚拟机的NAS系统里面做软RAID5,如果以后扩展接口不够感觉可以再添加一块HBA卡,扩展接口。NAS系统选择OpenMediaVault,这个设置比FreeNAS, NAS4Free要简单。FreeNAS官方不建议使用虚拟平台使用FreeNAS搭建NAS。所以还是决定使用OpenMediaVault了。
    NAS虚拟机的搭建:
   使用VMwarevSphere Client连接到ESXi上,添加虚拟机:CPU分配两个核心,内存分配1G,磁盘空间分配2G用来安装OpenMediaVault。NAS虚拟机的硬件配置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更改。
下面是用VMware vSphere Client登录ESXi创建NAS虚拟机的截图









网络适配器安装时建议选E1000,等安装完成后建议添加一个vmxnet3(测试正常后可把E1000删除),vmxnet3是10Gbps的虚拟网卡,这样NAS的出口带宽是10Gbps。在ESXi内部的所有虚拟机上访问NAS,网络带宽不是瓶颈了。我这vmxnet3添加没有安装驱动就正常运行,应该是OpenMediaVault自带了驱动。但是在系统安装时不认vmxnet3,所以要用E1000来完成系统安装。

创建OpenMediaVault系统盘

空间大小设置为2G就够用,上图为6G
其余的是默认设置,完成之后启动虚拟机。



肯定是无法启动的,因为系统还没有安装{:6_247:}

点下虚拟机的光驱符号,选好OpenMediaVault的ISO文件,从ISO启动。ISO文件下载地址: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openmediavault/files/



选Install













默认


这儿设置的密码是root的密码,可以用root及这个密码通过SSH登录OVM进行设置,要注意,这个不是WEB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


默认就好


系统安装中

OpenMediaVault是基于Debian的,需要配置一下apt源,选中国

随便选,只要速度快的就好。

如果没有代理,请留空。

这儿是通过ROS的DHCP分配的IP地址,已经在更新系统中

安装完成,可以启动了

启动成功,192.168.1.190是通过DHCP获得的IP地址,可以修改。如果要通过CLI方式登录,请输入root + 密码。如果想通过web登录,请在浏览器里地址栏输入192.168.1.190 用户名:admin   密码:openmediavault

我们先关机,把硬盘接服务器上。启动ESXi主机

用VMware vSphere Client登录上,在配置存储里面可以看到新添加的三个3T硬盘。

接下来是做裸设备映射(RDM),使用SecureCRT通过SSH登录ESXi,运行命令。
命令正常运行。

到数据存储里面查看,可以看到生成了3个3T的虚拟磁盘文件。

把这三个3T的虚拟磁盘文件都添加到OpenMediaVault虚拟机中。





添加完毕,整个虚拟机的配置如下

启动虚拟机并使用web登录到OpenMediaVault上去。

在存储器,物理磁盘页面,可以看到加入的三个HDD。


选中SMART,可以开启SMART监测。



硬盘温度,等SMART信息都可以看到。

接下来是创建RAID5,选中RAID管理,点创建,起一个名称,级别选RAID5 ,并把三个设备加入到RAID5中,点保存。



点Yes开始创建。


创建RAID5中,时间比较漫长,需要慢慢等。



创建完成,信息如上。

然后就是创建文件系统了。
OpenMediaVault文件系统支持EXT3、EXT4、XFS、JFS,有关这些文件系统的性能及简单介绍可以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3860a90101032h.html


● Ext3:为Ext2个改良版,所以Ext2可以直接升级成为Ext3而不必重新格式化,这也可以让旧的Ext2系统更加稳定。而主要和Ext2的差別是增加了日誌系统(metadata),所以在不正常开关机后,可以迅速使系统恢复。而因为它与旧有的文件系统兼容,因此很多发行版都缺省使用Ext3。但是在实际测试上,它的硬盘使用率其实不佳,大概只有真正空间的93%会被使用到,至於其它性能测试表现则为中等。在格式化与创建文件系统的时间也是其它文件系统的数十倍。
  ● ReiserFS::採用日誌型的文件系统,为Hans Reiser所创,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技术上使用的是B*-tree为基础的文件系统,其特色为从处理大型文件到眾多小文件都可以用很高的效率处理。实务上ReiserFS 在处理文件小於1k的小文件时,效率甚至可以比Ext3快約10倍,所以ReiserFS专长是在处理很多小文件。而在一般操作上,它的性能表现也有中上的程度。
  ● XFS:不错的表现。
  ● JFS::为全球最大计算机供应商IBM为AIX系列设计的日誌型文件系统,技术上使用的是B+-tree为基础的文件系统和ReiserFS使用 B*-tree不同。IBM AIX服务器在很多金融机构上使用,所以稳定性是沒话說的。而它最重要的特色是在处理文件I/O的时候是所有文件系统里面最不佔CPU资源的,也就是 CPU使用率最低。而且在这樣节省使用CPU的情況下,它的效率表现还有中上以上的程度。
  虽然Ext3性能不好(在日誌型文件系统中效率上算是最糟糕的) ,那为何还有那麼多人使用?那是因为当时Ext3可以直接从Ext2升级,而不需要先备份数据,然后格式化后再把文件复制回去,所以使用人数最多。但这也不能全然怪它,因为它为了和Ext2兼容,所以背负了很多的历史包袱。若是以性能为考虑,则可以选择ReiserFS或XFS。若是系统资源不多,要使用最低的CPU使用率,那麼可以选择JFS,因为它有著最好的性能资源比。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
点YES,然后慢慢等

文件系统创建成功。

然后使用前需要挂载一下

挂载成功,容量,可用,已使用都可见了。

然后到服务选项,SMB/CIFS,开启

再到共享里面添加一下共享文件夹。
截图上是把我们做的RAID5的根目录做为共享文件。
现在就可以在网上邻居里看到NAS主机了,双击,进入,可以看到,我们需要用户名,密码才可以访问{:6_247:}。
怎么办呢?我们需要设置一下ACL,给NAS添加一个用户,使这个用户有访问权限。

在访问权限管理,用户页面,添加一个用户。



再到共享文件夹里面,把nasuser授予读写权限就好。

把读写打钩

输入nasuser的密码,进行登录。

登录成功,可以看到共享文件夹了。



新建文件及目录也都没有问题。


那么什么是ACL呢?
ACL是Linux系统用来管理文件系统权限的方法,翻译过来叫文件访问控制列表,ACL是Access Control List的缩写,主要的目的是在提供Linux传统的owner,group,others的read,write,execute权限之外的局部权限设定。ACL可以针对单个用户,单个文件或目录来进行r,w,x的权限设定,特别适用于需要特殊权限的使用情况。
ACL主要针对用户(user)、用户组(group)、以及掩码(mask)方面来控制权限。
简单地来说,ACL就是可以设置特定用户或用户组对于一个文件/目录的操作权限。
而在windows系统上,没有这个ACL,ACL是类Unix(Unix-like)操作系统权限的额外支持项目,因此要使用ACL必须要有文件系统的支持才行。主要包括ReiserFS, EXT2/EXT3/ext4, JFS, XFS等文件系统。
我们可以在NAS上建立多个目录,比如:FTP、Video、Picture、、Download、Document、
并建立多个用户: HTPC、FTP、nasuser、Download等等。通过ACL,赋予用户或者用户组各个目录的访问及读写权限。
例如:nasuser做为超级用户,授权可以访问及读写根目录/、HTPC用户可以授权访问及读写Video目录、FTP用户可以授权访问及读写FTP目录。Download用户可以授权访问及读写Download目录。
我们把目录做一下网络映射,以后使用时就和本地硬盘一样方便了。

简单使用NAS Performance tester通过千兆局域网测试一下NAS性能:
写入能跑满千兆,但是读取很奇怪,只有50M多点,原因不明{:6_194:},后来换了0.5.48版本,就正常了。应该是0.5.0.24版本的问题了。
下面是0.5.48版本通过千兆网的测试速度,读写都正常了。

移动15181个文件,1.13TB,持续写入速度保持100MB+CPU使用率为40%左右。



下面讲一下扩展OpenMediaVaultRAID5的存储空间:

首先关机,把新添加的HDD接好,启动,在ESXi里面做RDM。

把虚拟磁盘文件添加到OpenMediaVault虚拟机里。

启动OpenMediaVault,用web登录进去,物理磁盘页面应该能看到新添加的硬盘。

移动到RAID管理,点扩充,把新添加的硬盘加入到RAID5里



可以在扩充RAID后调整文件系统大小。

点确定后开始扩充
扩充进行中

阵列详情,是从三盘扩展到四盘。

速度还是比较慢的{:6_262:}


完成之后容量可以看到是8.19TB,之后就可以调整文件系统大小了

点YES,等调整完毕后,我们可用的空间容量就是8.19TB了。

最后就是设置一下NAS虚拟机随ESXi自动启动。


然后在要使用NAS存储的机器上映射一下网络驱动器,这样,就和使用本地硬盘一样方便了。







此外,OpenMediaVault还有许多插件可用。FTP、WWW、iSCSI Target、脱机下载等等,这些根据需要开启吧。这里就不多谈了。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外面想访问家里的NAS,那要怎么办呢?
简单说一下解决方案:还记得上篇文章我们搭建的ROS么?用ROS做一下DDNS,再搭建一个VPN Server,通过VPN拨号到ROS上,通过VPN通道访问,就和使用局域网访问NAS一样方便了。

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2 20:29

沙发占了

nighttob 发表于 2014-12-24 22:28

OMV的设置确实比FreeNAS简单多了
不过不了解ACL的依然会折腾半天

einstein86 发表于 2014-12-28 17:40

OT啊,你这套9T系统是没有RAID保护的?挂盘之后是掉一盘数据还是所以数据GG?

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8 18:06

本帖最后由 overthink 于 2014-12-28 18:07 编辑

einstein86 发表于 2014-12-28 17:40
OT啊,你这套9T系统是没有RAID保护的?挂盘之后是掉一盘数据还是所以数据GG? ...
是用的RAID5,可以挂一块盘。4块3T硬盘,RAID5,可用空间9T

einstein86 发表于 2014-12-28 18:23

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8 18:06
是用的RAID5,可以挂一块盘。4块3T硬盘,RAID5,可用空间9T

哦,那没问题。软RAID5,CPU开销40%看起来还不错。

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8 18:38

einstein86 发表于 2014-12-28 18:23
哦,那没问题。软RAID5,CPU开销40%看起来还不错。
这个是跑千兆网的CPU占用,如果用的是虚拟机内部的万兆网,写入CPU占用是80%左右,压力要大些,(E3 1230 V2,只分配单核心给OMV)



einstein86 发表于 2014-12-28 18:52

本帖最后由 einstein86 于 2014-12-28 18:53 编辑

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8 18:38
这个是跑千兆网的CPU占用,如果用的是虚拟机内部的万兆网,写入CPU占用是80%左右,压力要大些,(E3 123 ...
虚拟万兆啊,占用率也不错。只是啥时候内网能真的跑物理万兆,就棒了。千兆对于SSD而言速度已经捉鸡,4条千兆聚合都一样。有了NAS这样的东西,手里的移动介质几乎就被自然淘汰了。直接内网拷贝又方便又迅速。

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8 18:59

einstein86 发表于 2014-12-28 18:52
虚拟万兆啊,占用率也不错。只是啥时候内网能真的跑物理万兆,就棒了。千兆对于SSD而言速度已经捉鸡,4条 ...

家用物理万兆还有一段距离,主要是成本比较高,千兆网的成本就小很多。

einstein86 发表于 2014-12-28 19:30

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8 18:59
家用物理万兆还有一段距离,主要是成本比较高,千兆网的成本就小很多。
...

设备太大,价格太高。还有,板载网卡都是千兆的。单张万兆网卡太贵了。
不过今后是大数据时代,高带宽是必须的。只是,是继续铜缆走万兆还是变成光纤,是个问题。

Asuka 发表于 2014-12-28 19:53

用ROS做VPN server的确是OK
但如果不在乎安全性的话,做个端口映射应该就可以允许外部访问了吧

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8 20:01

Asuka 发表于 2014-12-28 19:53
用ROS做VPN server的确是OK
但如果不在乎安全性的话,做个端口映射应该就可以允许外部访问了吧 ...

SMB共享不清楚怎么映射出去, FTP,web config 端口可以映射出去,这个没问题。

Asuka 发表于 2014-12-28 20:50

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8 20:01
SMB共享不清楚怎么映射出去, FTP,web config 端口可以映射出去,这个没问题。
...

我记得没错的话是TCP协议,port 445吧
还真没试过,不知道行不行。

coolerlan 发表于 2014-12-28 21:33

已拜读

这是属于虚拟机跑的软raid吧?
很好奇扩容的时候,到底用了多久的时间呀?这段时间里原raid的业务是一直在跑吗?

nighttob 发表于 2014-12-28 21:40

Asuka 发表于 2014-12-28 20:50
我记得没错的话是TCP协议,port 445吧
还真没试过,不知道行不行。

上传带宽太捉急了,用L2TP VPN开个远程桌面都卡的不行……

overthink 发表于 2014-12-28 21:47

coolerlan 发表于 2014-12-28 21:33
已拜读

这是属于虚拟机跑的软raid吧?


一直在线,不用下线,时间,看容量了,我用了十几个小时吧。

Asuka 发表于 2014-12-28 23:26

nighttob 发表于 2014-12-28 21:40
上传带宽太捉急了,用L2TP VPN开个远程桌面都卡的不行……

嗯这个真是没错   ╮(╯▽╰)╭

gudubendan 发表于 2014-12-29 08:47

虽然看不懂,不过很牛的样子,以前用VM虚拟机安装过海蜘蛛软路由,,

毛毛猫 发表于 2014-12-29 12:44

ESXI好是好,不过太封闭了
我还是倾向windows,MSM管理RAID卡,做好训读和VD校验才能确保数据安全

红色狂想 发表于 2014-12-29 17:57

好文章,虽然伦家看不懂,但还是收藏备用了{:1_443:}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ESXi家用服务器搭建:家用NAS搭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