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开启左侧

[体验] 音频进化论 —— 试玩技嘉G1 Sniper 5

[复制链接]
sohueasy 发表于 2013-6-17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数:37434|回复数:90
tital.jpg

一楼:前言
二楼:体验篇
三楼:进阶篇

点评

rog combo 我有你有兴趣做个对比测试么?  发表于 2013-7-10 20:15

评分

参与人数 6活跃度 +120 收起 理由
哇噻噻 + 50 雷壕威武
frankfree + 5 赞一个!
仙賢戀軒 + 50 很给力!
einstein86 + 5 这个架子我也有
nighttob + 5 赞一个!
liaobot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sohueasy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hueasy 于 2013-6-16 02:17 编辑

前言

haswell这一代,intel辜负了众多人的期望,性能提升止步不前,超频温度倒是越来越高,四倍频也疑似被砍。
那大家玩什么?

好在intel的不给力让这代主板显现出了异常的活力,技嘉在带给大家Z87X-OC和Z87X-OC Force两款吸引眼球的主板之外,在其G1系列也引入了魔音模块。
被人诟病已久的“板载HIFI是噱头”、“板载声卡是垃圾”在魔音主板下是否有改观呢?我有幸能获得论坛技嘉G1 Sniper 5主板的试玩机会,作为一个PCFI玩家,对这块魔音主板就进行了简单的试玩。



先简单说说PC音频。

我个人认为PC音频主要分为两派:双声道(PCHIFI)和多声道(媒体音箱)。


双声道音频是传承于传统的HIFI行业的,HIFI的目的即是忠实地还原录音现场,由于传统的录音大多是基于模仿人双耳的双声道的录音,因此回放设备(耳机、音箱)也大多是成对出现,即我们现在所说的2.0系统。
titanium hd.gif
双声道声卡 - 创新 X-Fi Titanium HD

而PC自其开始发展的那一天,就先天具备了强大的处理能力,多声道自然不在话下。随着近年来对环绕声需求的不断增加,多声道音频也不断发展,在PC上发展多声道音频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

Audigy Platinum.jpg
多声道声卡 - 创新 Audigy Platinum

二者相互间有何不同和关联?
其实本质上二者是可以互通的,5.1、7.1系统中的主声道即是沿用了2.0系统的两个声道,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后声道、中置、低音单元用于构成多声道环绕系统。
也就是说,其实可以在2.0的基础上去构建多声道系统。



为人诟病的AC97和HD Audio: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再次拉出我们伟大的intel。

intel在1997年制定了AC97音频方案,并在2004年升级为HD Audio音频方案。
不得不说的是,AC97和HD Audio都是省成本的方案而非高音质的方案。这个方案的产物就是我们现在大家所熟知的Codec,小螃蟹便是典型。


Codec将8声道DA、AD、数字输入输出,甚至放大都加入到了一颗芯片里面,使得在主板上占用最少的面积、成本,几乎无需设计便可使用(想想MTK),而且还可以附加一些列软件效果。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必然不可能获取很好的听感和驱动力。
1.gif
AC97和HD Audio对比



PC音频怎么兼而有之?
那么我们怎么能在PC音频上有所突破?我这里要说的不是创新的不断推陈出新,也不是华硕的将声卡独立,而是在板载上怎么做。

之前我讲到多声道系统其实沿用了2.0系统的两个主声道,如果既想要2.0系统能获得好的效果,又要保证多声道系统正常运转,需要如下办法:
1,加强Codec;
1.1,不使用Codec,改为使用专业的DA芯片。(这会额外增加I/O、AD、放大、面积、设计难度等成本);
2,将2.0的两个声道分离出来进行加强;
3,加强音频部分供电设计;
4,尽可能将PC音频部分与主板其他系统独立;
5,使用更为专业的用料作为辅助。




接下来,我们就正式进入技嘉G1 Sniper 5的音频试玩环节。
sohueasy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hueasy 于 2013-6-17 13:08 编辑

体验篇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魔音主板的分析以及一些视听体验,以供大家参考。



先来看看技嘉是如何说的:
1,被重点宣传的可更换运放功能。
这作为魔音主板的第一大卖点并不为过。在创新X-Fi Titanium HD和华硕老虎卡上,这一玩法已经有所体现,技嘉第一个将此功能挪到主板上,确实大大提高了板载声卡的可玩性。
至于更换OP是否真的能有奇效,后面我会进行一个试听。
1.png


2,音效增强。
我个人对于EQ、SRS等功能一直是弃之不用的。在录音环节,调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回放环节,我个人倾向于原汁原味。
对于这块Sound Core 3D,其实本质上就是创新的CA0132-4AN这块音频芯片,不要把它想得太神秘,其实它不过也就是一块Codec。
软件部分,除了模拟环绕,创新的驱动还带有Crystalizer效果器、
CrystalVoice麦克风降噪效果器、ScoutMode(侦查模式)游戏效果器等功能。或许对部分玩家是有意义的。
2.png

3,专业的音频用料。
电容、电感对音频的影响可谓非常大,合适的用料对声音的走向可谓有决定性的影响。
Nichicon的电容用在PCFI上算是一个突破,这点技嘉自己已经用过多年,效果还算不错。不过考虑到OP是可换的,不同的搭配会导致不同的影响,nichicon也不能保证是万能的。
3.png

4,强大的驱动力。
600ohm?
于是我拿来了拜亚动力的T1,你懂的。
4.png

5,线路隔离。
在上代G1上技嘉就做了隔离,不过那时候使用的是小金属片表层隔离,这次技嘉做得更彻底,直接在主板上进行线路隔离,还外加了LED灯以显示其隔离线路。
LED是很帅,但是金属隔离片怎么就没有了呢!?
5.png


然后我加一条我觉得是挺重要的一条:
6,供电隔离:
专门为Codec和OP做分立的供电,其实这个蛮有意义的。
虽然不可能像环牛那样好的效果,但是在主板上加上这么一块,想必一定还是有效果的。
6.png



好了,人家怎么说的看完了,下面考验时间到了:

系统:

MB Gigabyte G1 Sniper 5
CPU intel i5 4670K
MEM Team Xtreem 2133
SSD Galaxy Thunder GT 128G
SYS / SOFT Windows 7 SP1 / RMAA 6.0 / foobar 1.2.7
Sound Card RME HDSPe AIO
IEM Sony XBA-40 / Sony XBA-10ip
Headphones Beyerdynamic Tesla 1
Sennheiser HD650
AKG K702
Earbuds ATH ATH-ES7

选择这些耳机主要是为了涉及多个面,以确定魔音主板能驱动的能力范围。
如果以1代表极易推动,7代表极难推动,则下列耳机可做如下推断:
高阻低敏(7):无
高阻高敏(5):Beyerdynamic Tesla 1
中阻低敏(6):无
中阻高敏(4):Sennheiser HD650
低阻低敏(6):AKG K702
低阻高敏(2):ATH ATH-ES7
极低阻低敏(4):无
极低阻高敏(1):Sony XBA-40 / Sony XBA-10ip




G1 Sniper 5和华硕的老虎卡一样,使用的是双运放进行放大。原配的OP是BB OPA2134,此外附赠了一颗国半的LM4562NA。这两颗OP都属于比较经典的老OP,应用范围很广。
附件中还附带了一个拆卸OP的工具,方便拆卸陶封和塑封的OP。
OP kit.jpg

我自己曾将国半的LM49710用在创新的X-Fi Titanium HD上,对这颗运放的声音很熟悉,所以这次也专门购入了国半的LME49720HA。此外还有较新的LME49860和老牌的LT1358。其中LME49860和LT1358都要更吃电压,LME49720HA的参数特性则和LM4562NA类似。
OPs.jpg




声音部分,难免会涉及到个人对声音的喜好问题,接下来,我尽量抛开喜好,从素质说起,尽量为各位还原一个真实的听感。

先从一些受更换OP影响较小的素质说起:

背景噪音
Sony XBA两个耳机背景噪音非常明显,调节音量背景噪音没有变化,说明这个噪音并非软件引入的噪音。而这两个耳机在我的系统、iphone 3GS-4S上均听不到背景噪音,在ALC892上的背景噪音也不明显。
而在ATH-ES7及以上耳机就听不见背景噪音了。
这部分背景噪音,在使用鼠标、键盘以及PC高负载条件下都没有变化,由此可以推断这部分噪音即是音频系统本身产生的本底噪音。之前提到了技嘉将音频部分进行了隔离,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个设计对隔离PC系统噪音的影响有非常正向的作用。
由此可见,音频部分的设计主要为了保证有足够驱动力以驱动高阻耳机,因此反而造成了低阻耳机产生了背景噪音。

小结:不够理想。

声场和层次感:
魔音主板的声场像是处于一个窄平的空间内,左右宽度不够广,前后深度几乎没有扩展。相对于创新的X-Fi Titanium HD而言,左右宽度相似,前后深度还要略小。
受制于声场的压缩,层次感也被挤压,听大编制音乐时,很难辨清各种乐器的层次。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我并不惊讶。
我个人认为,这点主要局限于创新的CA0132这块Codec。我曾试听过几个国内3000元级别的USB解码器,听感也是相似的情况,想要在板载声卡上获得一个广阔、正形的声场,本来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小结:非常不理想,但是情有可原。


解析和动态:
这个系统的解析可以说是在传统板载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于:
传统的板载声卡一般都追求高指标、高解析,但是魔音主板通过搭配和调节,并不一味追求高解析,而是将解析放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过高的解析会导致各种声音显得独立而丧失了音乐感,而过低的解析又会显得乱成一团。
而动态方面也是和解析一样处于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下,虽然整个系统的推力很足,但是低动态却有所欠缺。
小结:解析处于一个好听的状态,而动态偏小。




接下来我进行OP的更换并逐一说明。

先从板载原配的OPA2134开始说起:
OPA2134是一颗声音中性,略偏暖的一颗OP。
驱动力:很强,即便是拜亚的T1和AKG的K702,也只需要不到50的系统音量就已经非常响了。
低频:量足,较为松散,弹性中等,下潜中等。
中频:ES7和XBA的效果较好,中频温和但是不够厚。HD650,K702和T1在中频完全散架,属于不可接受程度。
高频:较为保守,不算太暗也不算很亮,泛音不足导致空气感缺失。
评价:选择OPA2134作为板载OP是一个较为折衷的方案,这颗OP三频都不算太强,但也比较平均,日常使用的时候可谓是通用型,不偏科,但是什么都不强。我想主要是因为其价格便宜,所以成为了标配。

接下来是G1 Sniper 5附赠的一颗LM4562NA。(M5似乎没有?)

LM4562NA在这个系统上的表现可谓是OPA2134的全面加强版。之所以要作为备份OP,我想主要是为了激起玩家不断换OP的兴趣,提高可玩性。
驱动力:和OPA2134的表现相当。
低频:相较OPA2134,低频量基本相当,但是更为紧致,弹性更好一些。
中频:表现相较于OPA2134更为轻快一些,不过在驱动HD650、K702和T1的时候一样无能为力。
高频:相较于OPA2134在泛音上略有改善,不过高频依旧比较暗淡。
评价:声音走向和原配的OPA2134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效果有所增强,如果购买了G1 Sniper 5/M5,我建议立即更换。

然后我更换了LME49720HA
LME49720HA的表现和上述两个OP就大为不同,在独立供电的驱动下,表现也还算不错。
驱动力:同等音量下和原配的两颗OP近似,但是驱动质量有所提升。
低频:基本发挥出了LME49710在创新X-Fi titanium HD上的能力,下潜明显加深,弹性也变好很多。
中频:相比原配两颗OP大为改观,在驱动ES7、XBA时更有韵味,在驱动HD650时中频也不再分散,基本进入了可以听的范畴,不过面对K702和T1的时候,还是一样不堪入耳。

高频:泛音改观不错,亮度也有所提升,在播放琴声时声音会明显有改观。
评价:乐器表现改观可谓不小,在听纯音乐时能带来更好的感受,如果喜欢低音弹性十足的感觉,例如rock、pop,更换LME49720HA也能带来不错的改观。

再接着就是LME49860
这颗OP相对较新,对驱动电压的需求比较高(也就是同输入电压下输出电压更低一些)。LME49860的出场将对魔音主板OP分立供电有一个考验。

驱动力:相较前几颗OP,音量需求变大了,系统音量需求在50-55之间,如果系统音量是以dB计算,则意味着需要增加6个dB左右。
低频:相较于LME49720HA变化并不大,相对略有一点松散,但是反而增加了一些弹性。
中频:同样和LME49720HA变化不大,声音略微宽松一点,在听休闲慵懒的音乐时会比较有感觉,但是对于节奏快的音乐而言速度就不如LME49720HA那么好。同样基本可以驱动好HD650,但是T1和K702依然无能为力。

高频:和LME49720HA表现相当。
评价:魔音主板的OP分立供电提供了足够的电压和电流,所以LME49860也可以被驱动的不错,因此,在这个系统下,LME49860完全可以成为LME49720HA的替代品,价格上却只是1/4左右,相较于千元的主板更是九牛一毛,个人觉得如果有兴趣折腾OP,买一颗LME49860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最后一颗是LT1358
这颗OP的素质其实并不算好,听上去不如LME49720HA和LME49860那么干净,也不如LM4562那么轻快,但是它也有它自己的优点。

驱动力:实际使用时,系统音量需求也在50以内,驱动问题不大。
低频:量足,宽松。
中频:声音较为厚实、宽松,偏暖。在驱动HD650时表现即在LME49720之下,但也可以勉强接受,而K702和T1那就更不说了……

高频:表现不错,比较亮,泛音也不错。
评价:这颗OP的声音有点类似“英国声”那种厚实、宽松、暖厚的感觉,正是我所爱。所以我最后保留的也是这颗OP(其实是懒得换了,这才是本质 T_T),如果有和我同样爱好的玩家也不妨试试。



总结和建议:
优点:
1,可更换OP第一次被应用在板载声卡上,使得普通和入门级音频玩家有了折腾的空间,以最低的成本敲开音频的世界的大门。
2,独立的音频区域确实能有效降低其他板载系统对音频部分的影响。
3,OP分立供电虽然不如环牛那么强大,但是对于板载音频的提升确实还是功不可没的。

缺点:
1,虽然系统噪声隔离不错,但是音频部分本底噪音控制还不够好。
2,Codec的素质依旧限制了板载音频的硬素质。
3,想要驱动好600ohm的耳机依旧不现实。


建议:
1,想要在板载上推好高阻耳机的意义并不大,有钱上高阻耳机的人也不会吝啬一套解码和耳放,反倒不如聚焦做好中、低阻耳机的驱动性能,控制好底噪,进一步优化声线。
2,有可能的话,可以进一步从Codec引出数字输出,再使用类似ESS9012、PCM1972这类高素质DAC来加强DA部分,以获得更好的回放效果。
sohueasy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hueasy 于 2013-6-17 10:15 编辑

进阶篇

这部分主要针对魔音主板音频部分的硬件素质进行了一个评测。

先来看看板载音频的一些细节:
sound core里面就是CA0132了,不过主板上的金属屏蔽层是被焊死在主板上的。
对于一个Codec,加金属屏蔽层是否有必要?我个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sound core.jpg

音频独立部分由一条线隔离开来,在开机之后还会发光哦!
overall.jpg

那到底是如何发光的呢?其实就是靠这些小LED。(我原本以为是内嵌的LED呢)
LED.jpg

最后来看一下nichicon的电容。我倒是觉得选择这电容主要是为了主板配色好看呢。
caps 2.jpg

caps 1.jpg



听感已经说过了,用的东西也都挺不错,那接下来我们就对板载声卡进行一个硬件素质的评测吧。

评测内容:
1,板载Codec自循环的素质
2,使用RME声卡测试板载输出的素质
3,是否存在SRC?SRC影响有多大?
4,超频对板载音频有影响吗?
测试方法为使用对录线进行物理连接,使用RMAA进行测试,记录其相关数值并进行对比。




Test 1:板载 Line-out(下称LO) - 板载Line-in(下称LI) @ 44.1KHz/24bit

RMAA测试结果如下:
internal 24bit 44.1k Spectrum.png
频响曲线

internal 24bit 44.1k dynamic range.png
动态范围

internal 24bit 44.1k noise level.png
噪声水平

internal 24bit 44.1k THD.png
总谐波失真

internal 24bit 44.1k 互调失真.png
互调失真

项目 板载 LO - 板载LI @ 44.1KHz/24bit
噪声水平,dBA -91.8
动态范围,dBA 91.7
总谐波失真,% 0.0096
互调失真,% 0.014
立体声分离度,dB -90.6

这个指标明显比一般Codec的水平还要好一些。不过作为声卡而言,频响曲线是难看了一点。



Test 2:板载 LO - 板载LI @ 48KHz/24bit

RMAA测试结果如下:
internal 24bit 48k Spectrum.png
频响曲线

internal 24bit 48k dynamic range.png
动态范围

internal 24bit 48k noise level.png
噪声水平

internal 24bit 48k THD.png
总谐波失真

internal 24bit 48k 互调失真.png
互调失真

项目 板载 LO - 板载LI @ 44.1KHz/24bit 板载 LO - 板载LI @ 48KHz/24bit
噪声水平,dBA -91.8 -91.8
动态范围,dBA 91.7 91.6
总谐波失真,% 0.00960.0096
互调失真,% 0.0140.013
立体声分离度,dB -90.6-90.2

从这个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音频系统不存在SRC



上面测试结果来看,成绩并不十分理想。
不过可以知道的是,正因为CA0132不过相当于一片Codec,所以其Line-in素质必然不佳,所以接下来我使用RME HDSPe AIO(下称AIO)来测试一下板载LO的素质,以体现其真实实力:


Test 3:板载 LO - AIO LI @ 44.1KHz/24bit

RMAA测试结果如下:
lt1358 24bit 44.1k Spectrum.png
频响曲线

lt1358 24bit 44.1k dynamic range.png
动态范围

lt1358 24bit 44.1k Noise level.png
噪声水平

lt1358 24bit 44.1k THD.png
总谐波失真

lt1358 24bit 44.1k 互调失真.png
互调失真

项目 板载 LO - 板载LI @ 44.1KHz/24bit 板载 LO - 板载LI @ 48KHz/24bit 板载 LO - AIO LI @ 44.1KHz/24bit
噪声水平,dBA -91.8 -91.8 -96.9
动态范围,dBA 91.7 91.6 96.9
总谐波失真,% 0.00960.0096 0.0065
互调失真,% 0.0140.013 0.0085
立体声分离度,dB -90.6-90.2 -95.8

CA0132的LI实力在AIO面前立即原形毕露,频响曲线变平直了不少不说,各项指标也都变好了不少,这也说明板载LO 44.1K的硬素质其实相当不错。



Test 4:板载 LO - AIO LI @ 48KHz/24bit

RMAA测试结果如下:
lt1358 24bit 48k Spectrum.png
频响曲线

lt1358 24bit 48k dynamic range.png
动态范围

lt1358 24bit 48k noise level.png
噪声水平

lt1358 24bit 48k THD.png
总谐波失真

lt1358 24bit 48k 互调失真.png
互调失真

项目 板载 LO - 板载LI @ 44.1KHz/24bit 板载 LO - 板载LI @ 48KHz/24bit 板载 LO - AIO LI @ 44.1KHz/24bit 板载 LO - AIO LI @ 48KHz/24bit
噪声水平,dBA -91.8 -91.8 -96.9-96.9
动态范围,dBA 91.7 91.6 96.996.9
总谐波失真,% 0.00960.0096 0.0065 0.0059
互调失真,% 0.0140.013 0.0085 0.0085
立体声分离度,dB -90.6-90.2 -95.8 -94.5

48K的素质和44.1基本相当,比起CA0132也是一样遥遥领先。



板载音频里面经常会遇到动鼠标、敲键盘、超频、高负载就影响音频指标的问题,那么在G1 Sniper 5上超频是否会影响音频部分的指标呢?为此,我做了如下测试:
(备注:因为haswell的BCLK可以和PCIe频率进行5/5、5/4、5/3和5/2的分频,所以设置125的BCLK时,PCIe频率依然是100,为了让PCIe频率不跑在100,我将BCLK设置成了103,倍频45x,CPU电压1.26v,完成了如下测试)

Test 5:oc 103*45板载 LO - AIO LI @ 44.1KHz/24bit

RMAA测试结果如下:
oc103 24bit 44.1k Spectrum.png
频响曲线

oc103 24bit 44.1k dynamic range.png
动态范围

oc103 24bit 44.1k noise level.png
噪声水平

oc103 24bit 44.1k THD.png
总谐波失真

oc103 24bit 44.1k 互调失真.png
互调失真

项目 板载 LO - 板载LI @ 44.1KHz/24bit 板载 LO - 板载LI @ 48KHz/24bit 板载 LO - AIO LI @ 44.1KHz/24bit 板载 LO - AIO LI @ 48KHz/24bitoc 103*45 板载 LO - AIO LI @ 44.1KHz/24bit
噪声水平,dBA -91.8 -91.8 -96.9-96.9 -97.1
动态范围,dBA 91.7 91.6 96.996.9 97.1
总谐波失真,% 0.00960.0096 0.0065 0.0059 0.0070
互调失真,% 0.0140.013 0.0085 0.0085 0.0084
立体声分离度,dB -90.6-90.2 -95.8 -94.5 -94.6

超频后的成绩和超频前的差别不大,基本可以断定,在G1 Sniper 5上,无论如何超频,对板载音频的影响都不大。
这也从指标上说明,将音频部分单独分离出来的意义也确实还是有的。



Test 6:oc 103*45板载 LO - AIO LI @ 48KHz/24bit

RMAA测试结果如下:
oc103 24bit 48k Spectrum.png
频响曲线

oc103 24bit 48k dynamic range.png
动态范围

oc103 24bit 48k noise level.png
噪声水平

oc103 24bit 48k THD.png
总谐波失真

oc103 24bit 48k 互调失真.png
互调失真

项目 板载 LO - 板载LI @ 44.1KHz/24bit 板载 LO - 板载LI @ 48KHz/24bit 板载 LO - AIO LI @ 44.1KHz/24bit 板载 LO - AIO LI @ 48KHz/24bitoc 103*45 板载 LO - AIO LI @ 44.1KHz/24bitoc 103*45 板载 LO - AIO LI @ 48KHz/24bit
噪声水平,dBA -91.8 -91.8 -96.9-96.9 -97.1-97.1
动态范围,dBA 91.7 91.6 96.996.9 97.197.1
总谐波失真,% 0.00960.0096 0.0065 0.0059 0.00700.0057
互调失真,% 0.0140.013 0.0085 0.0085 0.00840.0083
立体声分离度,dB -90.6-90.2 -95.8 -94.5 -94.6-94.9

我观察到44.1KHz在超频时,噪声和谐波失真的两声道差别比较大,不过经过48KHz的测试结果,基本可以断定是测试误差。



总评:
通过试听和指标测试,我基本可以给G1 Sniper 5魔音主板做如下一些描述:

1,虽然仍存在各种缺点,但是板载音频的听感较之现有Codec解决方案有很大提升;
2,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将声卡的设计方案融入到主板之上,实属不易,成本也很高,对于G1 Sniper 5来说可能尚好,对于M5来说就更不容易了,大家一定要看到这部分的价值。
3,个人断言,这张板载音频足以替代市面上500元(甚至大部分千元)以内的独立声卡,而对于其他一些“高端”声卡(类似采用CA0132方案的创新Sound Blaster ZxR),其实也基本可以替代了。
4,板载音频的可玩性得到了补充和提升,尤其适合普通使用者和PC音频入门级玩家尝试。不过目前还只局限于G1主板上,希望有一天能得到普及。
5,一些创新(或者说是改进),例如音频部分分离,OP分立供电,还是在不断起着积极的作用,在CPU不给力的情况下,给升级平台多了一个理由。
6,音频这条路目前还是处在on the way的状态,虽然从G1 Sniper 3/M3到现在的5/M5有了不小的改进,但是对于设计和宣传,还是需要更多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个人以为,以驱动中低阻耳机和2.0音箱为本,附加一定驱动高阻耳机的能力,这样可能更能match普通和入门级用户的需求。

最后希望主板厂商们都能不断拿出更多的好功能给我们这些DIY玩家,也为DIY市场注入更多的强心剂。

全文完。   
donnyng 发表于 2013-6-17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yeyaohua 发表于 2013-6-17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的路过。。。。非专业的估计也看不懂- -#
buick5000 发表于 2013-6-17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啥好搞了,只能搞搞板载声卡了。再怎么搞也没独立声卡给力,再说价格也上去了。。
sanna 发表于 2013-6-17 07:29 发自PCEVA移动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对比下hd和老虎卡的评测后发现还行。
期待与rog combo 卡的对比。

点评

我没有。找石头要去。呵呵。  发表于 2013-6-17 09:22
求借ROG combo卡  发表于 2013-6-17 07:59
liaobot 发表于 2013-6-17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狗耳听不出差别很小的音频(倒不如说没了解过着方面知识)。
grd125 发表于 2013-6-17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为什么 频响曲线在低频和高频抖动甚多。。。完全不像是声卡的曲线,有点像随身设备的曲线了。。。
sohueasy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grd125 发表于 2013-6-17 07:33
不知道为什么 频响曲线在低频和高频抖动甚多。。。完全不像是声卡的曲线,有点像随身设备的曲线了。。。 ...

因为你看的一般的评测是RMAA的原图(没有放大),而我给放大了。

你可以看到那些波动其实只有0.x个dB,实则很小。
sohueasy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yeyaohua 发表于 2013-6-17 02:02
不懂的路过。。。。非专业的估计也看不懂- -#

太专业了吗?我还尽量保持简单易懂希望大家都能看懂呢。。。
sohueasy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uick5000 发表于 2013-6-17 06:56
没啥好搞了,只能搞搞板载声卡了。再怎么搞也没独立声卡给力,再说价格也上去了。。 ...

其实5相对于3价格变化不大,M5比M3贵也是有其他原因的,例如PCB层数、用料等等,提升都很大。
waterdq1004 发表于 2013-6-17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木耳多 个人听觉的差异性存在 肯定会有一定的区别

点评

听音喜好会不同,素质指标基本是统一的。  发表于 2013-6-17 09:34
subterrestrial 发表于 2013-6-17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给力的评测,只是专业方面的我看不懂
小夜叉 发表于 2013-6-17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玩老虎卡ST用过三颗49720金封,627AU也搞过,看了一下评测觉得板载做到这个程度一般PCI的独立声卡买的必要不大了,老虎卡也就耳放好点驱动600欧的耳机达到能听,千元独立声卡数码味还是太重,国产3000多的解码器这点都要好不少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跃度 +5 收起 理由
sohueasy + 5 +1

查看全部评分

dpgisdpg 发表于 2013-6-1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是很好,可惜音频基本不懂
wanfeng304 发表于 2013-6-1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sohueasy 发表于 2013-6-17 01:27
进阶篇

这部分主要针对魔音主板音频部分的硬件素质进行了一个评测。

太专业了,支持这样好的文章
luanbu1999 发表于 2013-6-1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太牛了。看了一半,后边看不懂
nighttob 发表于 2013-6-1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板子可以换运放。要没写清楚的话我还以为是Spi Flash。
同质化的今天有点创新是不错,就怕这玩意还是会被当成鸡肋。

耳朵里有背景噪音的表示,声卡能出声就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