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闪迪X110与Ultra Plus SSD评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neeyuese 发表于 2013-4-22 1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85389|回复数:93








Sandisk闪迪是全球知名的闪存存储卡制造商,《财富》500强与标准普尔500指数企业。闪迪和Toshiba东芝合资兴建有晶圆工厂,拥有自主NAND颗粒资源。与存储卡领域的高市占率不同,闪迪在固态硬盘市场上一直比较神秘。近日PCEVA收到了3张来自闪迪的固态硬盘产品,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闪迪的固态硬盘产品分为企业级(SAS/PCIE)、商用级、家用消费类3种。其中消费类产品又包括Extreme至尊极速系列、Ultra Plus至尊高速系列和不带标识的普通产品。另外还有专用于缓存加速用途的ReadyCache产品。

本次测试的3张产品分别为商用级的闪迪X110 128GB、消费类的闪迪Ultra Plus 128GB和闪迪Ultra Plus 256GB。



闪迪X110 128GB正面



闪迪X110 128GB 背面



闪迪Ultra Plus 128GB与Ultra Plus 256GB正面相同



闪迪Ultra Plus 256G背面



闪迪Ultra Plus产品附送了7mm转9.5mm厚度的塑料垫圈

硬件拆解:

3张盘的硬件拆解基本相同,256G型号在PCB板的背面多了两颗NAND闪存颗粒。



内部迷你的PCB电路板,尺寸约为44mm*40mm



3块盘的PCB正面总体布局相同



128GB容量的Ultra Plus和X110的PCB背面都有两个闪存的空焊位



Ultra Plus 256G的PCB背面多了2颗NAND闪存颗粒。19nm MLC,单颗容量64GB。支持ABL特性,能够提升写入性能。
3块盘的PCB正面总体布局相同


ABL架构的解析:

ABL全称(All bit line),意思是在MLC的每根位线上都有连接到检测放大器,而检测放大器则是和页缓存互联的,所以可以单双页同时传输数据,因此这个技术能够大量提升MLC的写入性能。(之前的MLC架构是单/双位线共享单个检测放大器)



如图所示,沿用此技术后,56nm的MLC的理论写入速率甚至提高了3.4倍,当然随着如今闪存接口速率的提高,这个差距在逐渐缩小,不过2倍还是有的。



3张盘的主控均为Marvell 88SS9175。9175是9174的低功耗版本,封装体积也更小,多出现在mSATA产品上,只支持4通道。



X110 128GB和Ultra Plus 128GB使用的三星DARM缓存,型号为K4T51163QJ-BCF7,容量64M,运行速度为DDR2-800 6-6-6.



Ultra Plus 256GB使用的三星DRAM缓存,型号为K4T1G164QF-BCF7,容量为128MB,运行速度为DDR2-800 6-6-6.

从上面的几张图片可以看到,无论是X110还是两张Ultra Plus的SSD,闪迪都在主控以及DRAM缓存BGA芯片的四个角上使用了灌黑胶的做法,这样可以减少冷热循环导致锡球脱焊的机会。

X110 128GB基本性能测试:

测试平台:
CPU:I5 3570K OC4.5Ghz
主板:技嘉Z77X-UD3H
内存:美光 DDR3 1600 4GB
SSD:浦科特M5Pro 128G(系统盘)
          闪迪X110 128G(测试盘)
          闪迪Ultra Plus 128/256G (测试盘)
电源:海盗船AX760i
散热:猫头鹰NH-D14

AS SSD Benchmark



CrystalDiskMark



默认不可压缩数据模型与全0完全可压缩模型的成绩基本相同,主控没有压缩能力。

性能一致性测试:

性能一致性测试目的是检验SSD在重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稳定度。SSD不仅要有漂亮的平均IOPS性能,更需要同时具有稳定的IOPS,尽量减少突发的低IOPS时间点。



测试在有分区条件下使用IOMeter进行4K随机写入,队列深度32,持续时间2000秒,每秒记录IOPS值。



留出19GB OP空间,再次重复上面的测试,总体来说闪迪X110的性能一致性表现较好,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

压力测试:



使用IOMeter进行4K QD32随机写入,无文件系统。3.75小时后IOPS为3680。

建立分区并执行快速格式化以进行全盘Trim,然后再次删除分区,重新进行HDTune写入测试来查看Trim执行效果:





Trim指令发挥作用,效果良好。

3张盘的PCMARK 7成绩:



PCMARK 7 - Sandisk Ultra Plus 128GB



PCMARK 7 - Sandisk Ultra Plus 256GB



PCMARK 7 - Sandisk X110 128GB,3块盘的成绩属于中端SSD水准。



QD读取测试上,可以看出256GB比128GB的有小幅度提高,总体来说都是稳步上升的,而且没nCache影响。



QD写入上,可以看出表现最好的是QD2下,大容量的情况比低容量好,因为OP空间大一倍的关系,并且得知nCache在QD4的情况下跟不上缓存刷新的节奏了,所以QD更多后性能反而下降,因此说这块盘适合家用环境,不适合对写入请求高的服务器压力环境。

nCache特性分析:



闪迪SSD的nCache也是一种SLC模式。主控配合小容量的DRAM缓存,而部分NAND空间使用SLC模式进行编程,作为更大容量的缓存使用。

nCache的秘密就在于把部分MLC当做SLC来操作,达到SLC的高写入性能和接近的耐久度,然后在后台再把SLC模式的缓存数据写入到MLC上去。一般来说,把MLC配置成SLC缓存的做法有2种。

1.        固定缓存模式:在MLC中划分出特定的区域用作SLC缓存,这样就规定了这部分缓存必须以SLC模式操作,另外剩下的存储部分则必须以MLC模式操作。
2.        混合缓存模式:允许MLC的存储介质在不同的时间段实时切换成SLC模式或者保持MLC模式操作。

两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简单来说,固定缓存模式复杂度相对低点,由于提前做了SLC和MLC模式分配,也就不用管理检测当前操作模式的信息,但是效率和耐久度没法做最大优化;混合缓存模式复杂度高,更容易出问题,但是却能够把效率和耐久度做最大优化。

闪存中的缓存操作过程:主机请求数据写入-》数据写入SLC模式缓存-》在闲置时间后台写入MLC或者当SLC模式缓存被填满时则必须强制写入MLC并释放SLC模式缓存空间。



这个过程中,从SLC模式缓存写入到MLC的速度会显得非常慢。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为了提高效率并尽可能减少写放大和不必要的垃圾回收开销,一次SLC模式缓存刷新的最好是整个BLOCK的数据。这样传输完一整个BLOCK的数据后就可以直接擦除SLC模式缓存中的数据。因为SLC缓存毕竟不是DRAM,要释放的话也必须擦除整个BLOCK。

除了上面这点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是,如果不这么一整个BLOCK的做,而是将数据一个个复制到MLC上,就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当前数据在闪存中出现多次(因为还没有擦掉备份),当前数据出现在2种不同操作模式的缓存中,映射表指向数据页的管理指针没有被更新,不能正确的反应当前存储系统的状态等等。因此架构设计会首选优先完成整个BLOCK的刷新操作,在更新整个BLOCK的时候,不会接受主机的任何请求。

Ultra Plus与X110的区别:

从硬件拆解以及性能测试来看,Ultra Plus 128GB与X110 128GB几乎没有差别。唯一可见的区别体现在固件版本以及SMART信息上。X110的固件版本为X211222,Ultra Plus的固件版本为X211200,两者皆为各自的最新版本。

闪迪自家的SSD工具箱Sandisk SSD Toolkit可以方便的查看SMART属性及定义。



X110的SMART定义相比Ultra Plus多了三项:B8(无法恢复的错误)、E8(可用的预留空间)和E9(介质损耗指标)。



更丰富的SMART信息是作为商用级产品X110的特点。能够提供更多SSD使用状况信息,方便用户避免可预见的故障。

本次测试的3张盘AS SSD Benchmark成绩对比:



总结:

闪迪Ultra Plus以及以其为基础的商用型号X110,在总体性能表现上属于主流水平,搭配了Marvell 9175 “梵高Lite” 4通道节能型主控,缓存的使用量上也加以限制,使得功耗能够控制在较低的水准,结合闪迪多年闪存卡经验,非常适合移动设备,尤其是高端数码影音产品。闪迪自家的19nm MLC颗粒支持ABL特性,实现了持续写入速度的翻倍,满足了用户日常高速持续写入需求,而专利的nCache算法在闪存卡领域上沿用多年,技术成熟的同时也帮助闪迪在SSD上进一步提升了突发随机写入性能,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此款闪迪的SSD设计不是为了跑出极限的IOPS,而是尽可能贴近纯家用的使用环境。闪迪做为全球不多的NAND颗粒生产厂之一,良好的颗粒品质是绝对有保证的,全国联保的售后保障也让消费者选购放心,给产品增加了不少吸引力。






--------------分割线 -----------------------

回答下13楼和28楼网友的疑问:



我画了张图,如图中所示,我稍作解释。

1. nCache其实是用MLC模拟SLC的方式做为不怕掉电的缓冲区,经过之前的评测得知,nCache区只会缓冲随机数据(即使这个数据是1MB大小,但是只要是随机的,它就缓冲),相反不会缓冲持续数据(即使这个数据只有4KB,也不缓冲)。

2. 综上所述,用MLC模拟SLC后,耐久度根据理论可以上升n倍以上,间接的等于是一层“防护盾”的形态。闪迪用这层“防护盾”来抵御最容易增加写放大和消耗性能的随机写入。

3. 等到“防护盾”吸收了这部分难处理的数据后,再通过后台释放到“后勤部”,这个释放动作是后台的,用户不会有任何感觉,而且这个释放是持续的,也就是说写放大能够被控制在最小范围,使得“后勤部”在之后的垃圾回收中也能够处理的更轻松,减少了写放大。

那么到底这个nCache是增加了写放大还是降低了写放大呢?不好说,我只能说闪迪巧妙的在没有物理分层(物理上非SLC和MLC 2种颗粒)的架构上进行了逻辑分层(逻辑上确立了SLC/MLC的分层和职能)。等于是用盾牌(nCache)去防御敌人(主机请求)最猛烈的进攻(随机),理论上来说是一种保证一定性能(针对家用级)和提高耐久度的做法,如果他的盾牌(nCache)还是可以动态切换的(之前说过的混合缓存模式),那么就能把“盾牌”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当然实际闪迪如何做的我这里不得而知。

那么可能还有网友会说,OCZ的产品也用了SLC Cache模式啊,但是我要说这里有很明显的区别,OCZ是不管持续还是随机都是先往SLC Cache里塞,而且是不塞满不罢休,后台则很激进的进行垃圾回收,标称性能又是SLC Cache的速度,这种非常不理性的做法和闪迪的nCache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真的要说nCache和谁接近的话,我觉得和三星840的TLC模拟SLC Cache很接近,TLC的闪存编程非常复杂,如果完全按照公式样的编程操作需要消耗大量的SRAM/SDRAM,明显是得不偿失的举动,而且更容易出错,所以三星划分了SLC Cache的区域来缓冲速度,间接的降低了缓存消耗,同时很准确的找出了一个平衡点(这点闪迪的nCache没做到),使得用户看上去TLC的速度就应该是这样的,根本不知道原来三星已经加了层SLC Cache在里面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测试超级详尽!! 赞一个!  发表于 2013-4-22 21:22

评分

参与人数 4活跃度 +20 收起 理由
bublues + 5 很给力!
liaobot + 5 数据无价
SKanAero + 5 很给力!
SSD考察团 + 5 好Q

查看全部评分

2#
SKanAero 发表于 2013-4-22 17:53 | 只看该作者
从专业领域到家用全线产品都有了......
nCache这项技术很不错,浦科特又多了一个对手
3#
旭zz 发表于 2013-4-22 18:41 | 只看该作者
闪迪 SSD 不会出现“意外断电导致不认盘”?
不会出现 “8M 门“?

为什么 美光SSD 反而有这些问题

4#
SKanAero 发表于 2013-4-22 18:59 | 只看该作者
旭zz 发表于 2013-4-22 18:41
闪迪 SSD 不会出现“意外断电导致不认盘”?
不会出现 “8M 门“?


应当是品质把控不同吧,毕竟SanDisk主要做OEM市场。
5#
Gaboy 发表于 2013-4-22 19:27 | 只看该作者
高清拍摄专用的吗?感觉好专业的样子。
6#
SKanAero 发表于 2013-4-22 19:33 | 只看该作者
Gaboy 发表于 2013-4-22 19:27
高清拍摄专用的吗?感觉好专业的样子。

Blackmagic Production Camera 4K摄像机可以用SSD作为存储介质,而且还有Thunderbolt接口,去年广电展见过,当时没注意使用的是什么SSD,这才刚知道用的是SanDisk的......
7#
XEON16 发表于 2013-4-22 19:4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要顶
8#
badaa 发表于 2013-4-22 21:2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UP128还在堆灰,从650涨到750.。。。。
9#
code_tracker 发表于 2013-4-22 21:31 | 只看该作者
旭zz 发表于 2013-4-22 18:41
闪迪 SSD 不会出现“意外断电导致不认盘”?
不会出现 “8M 门“?

请问是谁说的呢? 这个说法值得商酌。
新产品,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0#
code_tracker 发表于 2013-4-22 21:34 | 只看该作者
badaa 发表于 2013-4-22 21:27
我的UP128还在堆灰,从650涨到750.。。。。

刚查过,价格在国外一直还是在650的水平啊!
这个升价是国内炒货导致的吧??


11#
einstein86 发表于 2013-4-22 21:5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东西看起来不错。就是为什么这样这样做小pcb的产品?这样性能不是影响比较明显的么。还是为以后做更大容量的产品留下空间。
12#
沉墨 发表于 2013-4-22 22:35 | 只看该作者
pcb好小!!

不过产品不错诶!
13#
佩涅罗佩 发表于 2013-4-22 22:59 | 只看该作者
想请教下浴室,nCache这机制,对写放大的影响,是好还是不好呢?

另外ABL架构,只要用闪迪和东芝颗粒,就都一定能用到?
14#
SSD考察团 发表于 2013-4-22 23:21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这种类似MSATA的双片大容量设计,是不是闪存故障率比8片要低,好像成本也高点?
刚随便搜了一下,原来hynix也出了SSD
15#
hechengg 发表于 2013-4-22 23:3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PCB应该本来是半高mSATA的?

点评

1.8寸半高,有些笔记本会用到  发表于 2013-4-23 08:25
16#
nighttob 发表于 2013-4-22 23:3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PCB就觉得这个壳其实可以再简约一点……
而且SATA TX和RX那两对走线也印象深刻
17#
SSD考察团 发表于 2013-4-22 23:50 | 只看该作者
而专利的nCache算法在闪存卡领域上沿用多年

多年?挺牛啊
18#
sunweird 发表于 2013-4-22 23:59 | 只看该作者
请教浴室,在性能一致性的测试中,IOMeter怎样把每秒的IOPS值都保存下来啊
我用IOMeter跑测试记录的result.csv文件中,只记录了每分钟最后一秒的IOPS值
19#
Ramaxel 发表于 2013-4-23 00:08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还是很喜欢sf主控,sf3000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崩出来,曾经拥有闪迪,顶了
20#
大D来了 发表于 2013-4-23 00:12 发自PCEVA移动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要看技术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