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开启左侧

[讨论] 换个角度看SSD耐不耐操

  [复制链接]
neeyuese 发表于 2012-7-2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FlankerWang 发表于 2012-7-26 01:08
这个只是最坏情况下吧?不然Intel用SF的主控,520的放大还这么大


那个是510,不是520.

这张图里没有sandforce主控的SSD,另外这张图的数据水分很大,只能作为参考。

具体如何我这2天会专门开贴分析的。

Anandtech的回复:

The method we use was disclosed by a big SSD manufacturer a few years ago. It does not rely on SMART or power consumption, and it can be run on any drive.

If we revealed the method we use, we would basically be giving it out to every other site. Tech industry is quite insolent about "stealing" nowadays, getting content from other sites without giving credit seems to be fine by today's standards.

Also, our method is just one way of estimating worst case write amplification.


我初步设想他们只是这么测的:

empty drive write speed / worst case drive write speed = WA
大D来了 发表于 2012-7-2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kammingou 发表于 2012-7-25 20:35
不超频用户表示ssd很稳定,很耐操

您还没开始艹呢
James007ss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kinno 发表于 2012-7-26 10:49
007,intel的520和330的写入放大可以精确从smart读出,toolbox就能看
http://we.pcinlife.com/thread-19471 ...

哈哈,果然说的520么,SF盘应该都有这2个数据,也就是说都能大致的计算WA,但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实际的WA不是这么轻易能计算出来的,我目前所知也仅是,计算精确的WA,会涉及非常复杂的计算方式和很多相关数据。

在我来看,普通用户如果确实关心自己的SSD寿命还剩多少,直接参考官标剩余寿命数据会更直接和方便。这些相对更详细的数据,还是属于我们这帮爱好者才会关注的。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2-7-26 13:03 编辑
James007ss 发表于 2012-7-26 10:40
我前面文字表达得不太好,可能让你产生误会,这个抱歉,我修改了下。

不过我这里想再强调的是,马牌主控 ...


intel SSD的SMART提供的E1 E2 E3 E4参数可以详细计算一段时间内的SSD写入和读取负载,再结合E9的磨损百分比和颗粒PE数,可以计算出一段时间内的写入放大。关于intel ssd的SMART参数的解释,intel ssd toolbox帮助中就有写,其官方网站有也有写,而且intel给商用用户的SSD解决方案中,测试用户实际应用对硬盘的写入负载,以提供优化SSD的方案就是以这些参数来让用户做相应优化的。
http://code.google.com/p/hddguardian/wiki/Intel_SMART_attributes
http://www.intel.com/content/www ... -specification.html

E1
主机写入

原始值报告主机系统写入的总扇区数。主机每写入 65,536 个扇区,原始值将增加 1。

E2
计时工作负载,介质磨耗

测量 SSD 发现的磨耗(自重置计时工作负载计时器起,属性 E4),作为最大额定周期的百分比。

E3
计时工作负载,主机读/写比率

I/O 操作为读操作的百分比(自重置计时工作负载计时器起,属性 E4)。

E4
定时工作负荷计时器

测量从工作负荷计时器启动开始的运行时间(分钟数)。


E9
媒体磨损指示器

报告 NAND 媒体的循环次数。此标准化值从 100 到 1 线性减少,而平均擦除周期计数从 0 增加到最大额定周期。虽然设备有可能发生重大损耗,但一旦标准化值达到 1,数字将不会再减少。



例如我的160G硬盘在两个月内E1显示写入了5T数据,实际工作负载由E2计算显示消耗了1%的磨损(E2/1024 %),官方标称的5000P/E颗粒,换算得实际颗粒写入磨损了160G*5000*1%=8T,那么这两个月内的写入放大就是8T/5T=1.6

PS: E2的计算出来的磨损值精确到0.001%

上面的写入放大数值已由我手中的某台服务器7X24跑数据库验证,确实可以计算出比较精确的写入放大值,如果计算出来的写入放大过高导致寿命期望值减少,我可能会买更大的硬盘然后加大OP到20%以上.
kinno 发表于 2012-7-26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no 于 2012-7-26 11:36 编辑
James007ss 发表于 2012-7-26 11:02
哈哈,果然说的520么,SF盘应该都有这2个数据,也就是说都能大致的计算WA,但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实际 ...


你的意思是cdi里面hostwrite和total nand write也不是精确的?我觉得sf有压缩算法,反而好提供wa数据一点,把主机发送的请求写入量除以实际nand写入应该就是平均写入放大了。但是这也只是平均



不好意思007,我想我应该是完全搞错了wa和sf主控的压缩的本意,抱歉,我上面说的显然是不对的。
没办法,早上没吃饱饿晕了,中午吃顿饭再探讨
lzbean 发表于 2012-7-26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j大~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2-7-26 13:33 编辑
James007ss 发表于 2012-7-26 11:02
哈哈,果然说的520么,SF盘应该都有这2个数据,也就是说都能大致的计算WA,但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实际 ...


同样,我再贴一个intel ssd根据SMART中的E2来计算写入放大的例子:
http://www.tomshardware.com/revi ... chmark,3124-11.html

所有intel 的ssd都提供E2的参数(跟主控无关),可以说这是计算intel ssd写入放大的利器,其它厂商没见过这么开放的。
cnne 发表于 2012-7-26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觉得浦科特的严谨,所以买ssd才作为优先选择的
James007ss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3:29
同样,我再贴一个intel ssd根据SMART中的E2来计算写入放大的例子:
http://www.tomshardware.com/reviews ...

这么说吧,Intel确实是有提供相关数据给用户自行计算WMI的消耗和自身使用环境下的WA,但它针对的其实并非我口中说的民用环境用户,而是商用、企业用户。我解释下我口中的民用环境,指的是一般的家用和公司办公室电脑的使用环境,并非特定的工作站或服务器的使用环境。

在非民用的特定使用环境,数据类型和应用都是比较一致,并且变化不大的,因此用你说的方法,用户可以自行参考判断SSD的寿命及WA是否适合自己的需要,如不适合,再进行针对性的措施改善。

但在我说的民用环境下,数据类型和用户的应用变化因素极多,就算用上面的方法来计算WMI消耗和WA,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收集数据素材才可能最终得出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而且若用户之后突然大幅改变使用习惯,那前面得到的这些数据,参考价值就几乎都没了,要重新来收集计算过。如2个用户之间使用习惯有相当的差异,那这些计算得出的数据也是不通用的。

ANAND那个图表,计算方法没公布、测试方式也没公布,说的话差不多就像OCZ在FACEBOOK说的那句信者恒信一样,正是因为我说的这些原因,让我认为那个WA图表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ker 于 2012-7-26 14:48 编辑
James007ss 发表于 2012-7-26 14:01
这么说吧,Intel确实是有提供相关数据给用户自行计算WMI的消耗和自身使用环境下的WA,但它针对的其实并非 ...


只要厂商提供这个计算的参数,民用的玩家照样可以测自己写入负载,只不过因为平时压力小,情况复杂所以需要延长测试时间,比如说我上面用了两个月来测自己的SSD使用习惯,这对于以后更长时间的使用SSD是有帮助的,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而没有提供这些参数的厂商就无从这样计算了,只知道我一共写入了多少G的数据或多少PE,却不知道真实的写入放大导致实际的颗粒磨损了多少G,这可能会导致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用户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家里用光纤宽带的24小时下载机)只写入了不到标称PE的容量后,SMART也显示正常,实际内部早就把PE写完了的情况,这时SSD突然挂了(比如前不久那个在标称PE左右写挂的OCZ跑分王),最终导致用户在无警觉下的数据丢失,虽然有3~5年的保修,但是数据无价.......

我想厂商给的数据越透明,那么我们使用时就越心里有数,例如intel这样的公开更多的参数.
neeyuese 发表于 2012-7-26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6:18
只要厂商提供这个计算的参数,民用的玩家照样可以测自己写入负载,你说是不是,只不过因为平时压力小,情 ...

你说的没错,不过由于每家厂的算法不同,而且SMART的元数据就在算法里的赋值,再通过接口出来给用户查看(定义ID),所以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来测试。

对于有一个固定规律操作习惯的平台来说,是可以按照你这么测试来计算写放大的。但是很多家庭用户自己的操作习惯不固定,比如最近放暑假在家时间多了,就狂下电影,玩网游,过2个月没空玩了就玩玩单机游戏,对SSD的磨损是不同的,这样也算不出来到底这颗SSD何时用完磨损。再说了,我不认为家用能把当前的主流SSD写挂,那些写挂的盘大多建立在故意写挂的基础上的。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neeyuese 发表于 2012-7-26 14:52
你说的没错,不过由于每家厂的算法不同,而且SMART的元数据就在算法里的赋值,再通过接口出来给用户查看 ...

嘿嘿,对于比较扣门的公司来说,用民用的SSD来做商用,能不能提供这些参数就比较重要了,像intel看到很多公司为了省成本直接上320系列的SSD,于是上门服务时直接把320的那些参数怎么使用来为实际应用做优化,怎么测试,最后OP多少最好都给详细的参考文档,在民用的320系列ssd上这么好的服务都没的说啊......
neeyuese 发表于 2012-7-2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cocker 发表于 2012-7-26 17:12
嘿嘿,对于比较扣门的公司来说,用民用的SSD来做商用,能不能提供这些参数就比较重要了,像intel看到很多 ...

用320做服务器应用的确实很多,其实大多数是不懂造成的,320并不一定适合那种应用环境。
19098860 发表于 2012-7-2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的mac mini,机箱上可以烤鸡蛋。不知道里面多少度。这样的环境可以用ssd么?
绮贞 发表于 2012-7-26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m2p都那么耐操,看来m3心里很舒坦啊
efgking01 发表于 2012-7-26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准备给家里的小黑换SSD
DaKid 发表于 2012-7-2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超频了,就别怕操烂了~
z496834134 发表于 2012-7-2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必要纠结这个 你再怎么用在下一代SSD出现之前 正在使用的SSD是不会坏的
fxpowerchu 发表于 2012-11-1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超频自然就不会有问题,话说现在还玩超频都很少了,几乎是非主流了。
fy_gg 发表于 2013-5-7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