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2019年度行业回顾与优秀产品评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点击数:7880|回复数:18
以下内容为团队创作,CPU、主板、显卡、内存部分由RoyalK撰写,GPU、外设由橙黄鼠标撰写,固态硬盘由neeyuses、Essence撰写,电源部分由mufasa撰写,最后由石头汇总并添油加醋。

2019年是堪称AMD年。AMD成了整个PC行业中最耀眼的明星,在多个领域大杀四方,股价彪涨,苏姿丰女士荣登全球最佳CEO。Intel在咄咄逼人的攻势下,相比起来应对乏术,10nm工艺仍然无法推向桌面级,没有推出任何值得赞赏的决策。回溯历史才能预测未来,我们这就来梳理去年PC里主要产品的发展脉络。

CPU
风水轮流转。AMD发布基于7nm的Zen2架构取得了大成功,锐龙3000系列和第三代线程撕裂者的上市,让消费者和行业客户在CPU的选择面上一下子就扩展开,也让AMD在过去的一年市场份额再一次回到了Athlon 64时代才有的40%。反观Intel这边就不乐观了,主要是受困于10nm制造工艺表现不理想,出现这个局面很大程度也是因为Intel把14nm“优化得太好”,导致自己的新产品新工艺无法超越,从而进入死局。所以,Intel在2019年无法拿出新产品以应对AMD Zen2架构CPU,只能继续榨干现有产品的潜能,提升频率,或者降价,哪怕是2020年将推出的Comet Lake也只是继续增加核心数而已,不被看好。

拉大时间尺度,我们可以发现更多。从酷睿、推土机的多年积累后,PC CPU架构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追求高频率演变成了增加核心数、线程数。但这需要软件方面的重度配合。值得欣慰的是,软件业总算跟上了这个步伐,操作系统越来越成熟,各种软件对多线程的调度也越来越平衡,一核有难多核围观的局面在最新的游戏大作与生产力工具软件上不再出现。PC计算能力的突飞猛进的同时,也促使电脑应用层面更多元化,消费者对高性能的需求越来越强劲。我们认为以下两款处理器值得推荐。

1、Ryzen 9 3900X,12核心CPU,性能和功耗表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价格也比较亲民,无论游戏玩家还是生产力工具都非常适合。


相关评测链接:http://www.pceva.com.cn/article/4269-1.html

2、Ryzen 5 3600X,搭配主板和16G内存可以做到2500元拿下,非常超值的六核平台,并具有超线程,游戏、设计两不误,性价比首选。



相关评测链接:http://www.pceva.com.cn/article/4325-1.html

GPU
NVIDIA在2018年发布了RTX显卡后,无论是性能提升程度,还是游戏厂商对RTX的响应程度,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019年NVIDIA的主要工作是提升良品率和完善中低端产品线,技术上没有大的突破。NVIDIA在中低端和高端产品线采用了两种不同策略,高端以“RTX”命名,配备RT核心和Tensor核心;中低端以“GTX”命名,砍去RT核心和Tensor核心。两种不同的产品策略,暴露出NVIDIA试图将一项技术名词打造成品牌的雄心。NVIDIA在4月份还开放了“GTX级”的光追效果,让GTX命名的显卡也能开启光追特效,但老实说这开了还不如不开,GTX 1080 Ti开低效光追,帧数直降40%,其他的GTX显卡更加惨不忍睹,这就比较尴尬了。更为残酷的事实是,RTX并不具备完整的光线追踪特征——仅仅支持反射——光的折射、衍射等其他特性并不支持。简单说,RTX不等于光线追踪,只是NVIDIA自家的一项能实时光线反射的技术,因此业内对此并不是很买账。Crytek发布的光线追踪demo结尾,醒目的“ON AMD VEGA”就是表达了如此的态度。

当然,RTX在影视后期领域还是有一席之地的,大幅节省影视剧尤其是动画制作的时间。只是现在能否用于游戏,行业内对此还是普遍持保守态度。索尼将在2020年底发布的PS5,则是明确说明硬件支持光线追踪加速,但却用的是定制版RDNA GPU架构。考虑到索尼在游戏领域的领导地位,也许现在的一切争论,在PS5首发游戏上就能得到答案了。我们在B站开辟的3D图形学视频对光线追逐这一技术有详细的分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这里:
https://space.bilibili.com/245604540/channel/detail?cid=71477

本站跟国内专家也有合作,提供了实时光线追踪的demo下载。这是国内科技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算法,并已在多个工业项目上成功落地,2020年也会跟PCEVA合作推出一个支持该光追算法的3D引擎,业内从业者可持续关注。


反观AMD这边,2019年大动作频繁,先是发布了RDNA架构的新显卡,这是继2011年GCN架构以来最大的架构更新,同时在驱动程序上下了很大功夫,无论是软硬件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5700XT没有能取得性能之王的宝座,但AMD在GPU架构革新上投入的研发力度却有目共睹,RDNA架构对开发者来讲也更加开放,未来的发展空间也被大家看好。从6月至今更新的数款RDNA架构显卡,表明了AMD对游戏显卡的决心,之后又公布RDNA 2架构的产品路线图,Navi20大核心的GPU也正在路上,即将在2020年推出,并且通过RDNA架构和Zen 2架构以及7nm工艺的布局,拿下了微软Xbox Series X以及PS5的订单,足已体现出市场对于RDNA 架构和Zen 2架构的认可。同时,我们也发现AMD的营销策略变得更为积极,索尼、微软相继透露下一代主机规格采用AMD芯片的新闻,是AMD股价增长不可或缺的推手。

PC中最重要的两个计算芯片就是CPU与GPU,分别由Intel与NVIDIA在10年代各自称霸。这个延续了10年的格局,会不会在进入20年代后得到改观,则是我们今年重点关注的趋势。一家企业同时挑战两个领导地位企业,也实属难得一见的大阵仗。

主板
在2015至2018年,Intel连消费者带主板厂一起坑,更新芯片组节奏很快,同为Skylake架构的CPU,为了互不兼容,对应芯片组从100系列拉到300系列,具体芯片组型号十余款,据不完全统计每家厂商在过去三年内都推出了不下150款主板型号。加上2017年之后AMD两年两代AM4主板的介入,主板厂商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大量新的主板,让研发人员压力很大,没有办法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任何一个产品线上。导致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主板行业的发展出现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局面,所有的营销焦点都在实用性不高的噱头上(如电竞元素、RGB灯光等),技术层面明显可见细节粗糙,能对比的焦点也就只存在于某些型号在设计上是否能满足CPU超频的使用需求(例如供电够不够,内存超多高)或BIOS是否有bug等。当然,技术对比上再怎么互相伤害,也基本影响不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与使用,只是在DIY圈内那些爱折腾的玩家谈资而已,且仅限于某些特定型号的几款产品,对品牌整体市场销量影响并不大。



2019年,Intel新品乏力,也导致对应的芯片组推出速度放缓,下游主板厂商却得松了口气。今年真正意义上的新品只有AMD的X570和TRX40两个新芯片组,并且BIOS方面AGESA包养了一半以上的工作量,所以主板RD“忙不过来”的情况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我们看到各家的X570主板规格都有比较大的提升,并且细节、BIOS也做得较好,并没有出现新技术的引入导致产品不可用的严重bug出现,主板整体品质也并没有随着销量的下滑而下滑,过去这一年各大厂商没有出现同一型号大面积可复现故障的情况,同时主板花里胡哨的功能也有停止增加的趋势。



说到购买的选择,秉承CPU奖项都给了AMD处理器,那么主板的选择也只能从AMD芯片组中挑选了。单独拿X570主板来讲,PCIE4.0的加入使得主板扩展性更强,也留给了板厂更自由的发挥余地,基本上绝大多数产品都选择做2至3条M.2插槽,以应对未来的存储扩展需求,这次各家都给16核心准备了充足的供电,考虑到锐龙3000系列CPU基本不需要考虑超频的问题,开启PBO最大功率基本也在200W以下,所以8+4PIN电源接口和8相CPU核心供电已经足够应付,内存也只需要跑到3800即可,对绝大多数X570主板来讲,规格和用料均不构成瓶颈。所以我们给X570主板评奖的思路还是以实用性为主,正所谓“不坏的主板就是最好的”。在综合考虑规格和价格因素后,我们给华硕TUF-GAMING X570 PLUS、技嘉X570 AORUS PRO WIFI、微星X570 GAMING PLUS颁发编辑选择奖。



技嘉X570 AORUS PRO WIFI评测:http://www.pceva.com.cn/article/4392-1.html

展望2020年,Intel会推出Z490芯片组,借口仍然是核心多了,针脚也要多几个,各种湖的CPU不换架构换接口坑全家策略再一次故伎重演,届时主板厂商又要绞尽脑汁搞出各种新花样来配合,估计Z490还是会延续花里胡哨的风格。同时AMD也会推出B550芯片组,面向主流用户,取代B450成为装机新宠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从市占率来看,华硕、技嘉、微星、华擎这四家的排名位置也很难改变,在超频走衰、PC销量负增长率的大势面前,主板品牌今后的日子恐怕只能稳中求变。

显卡
GPU目前都已经具备自动加速功能,非公版显卡已经没有什么功能可开发了,同质化现象还在继续发展,PCB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堆料噱头大于实用的道理,所以在满足供电需要的前提下好看就行,实际已经没有太大差别,散热器大家重心还是在搞各自的灯光秀与配色,甚至出现了粉色系。散热效能来看,大厂之间基本已经可以做到噪声和效果的平衡,可能不是温度最低的那个,但一定是以用起来不吵为前提的。小厂为了保持价格优势,在散热的投入上还是有一定差距,要么噪声大要么散热性能不好,或者两者都不好,但同时显卡价格也会比较低一点。

显卡的品牌众多,每个型号的卖点也各不相同,价格落差也很大,很难做出具体的选择。因此我们就只从GPU角度来看,RX 5700 XT性能位于RTX 2070和RTX 2070 S之间,售价在3000元以内,性能功耗比表现优异,它虽然不是一张顶级游戏显卡,但在这个价位上足够优秀,特此颁发编辑选择奖。


Radeon RX 5700 XT评测链接: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852-1-1.html

最近几年游戏开发界对PC玩家越来越冷落,很多大作都先让游戏主机独占一段时间,再移植到PC上,而且往往让第三方做移植工作,质量堪忧。同时流媒体游戏也会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逐渐普及,未来PC游戏显卡的前景,还真的不乐观。但相信有电子竞技的支撑,以及高清视频的需求,独立显卡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内存
内存在2019年虽然没有让人特别兴奋的爆点,但是完成了两个实用性非常高的目标:普及DDR4-3200以上的频率,以及单条32GB内存的出现。颗粒方面,三星B Die停产后海力士CJR和JJR、美光E die就站在了高频内存的主舞台,这些颗粒对Zen2架构所需要的3600-3800频率甜点可以很轻松应付,并且对Zen+架构的支持度也更好。另外,2019年内存价格稳中带降,3200频率已经成为装机普及型的选择,例如金士顿和海盗船的3200 8GBx2套装价格都已经下到600元以内,只比2666的同容量普条贵不到100元,并且3200内存所使用的颗粒有可能是上面提到的几种高频内存颗粒,因此还有一定的超频空间,绝大多数都能超上3600。至于单条32GB内存,需要Z390主板、X570主板的支持,目前还是土豪的玩物,性价比并不高,有大内存容量需求的玩家还是建议优先考虑四通道的HEDT平台。



这里给一下Hynix CJR/JJR和Micron E Die在各常用频率的非极限设置:
3600 16-19-19 1.35-1.45v,
3800 17-20-20 1.35-1.45v,
3800 16-20-20 1.45-1.5v
4000 17-22-22 1.45-1.5v

另外从RGB内存的销量变化看,RGB内存的热度有所减退,说明过去几年主板带的RGB灯光节奏也并没有被市场认可,另一方面主板和内存都是装在机箱里,大部分用户看不见,所以对RGB的考虑也并不是很侧重。在产品选择方面,我们对内存有过很多介绍,包括视频节目,有疑问的同学自行参考精华帖。

由于Bdie的停产,选择就变得很少,再考虑到产品质量、价格与售后服务,我们给出的选择是骇客神条 Fury雷电系列DDR4 3200的型号,因为采用了Hynix CJR/JJR颗粒,有大概率可以超频到4000MHz,论坛也组织过活动,大部分玩家都超到了4000MHz。

关于Hynix CJR/JJR的超频研究,大家可参考:http://www.pceva.com.cn/article/4366-1.html
HyperX DDR4-3200 Fury RGB灯条采用Hynix CJR颗粒的性能与超频测试可参考: http://www.pceva.com.cn/article/4354-1.html

2020年内存市场应该还是比较平稳,毕竟DDR4已经到了中后期,如果DRAM供应商不搞出什么大的动作影响价格波动,按照现在这个趋势坐等DDR5的出现就好了。至于国产DDR4内存,已经说了很多年,只能继续耐心等待。

存储
96层3D NAND步入主流
96层3D闪存在2019年下半年快速普及,不仅问世了东芝RD500/RC500、金士顿KC2000等新产品,一些老型号也通过96层闪存获得了升级。


相比上一代64层堆叠3D闪存,96层堆叠技术主要降低了每GB成本,同时512Gb die的大量出现也使得TB级的大容量固态硬盘更加常见。此外,96层3D闪存在闪存接口上也有一定升级,SSD主控与闪存之间的通信带宽提升、闪存工作电压降低改善功耗表现。

NVMe全面普及
NVMe SSD如今已不再是专注高端用户的小众产品。存储厂商开始重视并大举进军NVMe SSD市场,比如时隔3年后铠侠(原东芝存储)推出RD400的后续型号RD500以及RC500、金士顿推出首款NVMe固态硬盘KC2000(之前的HyperX Predator是PCIE AHCI协议)。


金士顿KC2000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607-1-1.html
建兴T12 256GB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847-1-1.html
建兴T10 Plus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470-1-1.html
紫光P100 256GB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439-1-1.html
影驰ONE PCIe 512GB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291-1-1.html
影驰GAMER M.2 RGB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331-1-1.html
XPG S11 Pro 512GB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054-1-1.html

PCIE4.0助推固态硬盘升级
AMD第三代锐龙平台首次将PCIE4.0带入到个人用户。目前来看PCIE4.0的最大受益者不是显卡,而是连接PCIE总线的高速NVMe固态硬盘。



2019年,群联PS5016成为首个实用化的PCIE 4.0固态硬盘解决方案。包括海盗船、技嘉、影驰在内的众多厂商都推出了基于PS5016的旗舰固态硬盘。


海盗船MP600 1TB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104-1-1.html



技嘉AORUS NVMe Gen4 2TB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243-1-1.html



影驰HOF Pro 1TB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088-1-1.html

PS5016并不完美,它的顺序读取速度只能达到5GB/s。而更快的PCIe 4.0固态硬盘已经在研发之中。前段时间雷克沙就展示过一款读取速度突破7GB/s PCIE4.0固态硬盘,不过目前它还没有获得正式的命名。



低延迟闪存
SLC->MLC->TLC->QLC,NAND闪存容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但读写延迟也在增长,性能和理论寿命下降。英特尔与美光联合研发的3D XPoint跳出NAND结构之外,解决了企业级应用对低延迟和高性能、高耐久度的需求。

继英特尔3D XPoint、三星Z-NAND之后,铠侠(原东芝存储)也在2019年提出了新型低延迟闪存XL-Flash,通过优化NAND结构实现小于5微秒的读取延迟。


铠侠近期还指出,XL-Flash能够利用多层堆叠取得比3D SCM(如3D XPoint)更好的成本优势。不管怎么说,新竞争者的加入对于低延迟闪存的发展总归是有力的。


代工行业洗牌
2019年,国内最大的山寨SSD制造厂被查抄,导致一些用它代工的垃圾品牌在处理返修产品时焦头烂额,推广经费只能挪作修理费,所以2019年山寨品牌的营销力度弱了不少。同时,国资背景的固态品牌登上台面,但因为颗粒还无法自产,只能继续用进口颗粒,产品质量也算过关,待他们采用了国产颗粒再关注吧。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而作为深圳较早致力于存储芯片应用的民营企业,江波龙今年大力发展自有的雷克沙品牌,凭借固态硬盘上合格的质量与成功的价格策略,使其成为SSD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2019年度编辑选择奖

浦科特M9P Plus:主控闪存双升级,96层BiCS4闪存搭配全新动态缓存算法,新一代的性能标杆。


产品评测:
浦科特M9P Plus 512GB(PCIE版)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787-1-1.html
浦科特M9P Plus 1TB(M.2版)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786-1-1.html
浦科特M9P Plus 512GB混合读写测试: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788-1-1.html

雷克沙NM610:1TB只要679,高性价比之选。


产品评测:
雷克沙NM610 1TB固态硬盘评测: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764-1-1.html

计算机最基础的功能除了计算就是存储,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海量数据增长,存储芯片的市场可谓潜力无穷。相关产品的制造在几年前就列入了国家核心战略层面,但显而易见的是,2019年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国产NAND固态硬盘进入消费市场,希望2020年能出现令人振奋的局面。

电源
2019年的电源市场总体平淡。PC日趋小众,更多的应用转向移动平台。DIY PC 玩家对于主机的要求更加专一,电源的优化方向也开始分化。总体平淡,但并不缺乏局部的亮点:

高端CPU/GPU 大动态负载与峰值功率之争
2019年电源领域的主要争议,集中在这一点,可以概括为:对于高端CPU/GPU的巨大动态负载,是应当由电源自身的功率余量买单,还是应当由用户买单购买更大的电源。

因为半导体制程更新缓慢,现在的高端 CPU/GPU 耗电量非常大,但是得益于先进的功耗与频率控制机制,高耗电并不会带来高热,一旦过热会有效降频甚至关闭部分核心来保护芯片。但这样就导致芯片的动态负载范围很大。

换个角度说,当前最新的 CPU/GPU 会更加倾向于提供更大的爆发能力,更高的瞬时性能,用户使用感受会明显变快,短时间高性能以后,再降低到正常的状态。

TDP 成为了字面上应有的意思:热设计功率,用来设计散热器的功率参考。散热器是有热容量的,短时间高热并不会使温度上升太多。

而对于电源这边,TDP 95W 的CPU,瞬时耗电量甚至会超过300W,只是持续的时间极短,这也就产生了巨大的动态负载。电源内部当然也有电容器,短时间的高负荷可以由输出电容器承受一部分,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个“一部分”。多出来的部分怎么办?要靠电源的主控制器调节环路的工作状态来补偿,这种调节是有速度限制的。于是最尖锐的矛盾产生了,如果瞬时高负荷超出了主控制器调节的速度,电源的输出电压就会大幅降低,低于正常范围。接下来就是蓝屏,熄火,驱动重置……等等各种问题都来了。

出了问题自然要解决,论坛里面吵上十几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是白搭。

解决办法当然也有,而且有两种办法:

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如果电源对于动态负载的响应速度极快,不论多么强的动态负载变化,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调节到位,问题解决。这样的电路当然存在,就是前些年因为效率低下成本没有优势而被淘汰的双管正激电路。(还有一些更稀少的电路结构也可以)

二、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电源的功率余量非常充足,这点几百瓦的动态负载弱爆了,根本不用调节,稳如泰山。对于当今主流的 高效率 低成本 LLC电路结构,这是最佳解决办法。那么就加功率余量吧。问题又来了,一分钱一分货,加余量可是要加钱的。

于是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是应当由电源自身的功率余量买单,还是应当由用户买单购买更大的电源?

我的回答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电源厂确实可以把功率余量加上去,要么涨价或者变相涨价,要么缩水其他地方。

不论怎样,用户都要花更多的钱,才能购买到之前的产品了。(怎么听起来像猪肉的套路)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3646-1-1.html

三、厂家针对巨大动态负载的改进
紧接着上一条,既然解决办法已经提出,付诸行动。
高速响应的双管正激,非常成熟的技术,直接做就是。比如如下两款:
技嘉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711-1-1.html
海盗船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723-1-1.html

厂家疯狂堆余量然后涨价销售(堆料堆上去自然也就成了钛金牌),我们也做了测试:
海韵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3634-1-1.html
海盗船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4652-1-1.html
海盗船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4660-1-1.html

调整元件参数把余量做上去,但是换用国产元件把成本控制好,不涨价
海盗船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922-1-1.html
海盗船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934-1-1.html

也有少数产品可以单纯优化一下电路,获得提升
海韵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965-1-1.html
海盗船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4645-1-1.html

当然也有厂家直接就价格战,余量是什么?不知道,价格真香就行了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303-1-1.html
这也没错,用户可以便宜特价买个大功率电源来当作小的用,相当于留了余量,还没多花钱。

以上几种发展的方向,各有利弊,也没有什么完美的方案,因此电源产品我们无法评奖。对于不在乎成本的至尊玩家,买AX1600i那种传说级别的就可以了,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4138-1-1.html,本身就是高速动态响应,功率余量又大,不用再纠结任何问题……
展望未来的纯12V系统

说起来我们现在用的ATX电源也有20多年历史了,这20多年里面的改动真的不多。也就是两个:取消 -5V;20Pin 改 24Pin。现在ATX电源依旧是 12V 5V 3.3V 还有 -12V 5Vsb 这样的配置。电压等级多,电路结构复杂,不同电压的供电回路之间相互牵连导致整体性能难以提升。

品牌机因为专门定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有益探索。例如 联想的 5Vsb + 纯12V 电源,还有服务器领域的 CRPS 12Vsb + 12V 电源模块。HP DELL 的定制超薄机型也有采用纯12V供电的设计。Intel 的 NUC 直接用上了外置适配器。

2020年,主流PC的电源也会开始变革,当然,这只是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

外设
今年的外设市场算是比较平淡的一年,和其他硬件一样,外设产品也遇到了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入局的资本厂商越来越多,拉低了外设产品整体的售价门槛,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多数产品在设计和功能上都选择了快餐化,加个灯,换个轴,改个壳,整个大环境差不多都这样。但好处也是有的,拉低了外设设备的入门门槛,更多用户也能用上便宜、够用的外设产品,兴许也不是一件坏事。

机械键盘方面,不管是窄边框还是金属拉丝面板,上至2000元,下至200元,都能找到设计方向大致相同的产品,唯一有点新鲜的可能是今年无线机械键盘越来越多了,2020年的无线设备追随者应该会更多。还有今年的联名款机械键盘也有一定市场,比如海盗船的IG战队联名款、雷蛇和樱桃的宝可梦联名款,对于粉丝来说,外设产品有自己喜欢的形象元素,也是一个不错的使用体验。


海盗船K70 RGB MK.2联名键盘评测链接: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5598-1-1.html

另一方面采用自主轴和国产轴的机械键盘产品越来越多,薄膜键盘的市场已经压缩到百元以内,入门市场用户要么选择便宜的薄膜键盘,要么就是国产轴、自主轴的机械键盘,两者之间的价位边界已经逐渐模糊化,高端市场通过更好的材质、质感、灯光、樱桃原厂轴、软件、键帽等方面的优势也能吸引到其消费群体,就看个人需求和预算了。


海盗船K95 RGB XT铂金版机械键盘评测链接: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880-1-1.html


HyperX Alloy起源机械键盘评测链接: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443-1-1.html

鼠标方面,今年推出的鼠标新品没啥亮点,改改外形、换换灯光、升级下光学引擎,用户需求和市场动向与去年差别不大。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洞洞”鼠标忽然在玩家圈子里火了起来,鼠标重量不低于80g,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是高玩。

“洞洞鼠标”通过在外壳上打孔降低鼠标整体的重量,基本都能将鼠标净重做到80克以内,极限一点的如air 58、酷冷MM710,都是在外壳顶部、底部、侧面全部打孔降至5字头的重量。也有像66豹,通过内层打孔,不破坏外部表面,将自重降到了66克,相较极限重量差了大概10克。


冰豹66魔幻豹鼠标评测链接: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704-1-1.html

自重较轻的鼠标,对于竞技类的游戏操作,操作体验会比较好一些,但不建议办公使用。比如小编用来修图,那是真的飘。对于普通玩家来说,选购鼠标,更多还是要考虑自己的使用习惯,比如之前一直用着大鼠,那最好还是继续选购一个类似的鼠标,这样使用体验是最舒服的,如果要更换外形和设计差距较大的鼠标,比较容易踩雷,有条件的最好试用一下。

耳机方面,游戏耳机发展至今,至少也有十年了,但说实话和十年前的游戏耳机相比,现在的游戏耳机区别并不是特别大,本质上还是一个经过特殊优化声音曲线、佩戴舒服、配备高清降噪耳麦的耳机。今年推出的耳机大概分为这么几类:主打虚拟7.1声道、主打连接模式如无线双模等、主打黑科技例如双腔设计、触控面板等、主打RGB灯光独特外形造型等,以及最后一类没啥优点就是能用但也便宜的游戏耳机。

这里我们点名表扬一下HyperX,从双腔设计的阿尔法游戏耳机到100mm平面驱动单元+Wave Nx头部追踪技术的Orbit S夜鹰耳机,从未停止过追求技术和设计的创新,将更多黑科技元素融入到游戏耳机体验的优化中。HyperX推出的游戏耳机也是RGB灯光最少的,始终将游戏耳机的使用体验当作玩家的第一需求来设计产品,在现在改改RGB灯又是一款新耳机的游戏耳机市场中无异于一股清流。


HyperX Cloud Orbit夜鹰游戏耳机评测链接: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299-1-1.html


HyperX Cloud Alpha S阿尔法加强版游戏耳机评测链接:http://bbs.pceva.com.cn/thread-146330-1-1.html

选购游戏耳机,最重要的还是看预算,有游戏耳机和没游戏耳机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用音响和游戏耳机打游戏体验完全是两码事,但游戏耳机和游戏耳机之间的差距却没这么大。如果预算充足的,可以从体验和功能方面出发去选购,千元以内,黑鹰S、阿尔法加强版、ROG猛禽7.1、赛睿寒冰5都是不错的选择。

展望2020
2010年代,Intel用前5年稳固了领袖地位,之后挤了5年牙膏。这一戏码在各行业中也被反复上演:某领域一旦被寡头公司垄断,创新就陷入了停滞,但商品购买价格则不断上涨。这几年虽然很多黑科技被报道出来,但背后的目的不过是炒作概念抬高股价,真正能落地并惠及大众的并未有几个。因此从这个角度看,AMD重振雄风多么难能可贵。过去的一年,正如AMD CEO苏姿丰所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行业格局必将大幅改观。

从用户角度看,需求面的两极分化现象越发明显,现在的PC硬件对家庭娱乐来讲仍然性能过剩,但是对专业应用还远远不够。AMD在消费级把处理器核心数堆到最多16核,对专业用户无疑是巨大的福利,高性能主机价格被大幅拉低。笔记本电脑今年也会出现8核心16线程的配置,功耗却只有15瓦,对开发者、设计师群体是极大的吸引。2020年,按照AMD的计划,应该会推出B550芯片组,进一步拉低锐龙3000平台的装机成本,普及PCIE4.0,同时也会提携固态硬盘的升级;同时可以期望锐龙4000系列CPU的面世。

Intel这边貌似很低调,但它在行业的领导地位还很难撼动,毕竟很多行业标准是由Intel主导制定的。未来也可以看看10nm的进展情况,在低功耗平台上会搞出什么亮点。此外还有传言很久的Intel独立显卡。很多玩家并不知道的是,Intel在VPU领域早就布局多年,显然是瞄准了边缘计算、视觉计算与AI计算等更有成长空间的领域。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PC的销量几乎就不再增长,人们更愿意购买一个能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而不是正襟危坐在桌子前。那么,当2020年5G开始规模化商用之后,电脑行业必将遭受更猛烈的冲击,待到5G普及成熟后,可能整个生态的玩法会被完全颠覆。但5G的出现必定也会催生一些新的电子设备,它们也需要高性能PC以及数据中心的配合,也会给电脑市场带来新的机遇。那些曾经叱咤一时的PC行业的品牌,在进入2020之后也必将迎来更艰难的挑战。未来谁主沉浮,这是说不准的事,只有看得更远更准、抓住机遇才能生存下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绝对值 +1 收起 理由
jackyi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用户名已存在 发表于 2020-1-15 12:45 | 只看该作者
AMD真是好样的,升级动力全靠它
3#
暴疯狂笑 发表于 2020-1-15 12:46 | 只看该作者
个人展望:AMD Zen3 更上一层楼 现有Zen2大跳水

点评

坐等999的3700X  发表于 2020-1-16 17:35
4#
arc100 发表于 2020-1-15 12:50 | 只看该作者
AMD主板更新到AGESA1.0.0.4后基本就完善了。希望下一代ZEN3能把主频再推高一点点,这样英特尔最后的亮光就会被压制下去了看新闻说AMD 600系列芯片组年底就上,这么说的话ZEN3不会太远了
5#
basic 发表于 2020-1-15 12:5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PCIe4.0,不知道多久能普及,固态硬盘已经出来不少了,但是现在只有X570能支持
纯12V电源也很有意思,不过这应该是把转换电路放主板上进行了吧?M.2的3.3V供电、SATA的5V供电暂时还不能直接用12V代替
6#
waterdq1004 发表于 2020-1-15 13:12 | 只看该作者
加油 打算一年后2000卖97KF 然后1000买3800X二手 还能剩余1000玩
7#
kkess 发表于 2020-1-15 13:51 | 只看该作者
雷克沙的PCIE4.0 ssd不知道用的什么主控
8#
糊了么 发表于 2020-1-15 16:4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英特尔的独显发力。。CPU反正是看不到啥希望了。DG1好像只是核显独立出来的入门产品,还需要更强力的才行
9#
sunlory 发表于 2020-1-15 17:03 | 只看该作者
AMD从 zen zen+ zen2,跨越了这么多步,才到了和intel差不多的ipc。差距真的太大了
10#
saintluffy 发表于 2020-1-16 00:18 | 只看该作者
论坛耳机帖几乎全是游戏耳机,用游戏耳机听音乐和音乐耳机差别大吗
11#
konglang_616 发表于 2020-1-16 08:41 | 只看该作者
2020 应该是 AMD 之年
12#
忘世 发表于 2020-1-16 10:43 | 只看该作者
saintluffy 发表于 2020-1-16 00:18
论坛耳机帖几乎全是游戏耳机,用游戏耳机听音乐和音乐耳机差别大吗

我买的是金士顿阿尔法,木耳朵表示听音乐没问题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13#
丶季沫 发表于 2020-1-16 10:47 | 只看该作者
3500X比3600性价比高。就是开卖得有点晚。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14#
tommycai 发表于 2020-1-16 10:55 | 只看该作者
saintluffy 发表于 2020-1-16 00:18
论坛耳机帖几乎全是游戏耳机,用游戏耳机听音乐和音乐耳机差别大吗

侧重点不一样,个人体验游戏耳机更(应该)关注动态,位置
音乐的话更注重解析与还原(加上不同的调音偏好)

监听不在上述范畴内,我自用的除了论坛活动的HYPER X以外都是监听耳机
15#
atmosphere 发表于 2020-1-16 20:27 | 只看该作者
24Pin里的5V和3.3V是给啥芯片的?
16#
Y6-0785 发表于 2020-1-17 00:32 | 只看该作者
sunlory 发表于 2020-1-15 17:03
AMD从 zen zen+ zen2,跨越了这么多步,才到了和intel差不多的ipc。差距真的太大了 ...

约等于HSW BRW SKL。现在关键是频率了。
17#
CityVen 发表于 2020-1-18 17:01 | 只看该作者
Y6-0785 发表于 2020-1-17 00:32
约等于HSW BRW SKL。现在关键是频率了。

很接近SKL了。。。
18#
luoyu_1980 发表于 2020-1-21 14:24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买了浦科特和雷克沙的nvme512G和1T的
cpu3600x,主板倒是没选570,嫌弃太贵,选了x370....
显卡5700xt非公....
电源海韵代工的钛金850w
内存hof Bdie
耳机森海塞尔的H590
显示器pihilips 27寸4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