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OCZ Vector 180 480GB SSD 评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neeyuese 发表于 2015-5-3 2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18345|回复数:28
记得去年6月就有关于OCZ Vector 180的报道,当时官方宣传的主要卖点是相比旧旗舰Vector 150系列增加了掉电保护,为了要把产品做到更好更稳定,已经延期了几次,直到今年3月我们才拿到正式产品进行测试。

-------------------------------



-------------------------------


OCZ Vector 180的专题和240GB/960GB型号测试可以参考此链接:OCZ Vector 180 固态硬盘 数据安全专题





从产品背面标示可以看到这次的OCZ Vector 180系列3个大容量型号的基本参数,这也是OCZ被东芝收购后首次推出搭载1TB闪存的消费级SATA接口SSD产品,而我本次测试的是Vector 180 480GB。产品本身为7mm厚度,支持AES 256加密强度,标称每天50GB的建议写入量,提供5年保修。



做为新旗舰型号,内部的配件相比廉价版的ARC100系列给力多了,除了带了2.5转3.5的架子和螺丝外,Acronis True Image 数据迁移软件也提供了,保修和安装手册自然也少不了。



盘体正面贴纸金属感十足,不过我这块貌似有点刮花啊。



背面贴纸信息显示固件1.00,标称功耗5W,二维码扫一下能看到出产日期。



拆掉螺丝后发现主控上有散热贴紧贴底壳辅助散热。





一眼望去,PCB正反面一共16颗闪存颗粒,2颗缓存颗粒,1颗掉电保护电容。



主控和旧旗舰OCZ Vector 150 一样为Barefoot 3,它由台积电代工生产。这颗Barefoot 3主控内部搭载了一颗负责主机控制部分的ARM Cortex处理器和另一颗负责闪存控制部分的由OCZ自主设计的Aragon 32位协处理器,工作频率400Mhz,支持SSD特有的RISC指令集优化,能在单周期下执行大部分指令与跳转,(意味着在高负载时能提升IOPS,低负载时能降低延迟)- 有部分复杂指令,需要多个周期来执行,例如除法指令等。主控内置SRAM和外置内存控制器优化和维护部分采用的是第三方Synopsys公司的专利技术和系统软件,支持搭配外置DDR2/DDR3大容量缓存到最大1GB。主控为提高SSD耐久度支持硬件BCH ECC,最大纠错能力为44随机bits每1KB。硬件支持内部数据随机化处理(Randomizer)- 作用为打乱数据,使得0和1均匀分布来降低读写干扰。支持ONFI/Toggle闪存接口,支持 AES256 加密强度。



闪存颗粒为东芝原厂P-TFBGA132封装的Toggle DDR 2.0异步A19nm 64Gb TH58TEG8DDKBA8C



这是Chipworks网上显示的Die Mark,支持Toggle 2.0接口400MT/s,ECC基本要求为40bit/1KB,Page尺寸16KB,Block包含256个Page等于4MB,2 Plane每个Die,共4个Die封装成32GB单颗,一共16颗组成512GB容量,13% OP后实际可用容量480GB。



OCZ Vector 180 480GB采用的缓存颗粒为2颗美光D9QBJ (每颗512MB),DDR3-1600MHz CL11工作电压1.35V。

OCZ SLC Cache模式

很早的时候我就说过SLC Cache模式提高写入速度的做法,那时候我还太肤浅认为缺点会提高写放大,而对这个模式更深入的理解还是从TLC颗粒的SSD使用开始。



我画了张OCZ SLC Cache模式操作流程图方便理解,SLC Cache模式能够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

1.提高写入性能爆发力是最明显的优点,因为只需要写入颗粒的Lower Page,写入速度立马就提升一倍以上。



2.因为新工艺的MLC和TLC颗粒出错率高,随机写入产生的干扰大于持续写入产生的干扰,那么用SLC Cache模式的话,SLC模式下(Lower Page)出错率就少的多,只需要在这个模式下用主控ECC纠错,再把数据持续的释放到MLC或者TLC区域,即可规避这个问题安全写入。但是如果颗粒本身很烂的话,漏电率高了后再读取访问就会比较困难,例如三星TLC碰到的问题就是测出了超过普通MLC的耐久度,却也拥有了TLC磨损后期的漏电率。
3.SLC Cache模式下的耐久度是MLC的10~20倍,强过TLC更是多倍,因此在MLC/TLC模式下纠错不能的坏块,理论是要被标记坏块并替换的,但是这个块可以拿去当SLC Cache模式用,SLC Cache模式下出错率小,可以被ECC纠错,这样等于废物能够再利用,理论损失一半容量总比全部标记坏块好。
4.SLC Cache模式写入的数据,只要在没合并到MLC区域前被覆盖或者Trim掉,则可以不合并去MLC区,也就降低了写放大。为什么企业级产品不用SLC Cache,因为Qos的考量,用SLC Cache的话性能起伏太大不适合。

综上所述,SLC Cache模式会增加持续写入的写放大,但是能降低随机写入的写干扰和“写磨损”,给较差的闪存颗粒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写入方式。



-------------------------------

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5-2500(节能关闭)
主板:技嘉P67A-UD4-B3
内存:Kingston DDR3-1600 4GB x 2
系统盘:Intel 520 120GB
系统:Windows 8.1 Pro 64-bit update 1
磁盘控制器驱动:微软默认Storachi

新版检测工具SSD Guru:

以前的OCZ Toolbox界面简单(基于SandForce Toolbox GUI)但是要有的功能基本也都有了,后来我测试了OCZ 企业级Intrepid系列SSD,它支持的StoragePeak 1000集群SSD管理软件界面就华丽多了,如今OCZ把StoragePeak 1000去掉了家庭用户不需要的网络管理功能带到了我们面前,取名叫SSD Guru。



界面华丽多了,Smart信息也更清晰了。



不拆壳就能知道闪存颗粒和缓存容量了。



初始界面简单易懂。基本的设OP,Trim,SE,固件升级功能一个不少,我看也就差汉化了。

基准测试:

TxBENCH 和 ASSSD



基准测试速度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TxBench的表现比ASSSD好看点,这只是测试软件的标准不同引起的,虽然受SATA 6Gb/s接口带宽限制,不过还是可以看出比之前我测试的旧旗舰OCZ Vector 150要强那么一些的。另外可以发现ASSSD测试压缩能力的波形传输图(此主控不支持用户数据压缩),有规律的下降波峰。一般来说带电容保护的SSD,这个有规律的波峰下降越多代表缓存释放越久,保护电容需要越大,离散表现会越差,这部分取决于固件的做法。

PCMark 7



PCMARK 7的性能表现比旧旗舰Vector 150要弱点,RAW的成绩则好那么一点点,我感觉是因为掉电保护造成缓存释放时机的变化导致了延迟的变化,总的来说差距不明显。

PCMark 8



4972分的成绩则和上代旗舰Vector 150持平,说家用就当是带了掉电保护的Vector 150也不为过。不过基准测试毕竟只能看个表象,内部深入的变化还是要看进阶测试和分析才知道。

进阶测试:

QD深度对随机4KB/8KB/16KB/32KB/64KB/128KB/256KB/1MB读写造成的影响(8GB LBA范围)





这个测试主要是给不同QD分布下的随机读写带宽参考。可以看到OCZ Vector 180系列由于缓存释放时机导致写入测试部分出现不规律波动。

离散分布测试(IOMETER测试大约5000秒)



OCZ Vector 150和Vertex 460系列的离散表现都不是很理想,直到ARC100时候,由于固件限速,造成离散表现有了明显提高。而本次新旗舰Vector 180系列,加了掉电保护电容后,缓存释放的时机出现了较大改变,离散表现的总趋势清晰可见,但是有很多因为缓存释放造成的0 IOPS现象。因此这款SSD也仅限于适合发烧,电竞类用户使用,放在有写入要求的服务器上玩就算了。

PCMARK 8扩展存储测试之性能一致性部分(稳定态家用环境性能)



这个测试主要是给家用最恶劣环境下的性能参考(全盘不留任何剩余空间,禁用了windows文件系统缓存跑纯RAW模式)。可以看到Vector 180 480GB因为容量大一倍的关系,在稳定态下性能表现不错,在性能恢复阶段带宽不敌240GB型号Vector 150和Vertex 460,参考之前本站编辑Essence的240GB和960GB的OCZ Vector 180评测里240GB表现相差不大的结果,应该是480GB和960GB型号固件里做了一些资源上平衡性的调整,例如温度和耗电。


固态硬盘SNIA标准测试 - 以前我的测试都是在Windows下用Iometer模拟SNIA的IOPS测试部分进行,从现在开始这部分测试会从Windows的Iometer转到Linux下的FIO进行。测试数据按照SNIA的4个标准测试,分别是WSAT/IOPS/TP/LAT,今后我经手的SSD除非特殊情况都会尽可能做这部分测试

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5-2500(节能关闭)
主板:技嘉P67A-UD4-B3
内存:Kingston DDR3-1600 4GB x 2
系统盘:Mtron Mobi 3000 32GB SLC
系统:Ubuntu 14.04.1 LTS & Kernel Version: 3.13.0-46-generic
测试软件: FIO-2.1.3

WSAT (Write Saturation) Test

测试步骤如下:

先对SSD做一次SE恢复出厂态,然后进行2 Jobs / 16 Iodepth的4KB 随机写入测试,直到写满4次全盘容量或者24小时(取决于哪个先到)。

测试目的: 观察测试SSD的平均IOPS和平均延迟浮动情况,可以清晰的看出SSD厂商的标称值有多少水分,比如IOPS up to xxxx





图中每个Round为60秒,经过100多分钟写满了4倍全盘容量,可以看到有规律的缓存释放和垃圾回收造成的平均带宽和延迟影响。

IOPS (I/Os per Second) Test

测试步骤如下:

先对SSD做一次SE恢复出厂态,然后进行2 Jobs / 16 Iodepth的128KB持续写入填2次全盘容量,再进行2 Jobs / 16 Iodepth的随机读写混合测试,一共56组每组测试1分钟,最长进行25轮(24小时)或者到达稳定态为止。(稳定态有判定公式)

测试目的:观察测试SSD的在各种混合读写比率下的稳定态IOPS,根据这些IOPS可以清楚的了解特定环境下的SSD性能,比如联机事务处理(OLTP)环境常见的访问方式是8KB块,而随机读写比率为65/35,通过查表即可很轻易的知道稳定态性能。



稳定态下,SLC Cache模式成了负担,虽然容量有480GB,但是持续写入才232.4MB/s(SLC和MLC之间的资源转换开销还真不少)。4KB和512B的100%随机读取IOPS基本相等,和8KB的IOPS相差接近1倍,因此可判定映射表是4KB的。

TP (Throughput) Test

测试步骤如下:

先对SSD做一次SE恢复出厂态,然后进行2 Jobs / 16 Iodepth的持续读和持续写带宽测试(不同块大小,多轮测试判断稳定态)

测试目的: 观察测试SSD在各种块大小下的持续读写性能,可以清晰的看出SSD厂商的标称值有多少水分,比如带宽 up to xxxMB/s



不同数据块下的带宽测试,可以发现固件放弃了512B小文件的写入优化(随着文件系统4KB越来越普及,放弃这部分是迟早的事),另外从4KB和8KB读取带宽接近的情况下可以得出映射表是4KB映射。

LAT (Latency) Test

测试步骤如下:

先对SSD做一次SE恢复出厂态,然后进行2 Jobs / 16 Iodepth的128KB持续写入填2次全盘容量,再进行1 Jobs / 1 Iodepth的随机读写混合测试,一共9组每组测试1分钟,最长进行25轮(225分钟)或者到达稳定态为止。(稳定态有判定公式)

测试目的:观察测试SSD的在各种混合读写比率下的稳定态平均和最大延迟,由于设置在Job和Iodepth都为1的情况下测试,可以清晰得知SSD在无队列情况下的延迟表现,最大延迟数值考验SSD的Qos。



家用的和一些入门企业级SSD平均延时表现都不错,但是最大延迟就不理想,特别是有大电容的更糟糕,可能是因为穿了“防弹衣”,固件策略就比较嚣张了,尽可能的发挥缓存优势提高爆发力,反正有电容保护的关系。这里最大延迟竟然达到了1.5秒,虽然是稳定态但是也太离谱了,从4KB和8KB最大延迟相差较大的情况来看,可能是固件里写入部分采用了捆绑结构-多通道多Page并行提速导致。高端混合读写企业级SSD的Qos表现依靠大OP容量来保证,一般来说随机写入Qos表现好的SSD,写放大小,耐久度高,价格也贵。

产品报告总结:

优点:
1、PFM+掉电保护防止SSD变砖。
2、东芝原厂A19颗粒品质保证。
3、5年ShieldPlus保修政策。
4、内部附件:转换架和数据迁移软件一应俱全。
5、SSD Guru工具箱使用简单方便。

不足:
1、虽然有PFM+但不保最后笔用户数据。
2、小文件的写放大偏高,受到缓存释放影响,QoS表现不够理想。

适合用户群:家用机高端发烧友,对SSD品质和体验有一定追求的用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yyled 发表于 2015-5-3 21:09 | 只看该作者
浴大的沙发 难道是我的?
3#
yyled 发表于 2015-5-3 21:09 | 只看该作者
噢耶 果然 :)
4#
cell-v 发表于 2015-5-3 21:20 | 只看该作者
拆机看起来跟ARC100 是一样一样的
5#
yyled 发表于 2015-5-3 21:26 | 只看该作者
这货比730如何?
6#
sunbaolai 发表于 2015-5-3 21:43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左侧红框里的金手指有何用途?OCZ的SSD常看到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jiebozhang 发表于 2015-5-3 22: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最近考虑入手240G
8#
woyaoxiayi 发表于 2015-5-3 22:14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大容量能普及就好了
9#
neeyuese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22:18 | 只看该作者
sunbaolai 发表于 2015-5-3 23:43
请问左侧红框里的金手指有何用途?OCZ的SSD常看到的。

听说是工厂内测试用的。

10#
mikuluka 发表于 2015-5-3 2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ikuluka 于 2015-5-3 22:50 编辑

SSD Guru只支持SATA工作在ACHI下 我3个480G组R0之后就不能再SSD Guru产看产品信息了 感觉让这个软件支持RAID应该不难吧 反正CrystalDiskInfo支持查看  还有960G神坑 中关村和京东都没货智能京东480G的搞起
11#
mikuluka 发表于 2015-5-3 22:48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就是转换架给的螺丝很良心 给齐了8颗虽没用上吧但是感觉很良心 三星可是什么都不给的
12#
NOIP117 发表于 2015-5-4 08:08 | 只看该作者
mikuluka 发表于 2015-5-3 22:48
还有就是转换架给的螺丝很良心 给齐了8颗虽没用上吧但是感觉很良心 三星可是什么都不给的 ...

不省钱,要不怎么打广告!
13#
tucksky 发表于 2015-5-4 09:03 | 只看该作者
woyaoxiayi 发表于 2015-5-3 22:14
什么时候大容量能普及就好了

两年前在这团购的128G M5S 价格600多,今年过年那段时间团购240G OCZ150 价格还是600多,估计明年团购500G就是600多了,也算是大容量普及了吧。
14#
gaoyi124 发表于 2015-5-4 11:14 | 只看该作者
多少钱?亲民吗?很期待啊
15#
redseabay 发表于 2015-5-4 12:03 | 只看该作者
tucksky 发表于 2015-5-4 09:03
两年前在这团购的128G M5S 价格600多,今年过年那段时间团购240G OCZ150 价格还是600多,估计明年团购500 ...

按你给的时间算, 不应该是后年才是 500G 600多吗  ?

16#
tucksky 发表于 2015-5-4 12:08 | 只看该作者
redseabay 发表于 2015-5-4 12:03
按你给的时间算, 不应该是后年才是 500G 600多吗  ?

不要那么认真嘛。我个人的感觉是明年600多买500G(480G)应该比较靠谱。
17#
robert88 发表于 2015-5-4 15: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到时候借用几张数据图可否,绝对维持版权。
18#
ecs99 发表于 2015-5-4 2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cs99 于 2015-5-4 22:07 编辑

最近OCZ很给力,到处宣传都是,我上次回来去了电脑城找伙计,一看电脑城很多家卖OCZ,我也纳闷,真的就这么好吗!这一看,浴室大大的帖子,立马明白了!
多谢浴室,解惑!!!仔细学习消化中!
这个也带掉电保护,真想入呢!顺便求教下,和M550比,在工地用哪个好一点。(除了保修年数,我对写入量要求不高!)
19#
kktv206 发表于 2015-5-6 15:14 | 只看该作者
tucksky 发表于 2015-5-4 12:08
不要那么认真嘛。我个人的感觉是明年600多买500G(480G)应该比较靠谱。

个人觉得每3年降一级的感觉,12年64G是400左右,现在128G是400,最少到后年256G到400,512到时候700
20#
小四瓶 发表于 2015-5-7 11:42 | 只看该作者
本人菜鸟,入行diy半年,对于很多专业跑分和专业软件测试不是很懂。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用电脑追求的稳定,不会出现小问题,不用来回更新刷新固件什么的。对于大神们的测评,只希望在后面说几句这个产品的定义和适合的人去群,还有性价比,不用所谓的排行。只用说这件产品对于哪些工作种类适合些就非常满足了,谢谢浴大的评测。我是追随你而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