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开启左侧

至尊极速 SanDisk Extreme II 评测

[复制链接]
neeyuese 发表于 2013-6-19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数:34370|回复数:74
特别感谢闪迪国内总代理宏衢(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分销平台为PCEVA提供国内第一片SanDisk Extreme II测试样品



第一部分 - SanDisk公司简单介绍和本次发布的产品介绍




SanDisk和Toshiba在闪存技术上一直有交互协议,合资建造的Toshiba闪存工厂生产的颗粒有部分是特供SanDisk的,在32nm工艺之前,2者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除了编号),不过在32nm工艺后,Toshiba和SanDisk各自在产品技术上留了一手,因此产品特性上开始有了些许区别。另外这些大企业的产品原先都是特供OEM渠道的,消费级市场上比较难看到,不过随着Intel,Micron,Samsung在消费级市场上的发力,SanDisk和Toshiba自然也坐不住了,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在消费级市场上看到几大闪存厂的零售包装产品。

之前PCEVA在测试SanDisk Ultra Plus的时候,我就有预感SanDisk接下来会出Extreme II系列,因为旧旗舰Extreme 系列采用的是SF2281主控,而旧高端Ultra系列是SF1222主控。受限于SandForce的固件不给第三方厂商开发的原因,颗粒厂自身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拉不开SanDisk和别的厂牌的明显优势。另外这2个产品推出已久,属于上一代的高端和旗舰产品线,既然前段时间出了新高端产品,接下来自然要有新旗舰来跟进才对了,其实我觉得SanDisk Ultra Plus改叫SanDisk Ultra II系列更贴切点。

SanDisk把Ultra系列和Extreme划分的界限非常明晰,不像别的厂牌,把颗粒分同步、异步,固件限制速度等来区分,SanDisk则是从硬件上完全分割开来2个产品。Ultra Plus 系列采用节能型Marvell 9175“梵高节能型”主控,封装体积更小,搭配精简的版型,主打高性能低功耗方向,经过几个月的考验已经取得了值得消费者肯定的评价。废话了那么多,相信大家也猜到了本次测试的SanDisk Extreme II 采用的便是Marvell家族的高性能主控,没错它就是Marvell 9187 “莫纳”主控。

第二部分 - 本次测试的固态硬盘和理论介绍

产品图片:



包装盒内SanDisk Extreme II SSD,7mm转9.5mm的转接框,产品说明和保修手册。





240GB,5V 供电,电流1.6A,中国产。

硬件拆解:






从PCB正面图片可以看出SanDisk在主控以及DRAM缓存的四个角上使用了灌黑胶的做法,这样可以降低因冷热循环而导致锡球脱焊的风险。另外主控、缓存和颗粒紧贴外壳处都贴上了散热垫,以便于尽快将SSD内部热量传导至外部,用于降低内部工作温度。

本次测试的SanDisk Extreme II 系列固态硬盘采用的Marvell 9187 主控、外置缓存和闪存颗粒特写和其主要特征解析:



Marvell 88SS9187的主机接口支持最新的SATA 6Gbps Rev 3.1规范,业内最低运行/待机功耗。

SATA 3.1规范相比早先的规范主要有如下改进:

1.mini SATA接口支持的改进,增加了自动检测能力,去掉了原本专用的mSATA连接器,增加了互通性,例如支持在Mini PCIE上走SATA协议。

2.Zero-Power Optical Disk Drive(ODD)技术支持,减少了闲置光驱的耗电量。

3.硬件控制加强,让主机增加识别硬件设备的能力并做出优化。

4.LPM电源管理技术支持为必备条件,此技术针对SATA总线上的设备实行更好的降低能耗的优化。

5.Queued Trim Command的支持:

这条对Trim的改进非常重要,很多人都知道Trim指令能够帮助保持SSD性能,降低写入放大,提高SSD耐久度,但是之前的Trim指令被ATA协议 层定义为一条non-queued command,那个意味着在发送Trim指令到设备之前,操作系统需要等待SSD上的IO操作全部完成,然后在SSD执行Trim指令并结束前,将不能 接受任何的IO操作,所以每次发送Trim指令前都需要清空队列中的操作,间接的影响性能。现在如果固件支持这个技术,则在Trim的时候可以queue 起来一起发送Trim指令,大大提高效率,甚至做得好能够和原本queue里的Read和Write操作一起执行。(这个有待考证)

内部硬件RAID数据冗余支持,依靠特定固件可以在NAND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恢复数据。

这个技术类似于SandForce的RAISE,Intel 320或者710的XOR,主要用于在某个颗粒里出现严重坏块的时候甚至坏整个Die的时候恢复出数据用的。在颗粒制程越来越新,稳定性越来越差的未来,这类技术是必须要拥有的。

主控的闪存接口支持8通道,每通道200MT/s带宽,每根通道硬件支持4CE,靠外部解码器和内部编码模式可以扩展到支持到最大16CE。

虽然依然是8根8bit数据通道,不过接口带宽从之前88SS9174的166MT/s最大提高到了200MT/s,这样在持续写入上可以 表现得更加出色,而随机性能上也会有稍许提高。每通道硬件支持4CE,按照一个Die为16GB计算(19/20nm),则为64GB X 8通道,超过这个容量,随机性能势必受到影响。(当然还有个问题是映射表不够详细造成的)如果靠外部解码器加上内部编码模式可以扩展到支持最大16CE,那么单主控容量为最大2TB的SSD也不是不可能做出来。

ECC错误校验引擎能力提高(比新制程颗粒需求更高),元数据支持独立ECC。

ECC提高是意料之中的事,随着制程的改进,这个不提高就没法支持更先进的颗粒,如何降低成本呢?元数据支持独立ECC是个比较重要的功能,因为 Marvell支持的缓存容量普遍比较大,而大部分缓存存放的是映射表,也就是用户数据的元数据,众所周知内存也会出错,所以针对元数据进行独立的ECC 非常关键,不然会因为内存出个错造成整个盘都不认的情况哦。

针对映射表的需求,缓存容量最大支持到DDR3 1GB,支持适应性读写机制。

SSD的容量越来越大,需要的映射表容量也越来越大,随机性能要快,那么需要把映射表做到很细很细,其他的功能表也一概不能少,在自检前把颗粒上的映射表 第一时间加载到缓存里,需要更新的时候再回写回颗粒上来提速是个比较有效率的提速方式,前提是固件内的映射表掉电后的反推修复算法要做的好,不然只会是造 成大量丢盘的隐患。

持续读取性能封顶SATA 6Gbps,在稳定态下也保证最大约500MB/s的持续写入性能。

读取性能在上一代的主控上表现就非常不错了,不过还是在520MB/s附近,不过搭配莫纳主控后做到550MB/s以上也不是不可能了,至于写入性能,这个首先需要颗粒的容量要大,或者颗粒写入原本比较强(ABL架构),或者采用SLC Cache模式的操作方式,不然不可能做到。

以上这些都是Marvell 9187相比上一代主控增强的地方,不过具体有没有实施和增强多少要看厂商在固件和外围硬件上下的功夫了。



三星的DDR3 1600 256MB外置缓存提供了1MB:1GB的缓存/闪存映射表比率,这个比率在目前高端SATA SSD中看来是比较大的,足够存放详细的映射表,来达到高随机写入性能的目的。



19nm 64Gb eX2 2Plane ABL MLC NAND

众所周知,闪存厂商自己产品用的颗粒都精挑细选过(按照等级分Bin,例如Intel 520的Bin 1而Intel 330的Bin 2,虽然标称都是5000 P/E),SanDisk也不例外,自家产品的编号和卖给客户的产品编号规则完全不同。这是SanDisk目前19nm下最高等级的MLC颗粒,P/E 3000次,16KB Page,4MB Block,2 Plane,BGA封装的话最多可装入8 Die,此款颗粒跑在Toggle DDR 2.0模式下可以最大以400MB/s每通道的速度运行。(当然莫纳主控不支持那么高的速率)

ABL架构的解析:



ABL全称(All bit line),意思是在MLC的每根位线上都有连接到检测放大器,而检测放大器则是和页缓存互联的,所以可以单双页同时传输数据,因此这个技术能够大量提升MLC的写入性能,据测试基本接近2倍,而且相比传统HBL架构,在工作时闪存和闪存之间的干扰也降低了许多。之前的MLC架构是单/双位线共享单个检测放大器,也就是HBL(Half bit line)


本次测试的SanDisk Extreme II 系列固态硬盘采用的固件主要特征解析:

nCache架构的解析:



上面是官方的内部架构缩略图,为了方便起见,我自己画了张图,如图中所示,我来稍作解释:



1. nCache其实是用MLC模拟SLC的方式做为不怕掉电的缓冲区, nCache区只会缓冲随机数据(即使这个数据是1MB大小,但是只要是随机的,它就缓冲),相反不会缓冲持续数据(即使这个数据只有4KB,也不缓冲)。

2. 用MLC模拟SLC后,耐久度根据理论可以上升n倍以上,间接的等于是一层“防护盾”的形态。SanDisk用这层“防护盾”来抵御最容易增加写放大和消耗性能的随机写入。

3. 等到“防护盾”吸收了这部分难处理的数据后,再通过后台释放到“后勤部”(空闲的MLC 闪存),这个释放动作是后台的,用户不会有任何感觉,而且这个释放是持续的,也就是说写放大能够被控制在最小范围,使得“后勤部”在之后的垃圾回收中也能够处理的更轻松,减少了写放大。

那么到底这个nCache是增加了写放大还是降低了写放大呢?不好说,我只能说SanDisk巧妙的在没有物理分层(物理上非SLC和MLC 两种颗粒)的架构上进行了逻辑分层(逻辑上确立了SLC/MLC的分层和职能)。等于是用盾牌(nCache)去防御敌人(主机请求)最猛烈的进攻(随机写入),理论上来说是一种保证一定性能(针对家用级)和提高耐久度的做法。

有的网友会说,OCZ的产品也用了SLC Cache模式啊,但是我要说这里有很明显的区别,OCZ是不管持续还是随机都是先往SLC Cache里塞,而且是不塞满不罢休,后台则很激进的进行垃圾回收来保证官标性能,而官标性能又是SLC Cache的速度,这种做法和SanDisk的nCache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真的要说nCache和谁接近的话,我觉得和Samsung 840的TLC模拟 SLC Cache很接近,TLC的闪存编程非常复杂,如果完全按照公式样的编程操作需要消耗大量的SRAM/SDRAM容量,不但得不偿失而且操作中更容易出错,所以Samsung划分了SLC Cache的区域来缓冲速度,间接的降低了缓存消耗,同时很准确的找出了一个平衡点(这点SanDisk的nCache做的还不够完美),使得用户看上去TLC的速度就应该是这样的,根本不知道原来三星已经加了层SLC Cache在里面了。nCache等于是一个把多个4KB的随机小数据合并重组后高速释放入颗粒4MB大小的Block的桥梁。

DEVSLP电源管理的解析:



SanDisk Extreme II SSD支持DEVSLP 超低功耗模式,在SSD待机时能够完全切断SATA物理总线,相比之前的SATA低功耗模式(Slumber)更省电,进入真正的超低功耗模式,对移动平台电池的持久时间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注:此功能同时也需要主板芯片组支持,当前主要面向超极本等)

高热节流技术解析:



当SanDisk Extreme II SSD的操作温度高于官标时,高热节流模式会被激活,SSD会禁用部分Die来迅速降低运行功耗来达到降低发热的目的,这个技术在一些突发状况和恶劣环境下显得非常有意义。



背面的PCB没有原件,但可以看到留出了许多电容的空焊位,而且看大小和数量不容小视。这个让我感觉SanDisk会在之后出企业级的可能性大增,目前Marvell 9187搭配掉电保护的SSD只有美光的M500,不过从美光的电容容量来看,保护的也不是用户数据,而是防止主控变砖,毕竟20nm的美光颗粒写入太弱了,根本来不及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把缓存里的数据全写回去,只需要保证主控关键数据正确,也就算是搞定了,毕竟还只是属于消费级产品。


第三部分 - 测试平台和简单测试部分

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5-3470 - 3.8Ghz 节能关闭
主板:微星Z77A-GD65
内存:AVEXIR AVD3U16000904G-4CM 4G x 2
硬盘:SanDisk X110 256GB
系统:WIN7 SP1 64位旗舰版
驱动:Intel RST 11.7.0.1013

CDI查看SSD状态:



软件没法识别主控的Smart参数,这也难怪,谁让SanDisk的固件也是独家开发的,不能拿别家的Marvell主控方案沿用。

接下来我们用SanDisk自家的工具箱来查看:





型号识别没有问题,固件R1311,新品也没有固件可更新。





Smart信息算是一目了然了,不过这个汉化的也太生硬了。

CDM软件:

CrystalDiskMark默认运行5次,每次1000MB的数据量,显示最好的成绩。



非常霸道的成绩,”Extreme”的这个名号果然不是假的。

ASSSD软件:

ASSSD自1.6版开始加入了压缩文件的测试,主要针对有压缩特性的SSD,Marvell主控并没有压缩和去重的能力。





ASSSD的成绩普遍会比CDM低那么点,不过成绩依然出彩,压缩图可以看到主控对压缩率一点不敏感。

PCMARK 7 从盘测试:

PCMARK 7 是一个特殊的脚本测试软件,可以模拟我们家庭用户的日常操作情况。在存储测试方面,PCMark 7加入了各种模拟应用测试,既不会有很深的,也不会有太大的数据流量,因此不会对主控和缓存造成太大的压力,很适合用来测试家庭用户的应用环境磁盘性能, 可以说会比前面2个的理论测试更接近我们实际使用的情况。



相比上面那些测试里夸张的成绩来看,这次PCMARK 7的成绩并不是非常出彩,5400多分勉强属于高端SSD的成绩罢了。

Trim功能和性能恢复程度的测试:

虽然如今的SSD都声称支持Trim的功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固件的设计,固件的缺陷等等造成Trim的效率低下,虽然对企业级的运行环境没什么大问题,但却会影响到家庭用户的使用体验。



Secure Erase后空盘写入时的波形,做为基准值。



压力测试后直接跑一次HDtune看波形。



全盘格式化后性能恢复到100%,和Secure Erase后的成绩没有任何区别,这个Trim恢复能力是PCEVA至目前为止测下来的所有SSD中最出色的。


第四部分 - 深入测试和具体分析部分

4KB QD1 ~ QD64的 随机读写理论测试

此测试目的是为了试探SSD的并发优化程度和IOPS封顶数值。测试方法是全盘快速格式化后用Iometer 1.1 (Pseudo随机数据模型)填充满全盘LBA,然后测QD1 ~ QD64的读取数值,每项1分钟取平均值。写入部分则是全盘格式化后生成8GB LBA测试块,



可以看到SanDisk Extreme II的随机读取很强劲,特别是对家用比较明显的QD1和4下,而SanDisk Ultra Plus受制于主控通道数和处理能力稍显疲态,特别是QD增加超过8后基本没有提升。至于上一代的旗舰SanDisk Extreme则是因为主控为SF2281,无外置缓存,随机读取会造成2倍读取放大(第一次读取如果SRAM里没有命中数据地址,则先要从闪存读取映射表到SRAM,搜索到正确地址后再去读取数据实际地址。)因此性能显得比较低。

然后测QD 1 ~ QD64的写入数值。测试设置4KB块,100%随机,4KB对齐,测试全程在NTFS文件系统下进行。



可以看到SanDisk Extreme II的随机写入性能也不弱,不过貌似只优化到QD4,看来是nCache在作怪了,合并写入的关系。而SanDisk Ultra Plus明显受制于主控4通道的缘故,基本是一半的性能。至于上一代的旗舰SanDisk Extreme则是因为主控为SF2281,如果数据无法压缩则基本保持在50000之上的水准,如果数据可压缩,那么就是效能翻倍啦,由于日常数据大多还是有点压缩率的,应该说实际2代旗舰在这个测试项目中不相伯冲。

4KB QD32 随机写入5小时,比较性能下降幅度

测试方法是全盘快速格式化后用Iometer 1.1 (Pseudo随机数据模型)填充满全盘LBA,设置4KB QD32 , 4KB分区对齐,随机写入100%,1分钟记录一次采样,300个采样一共300分钟。



当然拿完全不可压缩数据测试上一代旗舰是比较不公平的,不过这里可以比较看出,Extreme II虽然一上来的成绩并不高,但他能很快的进入稳定态,保持在9000不到的IOPS已经属于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4KB QD32 随机写入离散度测试,时间2000秒

测试方法是全盘快速格式化后用Iometer 1.1 (Pseudo随机数据模型)填充满全盘LBA,设置4KB QD32 , 4KB分区对齐,随机写入100%,1秒记录一次采样,2000个采样一共2000秒。



图解:一上来消耗掉nCache的容量后,成绩瞬间狂跌,等nCache消耗的部分区域给补充回来后,再次回到高峰等盘内OP全部消耗完,然后直接变成稳定态。



离散度测试的后400秒中,可以看到SanDisk Extreme II 表现的非常不错,性能浮动完全控制在20%之间,在消费级SSD中属于顶级水准。

第五部分 – 测试总结和厂商产品的历史和未来展望

测试总结:在本次PCEVA的测试中,SanDisk Extreme II 的性能表现可圈可点,新旗舰的名号名副其实。尤其在家用环境下特别敏感的4KB QD1的读取和Trim后速度恢复的表现上异常优秀,同时面向企业级的压力测试和离散度测试中也不负众望。由于产品刚出没多久,如果能够像之前的SanDisk Ultra Plus一样经过时间考验后,没有大批量出现兼容问题,则SanDisk Extreme II将会成为PCEVA下一个强烈推荐的SSD,况且厂商给予了产品5年质保,让用户选购更放心。

厂商产品的历史和展望:先说说我所知道的SanDisk历史,SanDisk于2006年收购了当时非常有名的M-System(M-System是当时军工和企业级SSD的佼佼者),可惜SanDisk在收购后并没有往企业级和军工级发力,而是把目标瞄准了消费级移动市场,这之后的5年里,SanDisk和Samsung都没在这一块市场上赚到钱。因此在2011年,SanDisk站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自己明明拥有着非常优秀的闪存资源,却没有能在赚大钱的企业级市场里拿出像样的产品。站在这种尴尬境地的SanDisk于2011年5月收购了Pliant Technology,想靠着Pliant来拿下企业级的份额,虽然Pliant拥有自主开发的SAS SSD产品线,不过却没有想到杀进个SandForce,另外部分又被sTec蚕食,最终导致Pliant计划基本流产。不过SanDisk也没有放弃进军企业级市场的野心,于2012年2月收购SSD软件公司FlashSoft也是新的计划一部分。SanDisk进入PCIE SSD市场的时间偏晚,发布的第一款企业级PCIE SSD已经是2012年6月的事了。比竞争对手sTec慢了1年,比这个市场的领导者Fusion-io晚了整整5~6年,因此2013年的4月SanDisk的CEO确认公司的PCIE SSD业务基本就是忽略不计,企业级还是靠着收购Pliant的SAS SSD。SanDisk的当前目标是在消费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上和竞争对手美光一样有有优秀的产品能够拿得出手。SanDisk在SAS SSD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是SMART STORAGE,在PCIE SSD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是Fusion-io, Virident, OCZ, 美光和LSI。消费级OEM市场上SanDisk还算不错,目前在西部数据和富士通的笔记本混合硬盘上采用SanDisk的产品。

对于未来的展望,我认为SanDisk应当靠着M.2接口在超极本等移动产品市场上有所作为,另外PCIE SSD也可以往下拓展业务到消费级市场,推出吸引发烧级用户的下一代Extreme系列SSD,企业级市场可以考虑推出SFF-8639接口的产品来满足机架式服务器的热插拔PCIE总线需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活跃度 +15 收起 理由
oruphy + 5 很给力!
spartan + 5 很给力!
SKanAero + 5 很给力!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xiaoyun860806 发表于 2013-6-19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个沙发先。。支持司令
hlye 发表于 2013-6-19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4K性能不错呀。不过这款价格也不便宜吧?估计也是840pro这一档的吧
SKanAero 发表于 2013-6-1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taKerberos 于 2013-6-19 22:42 编辑

这SanDisk Extreme II明摆着就是干死三棒子的840Pro了
PCB背板留有电容空焊位?意味着对应的入门企业级产品即将上市?
这货还是5年保固!!
hlye 发表于 2013-6-19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下浴室版主,不考虑主控的情况下。同样是19nm工艺,这款的颗粒比起m5pro的如何呢(虽然主控也相同)?对比840pro的颗粒呢?
hepcboy 发表于 2013-6-1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ABL
sohueasy 发表于 2013-6-1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4K。。。。

目测又需要开团了?
einstein86 发表于 2013-6-19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4K成绩碉堡了~很不错!
neeyuese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hlye 发表于 2013-6-20 00:06
请教下浴室版主,不考虑主控的情况下。同样是19nm工艺,这款的颗粒比起m5pro的如何呢(虽然主控也相同)? ...

SanDisk和Toshiba的颗粒同一个厂出的,只不过各家稍有保留,因此说谁好谁坏不确定,按照我的感觉SanDisk自己用在Extreme上的颗粒绝对不会很差的。至于三星的21nm MLC,那个也是好货色,真心无法比较,反正都用不完耐久度,就看谁的固件稳定和兼容了。

SKanAero 发表于 2013-6-1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TRIM效率..........跟SE效果一样了~太王道了,价格如何?
cjak007 发表于 2013-6-1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jak007 于 2013-6-19 22:35 编辑
SantaKerberos 发表于 2013-6-19 22:26
这TRIM效率..........跟SE效果一样了~太王道了,价格如何?

X东报价跟840Pro在一个等级……
Extreme II             840 Pro
480G 2999          512G 3399
120G 899             128G  949


sohueasy 发表于 2013-6-1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taobao了一下
1599

论坛1200能团一波保准爆仓   
Orange_ou 发表于 2013-6-1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range_ou 于 2013-6-19 22:36 编辑

好凶残的样子
SKanAero 发表于 2013-6-1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sohueasy 发表于 2013-6-19 22:30
taobao了一下
1599

1200......全球代理商都来PCEVA注册ID实名认证了,回头一发货就傻眼了-1200包邮收货地址:阿塞拜疆、柬埔寨、黎巴嫩、孟买......

点评

都没有火星的,不够叼。  发表于 2013-6-19 22:40
hlye 发表于 2013-6-19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neeyuese 发表于 2013-6-19 22:24
SanDisk和Toshiba的颗粒同一个厂出的,只不过各家稍有保留,因此说谁好谁坏不确定,按照我的感觉SanDisk ...

明白了,谢谢浴大给予解答。从ocer一路跟随过来,学到很多东西。提过不少问题,浴大基本都给予了指导。个人认为在存储方面,华语论坛里面,浴室大大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了。在下对浴大是非常的敬仰。
这个盘成绩的确非常出色,840pro同一级别。如果论坛有团购那就入一块这个吧。
li5156 发表于 2013-6-19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贪了几十块的便宜买了Ultra Plus没买M5S后悔了,若这货降到一代的价格,更悲催了。。
Liuxudong926 发表于 2013-6-19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
看AS SSD成绩很强和840PRO和M5P类似吧,就是PCMARK7的成绩一般,记得上述两款要过5800左右吧。
其实我看很多跑AS SSD成绩非常好的SSD但是跑PCMARK7的成绩基本上都5000左右这么说就是日常中差距不大了。
另外感觉最近SanDisk新品多了,以前一直没发力,其实它要早点进入这个市场多好,我们又多个选择。
neeyuese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星840 pro在5600附近,组raid 0后再5700附近, 没见过5800的你记错了。

而且最近发现pcmark 7的测试数据量太小,不能反映新式SSD的优势了,下一轮测试中会废掉转成pcmark 8。
eclipseX 发表于 2013-6-19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toms的评测里这块盘跑iometer好像非常令人纠结的样子,和M5P不相上下。
badaa 发表于 2013-6-19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沒記錯的話聯想的擦一 卡本裡邊就有M.2的sandisk

現在主要的產能基本都偏向移動設備這個巨大的市場,造成DRAM和NAND雙雙“緊缺”的樣子,大容量的SSD註定很長一段時間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