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标题: AMD Radoen RX 5700 XT/RX 5700评测 [打印本页]

作者: 橙黄鼠标    时间: 2019-7-7 21:00
标题: AMD Radoen RX 5700 XT/RX 5700评测
本帖最后由 橙黄鼠标 于 2019-7-7 23:04 编辑
全文大约7000字,完整阅读需要大约30分钟。
如不想深入了解架构等内容,可跳转文库阅读:http://www.pceva.com.cn/article/4270-1.html

前言
[attach]422683[/attach]
AMD于6月8日-6月10日期间正式发布了采用RDNA架构、核心代号NAVI、7nm工艺的Radeon RX 5700 XT/RX 5700显卡,拥有更高的频率、更小的体积、更低的功耗等优势,配备GDDR6显存,相对GDDR5显存可达到两倍的带宽优势;支持PCIe 4.0传输速率,相对PCIe 3.0也是翻倍的带宽优势;RDNA还采用了全新的解码和编码引擎,大幅度提升编码和解码速度;视频输出配备显示器压缩串流功能,分辨率最高可达8K 60H或5K 120Hz。

[attach]422791[/attach]
Radeon RX 5700 XT拥有40个CUs单元,2560个流处理器,64个光栅单元和160个纹理单元,基础频率1606MHz、游戏频率1755MHz、最大加速频率1905MHz,8GB GDDR6 256-bit显存,显存速率可达14GBps,显存带宽可达448GB/s,TBP225W,视频输出接口3个DP 1.4 HDR接口和1个HDMI 2.0b接口;

Radeon RX 5700拥有36个CUs单元,2304个流处理器,64个光栅单元和144个纹理单元,基础频率1465MHz、游戏频率1625MHz、最大加速频率1725MHz,8GB GDDR6 256-bit显存,显存频率可达14Gbps,显存带宽可达448GB/s,TBP180W,视频输出接口配备3个DP 1.4 HDR接口和一个HDMI 2.0b接口。

Radeon RX 5700 XT/Radeon RX 5700虽然流处理器数量和RX 590相当,但其定位是用来接替Radeon RX VEGA 64/Radeon RX VEGA 56显卡,后者的流处理器数量要比前者高出60%-55%,可想而知RDNA架构的效能有多高。


[attach]422685[/attach]
或许是Radeon RX 5700 XT/5700功耗较低的缘故,RX 5700 XT/5700采用的是单风扇涡轮式的公版设计,并没有延续Radeon VII的开放式三风扇设计。


什么是RDNA架构?
[attach]422686[/attach]
DNA架构其实就是Radeon DNA的意思,意指这是一张灵感来自于Radeon显卡的架构,但又有DNA的遗传概念,吸取了上一代显卡的优点,创造出一个新的个体,同时更是针对Radeon 游戏显卡而设计的架构。

RDNA架构有三个亮点让它效率倍增,其一是全新的计算单元、其二是多层次的缓存结构、其三是精简的图形流水线,这三者均是底层架构上的变革,也让RDNA架构实现1.25倍的每时钟性能提升和1.5倍的每瓦性能提升。
[attach]422687[/attach]


[attach]422688[/attach]
RDNA是一个全新的架构,并非GCN架构的升级版或改良版,是从CU单元的底层着色器进行重新研发的架构,只是在指令集部分依然兼容GCN的指令集,但同时也有全新的指令集是GCN架构无法支持的。

Navi核心是目前已知唯一采用RDNA架构的独立显卡,配备40组CUs单元,每组Cu单元拥有64个流处理器、2个标量流处理器、4个64位双线性过滤单元,共计2560个流处理器、80个标量流处理器、160个64位双线性过滤单元。

Navi 核心有四个图形引擎,每个引擎有5个Dual Compute Unit(DCU单元),每个DCU单元里包含了2个CU单元,AMD将其称做Work Group Processors(工作组处理器),将CU单元成双配对,以获得更高的并行性能,这也是RDNA架构和GCN架构截然不同的地方。


[attach]422689[/attach]
AMD对CU单元也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过去的GCN架构每个CU单元中有一组调度器、标量单元,而全新的RDNA架构则每个CU单元配备了两组调度器、标量单元,仅有后端架构相同。RDNA这样的设计用意是为了CU单元的两组SIMD单元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并行运行,而不像GCN架构四组SIMD只能等待单一的前端逐一运行。


[attach]422690[/attach]
SIMD,CU单元中的执行单元,SIMD意为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的缩写,可以理解为单指令多数据的运算单元,例如指令需要运算乘法,SIMD就会对数据运算乘法,指令需要运算减法,SIMD就会对数据运算减法,因为它每次只能执行一条指令,但可以对多个数据块进行运算,所以被称为SIMD。

RDNA除了CU单元结构不同以及增加全新的DCU单元概念,连SIMD单元都有所不同。


[attach]422691[/attach]
GCN的CU单元是采用4个SIMD16的执行单元做运算,但只配备一个标量单元,每当有指令需要处理时,首先要经过标量单元处理,然后分配给4个SIMD16执行运算,SIMD0-SIMD1-SIMD2-SIMD3,四个时钟周期过去后才处理完。

而RDNA的CU单元是采用2个SIMD32的执行单元做并行运算,并且每个SIMD32均配备一个标量单元、调度器,当有指令需要处理时,两个标量单元、调度器同时处理,然后将数据分配给两组SIMD32运算,SIMD0/SIMD1同时处理,一个时钟周期就处理完了,处理效率比GCN架构快四倍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attach]422692[/attach]
某种程度上RDNA的CU单元里的两组SIMD都是互相独立、并行运算的,各自拥有专门的标量单元、标量寄存器、调度器以及矢量寄存器,只有缓存依然是共享使用,而GCN的CU单元则是一体的,四组SIMD只配备一组调度器、标量单元、标量寄存器等。


[attach]422693[/attach]
RDNA这种结构更适合较为简单的运算过程。我们刚刚说过SIMD意思是单指令多数据运行的计算单元,那多个SIMD有什么好处吗?当然有,如果有同时包含加减乘除的复杂运算要处理,那四个SIMD就刚好对口。而如果运算没有这么复杂,那四个时钟周期也只是白白被浪费掉。RDNA更适合游戏中包含复杂和简单运算过程的多样性运算负载,而GCN则更适合科学运算的复杂运算过程。

所以在AMD E3 2019的发布会上,AMD也给我们透露以后RDNA架构将会专注于游戏显卡上,而GCN架构也不会荒废,将会用于Radeon Pro的专业级图形卡上。


[attach]422694[/attach]
“WAVE”是SIMD的可执行的模式,后面的数字可以理解成需要处理的“工作项”或是整个WAVE的长度,过去GCN只支持WAVE 64,是因为GCN的CU单元有四组SIMD16,经过标量单元处理就可以把WAVE 64分配到四组SIMD16中,但它们无法在一个时钟周期完成,一个WAVE 64需要4个时钟周期才能跑完。而RDNA因为CU单元采用SIMD 32 x 2的设计,既可以原生支持WAVE 32,也可以以两组SIMD32组合并行运算的方式,处理WAVE 64。


[attach]422695[/attach]
[attach]422696[/attach]
除了CU单元的全新设计,RDNA架构的多层次缓存设计也是性能提升的法宝。从缓存的设计可以看出,RDNA中的R除了Radeon还有Ryzen的意思。AMD在每个图形引擎中配备了全新的128KB L1独立缓存,而原本位于CU单元的本地缓存则被称为16KB L0缓存,并让SIMD单元到L0缓存的带宽实现翻倍的提升。

在L2和L0之间增加的新L1缓存能有效减少四个图形引擎对L2缓存的依赖,减少每个级别的缓存访问延迟,这意味着有效带宽的效率提升,因为需要请求的数据在每一级的计算单元都有本地缓存,而不用从更远的缓存中取出。


[attach]422697[/attach]
除了多重缓存设计,RDNA架构还支持多层级Delta 色彩压缩技术,从几何引擎到光栅单元、L1缓存、L2缓存以及显存和显示引擎,均可进行色彩压缩,提高传输速率。


[attach]422698[/attach]
RDNA提升效率之三的法宝是简化的图形引擎,拥有四个增强型ACE异步计算单元和中心几何单元,过去的异步计算引擎无法完全调度流水线,而RDNA甚至可以暂停部分单元的工作,并进行重新分配,以提高计算单元的使用效率。


[attach]422699[/attach]
除了在架构上的重新设计,RX 5700 XT/RX 5700显卡的显示引擎也有了升级,支持HDMI 2.0和DP 1.4 HDR,可输出4K 240Hz、8K 60Hz HDR,针对VR头盔做优化,只需一根数据线即可连接。


[attach]422700[/attach]
多媒体引擎同样有了升级,增加H.265 HEVC编码器,支持8K 24、4K 90、1080p 360帧的解码和4K 60、1080p 360帧的编码;增加VP9解码器,可解码4K 90和8K 24的视频,整体编码速度提升40%。


细节介绍
[attach]422701[/attach]
Radeon RX 5700 XT/RX 5700外包装风格相似,均为黑色底色加一条红色中线,型号位于中线左边的上方。


[attach]422702[/attach]
有所区别的是Radeon RX 5700 XT的中线确实是可以开的,打开后呈现展示台的礼盒效果,而Radeon RX 5700则是一般的抽屉式礼盒包装。


[attach]422703[/attach]
Radeon RX 5700 XT/RX 5700外观方正,采用灰色做主调,RX 5700 XT颜色稍深一些,为深灰色,RX 5700颜色稍浅一点,为浅灰色。


[attach]422704[/attach]
RX 5700 XT外壳以条纹纹理为主,左侧中间是RADEON的阴刻logo,右侧是涡轮风扇,顶部有一个特别设计的凹槽,AMD表示这是为了让RX 5700 XT看起来更不一样,更具独特魅力。


[attach]422705[/attach]
顶部同样位于左侧的RADEON是红光的LED灯,中间的红色纹理随着凹槽的弯折方向偏移,然后贴合在外壳的边缘,看着非常抽象。


[attach]422706[/attach]
RX 5700 XT配备8+6Pin显卡外接供电,最大可提供225W的供电。


[attach]422707[/attach]
和正面外壳差不多纹理设计的金属背板,左上角同样有RADEON的logo,黄色的标志表示高温,请勿触碰。


[attach]422708[/attach]
视频输出接口配备3 x DP 1.4和1 x HDMI 2.0接口,支持DSC 1.2a,可支持单根数据线输出8K 60Hz的视频分辨率。


[attach]422709[/attach]
Radeon RX 5700设计更简洁一些,采用浅灰色主调,没有其他纹理设计,左侧是红色的RADEON Logo,右侧是涡轮风扇。


[attach]422710[/attach]
顶部同样是RADEON的logo,但没有背光设计。


[attach]422711[/attach]
RX 5700同样配备8+6Pin外接供电设计,最大可提供225W的供电。


[attach]422712[/attach]
背部没有配备金属背板。


[attach]422713[/attach]
视频输出接口和RX 5700 XT相同,配备3 x DP 1.4和1 x HDMI 2.0接口。


散热器拆解与介绍
[attach]422714[/attach]
RX 5700 XT/RX 5700的散热器方案和以前AMD公版显卡差不多,采用涡轮散热设计+均热板+散热鳍片,涡轮风扇位于右侧,通过导风罩从正面进风,向左侧吹风。两张卡的散热设计基本相同,RX 5700 XT在右边多了一个鳍片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


[attach]422715[/attach]
左边的散热鳍片做工精良,标准的折Fin+扣Fin设计,增加散热器的稳固性,同时提高散热面积。


[attach]422716[/attach]
中间针对核心并连接鳍片的是AMD惯用的均热板设计,与散热鳍片和散热装甲采用焊接连接,通过凸起的铜底、散热装甲和导热贴,将供电、显存、核心的热量均匀传导到散热鳍上,再通过涡轮风扇的大风量排出,涡轮式风扇相对开放式散热有一个好处,就是风道较为简单,可以稳定的通过视频输出接口的散热孔,排出机箱外。


[attach]422717[/attach]
均热板连接核心部分的散热材质采用的是石墨片的高导材料替代硅脂,这里就不建议普通玩家去拆解了,因为拆解后,上面的石墨材质必然受损,更换普通导热硅脂,散热性能多少都会受到影响,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我们也是在进行完所有评测后,才进行拆解展示。


PCB供电以及核心介绍
[attach]422719[/attach]
[attach]422718[/attach]
供电部分两张显卡采用同一张PCB,供电设计基本差不多,我们就合在一起介绍了,图1是RX 5700 XT,图2是RX 5700,两者的区别仅在核心供电部分,RX 5700比RX 5700 XT少一相,其他部分均相同。


[attach]422720[/attach]
RX 5700 XT采用7+1+2+1相设计,拥有两颗IR 35217 PWM芯片和一颗GSTEK GS9230 PWM芯片;一颗位于背面,负责核心供电和VDDCI-SOC;一颗负责显存供电,GS9230负责VDDCI-MEM供电;核心供电采用7+1相设计,显存供电采用2+1相供电。


[attach]422721[/attach]
IR 35217是一颗8相PWM芯片,可自由配置相数,核心部分配置成了7+1相,显存部分是单独的2相,另外还有一颗GS9230,负责单独的1相。


[attach]422722[/attach]
RX 5700在显存供电部分与RX 5700 XT相同,区别在于核心供电部分少一相,为6+1相供电。


[attach]422723[/attach]
核心供电和显存供电用的都是安森美Smart Power Stage FDMF3170,上下桥一体封装,最大可承载70A电流。


[attach]422724[/attach]
中间的就是NAVI核心,核心面积251mm²,环绕在核心旁边的是8颗三星K4Z80325BC-HC14 GDDR6显存,14Gbps速率,单颗32bit/8Gb容量,8颗组成256bit、8GB显存规格。


测试平台与识别信息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Ryzen 7 3700X   
主板:Gigabyte X570 AORUS Master
内存:G.SKILL F4-3200C14D-16GTZSW   
显卡:AMD Radeon RX 5700 XT/RX 5700
硬盘:Gigabyte AORUS NVME Gen 4 2TB
电源:Corsair HX1000  
散热器:AMD Wraith Prism
室温:28度
(为了支持PCIe 4.0,我们选择的是最新的X570+Ryzen 3700X的平台来进行测试。)
[attach]422726[/attach]
[attach]422725[/attach]
目前GPU-Z的最新版本为2.22.0,尚不能完全正确识别RX 5700 XT/RX 5700的信息,但通过RADEON驱动软件的双重识别,基本可以确认核心频率是识别正确的,我们测试的这两张卡,RX 5700 XT在GPU-Z图形负载测试中,加速频率可达到2017MHz;RX 5700加速频率可达1674MHz。


性能测试数据与汇总
[attach]422727[/attach]
因为评测中的是AMD公版的Radeon RX 5700 XT/RX 5700,所以我们选择的对比竞品也是英伟达的公版频率RTX 2060/RTX 2070显卡,这样更能代表双方的典型性能,毕竟后续AMD也会有非公版的RX 5700 XT/RX 5700显卡。


从性能测试数据看,RX 5700 XT/RX 5700基本是比其竞品RTX 2070/RTX 2060领先5%-10%左右的性能,在部分DX 12的游戏中优势更明显,这也得益于RDNA架构的全新流水线和CU单元更契合DX 12 API的异步运算特性,所以在DX 12游戏中的表现都会较有优势。


3DMark部分,相信如果一直有关注显卡评测的玩家应该知道A卡跑TimeSpy分数一直偏低,而跑FireStrike是比较有优势的,这一次和RTX 2070/RTX 2060的对比,已经差不多拉回这个劣势了,在RX 5700和RTX 2060的对比上,更是已经有了5%左右的性能优势,值得称赞。至于原本A卡就比较有优势的FireStrike项目上,已经拉开两位数的差距,性能提升明显。


另外我们在显卡评测中,首次加入了由穿越视界制作的专业GPU Benchamrk——ATHMARK,RX 5700 XT/RX 5700在跑这个Benchmark时,在光线追踪场景表现出色,所以总分远远超出2070与2060。实际上穿越视界光线追踪算法还未对RDNA架构优化,这样的表现就更令人惊异了,充分说明RDNA在异步并行运算上性能极强。具体该测试工具的使用与开发说明,可参考我们在B站发布的视频,有很详细的分析。该软件也在论坛有提供下载。也欢迎网友多提交测试数据以供参考。


功耗部分我们测试的是整机功耗,除了板卡、内存、CPU等常规设备,还连接了一个NVME M.2 2TB SSD、一个960GB SATA SSD以及一个480GB SATA SSD。从功耗测试看,RX 5700 XT/RX 5700的功耗基本和它标称功耗差不多,甚至还要低一点,和其竞品RTX 2070/RTX 2060基本差不多。


总的来说,RX 5700 XT/RX 5700能以2560/2304流处理器的规格硬杠RTX 2070/RTX 2060,实现5%-10%的性能优势,可见RDNA架构的优秀。要知道以前GCN架构的Radeon Vega 64/Vega 56流处理器有4096/3584个,对手同样是RTX 2070/RTX 2060,性能还要稍弱一些,一来一去,RX 5700 XT/RX 5700相较其要接替的RX Vega 64/Vega 56显卡,性能提升20%一点不夸张,完美接替RX Vega 64/RX Vega 56的重任。


[attach]422728[/attach]
目前PCIe 4.0还是RX 5700 XT/RX 5700显卡的独享功能,并且还需要X570平台和Ryzen 3000系列处理器的配合才能使用,以前传说中的3A平台加成,现在算是实锤了。通过3DMark的PCIe Test,我们可以看到PCIe 4.0的带宽从14.02GB/s提高到了24.93GB/s。


满载温度与超频性能测试
[attach]422729[/attach]
运行Furmark Burn-in-test极限负载测试,分辨率1920 x 1080,在Furmark极限负载下, GPU-Z 测得Radeon RX 5700 XT显卡功耗180W,最大功耗211W,基本接近设计功耗的最大值,加速频率大约在1.6GHz左右,这时候的核心温度在84度左右,显存温度90度,核心供电温度70度,显存供电75度左右,另外还有一个Hot Spot意为最热点的温度99度,不知道是显卡的哪个地方,也有可能GPU-Z检测错误,毕竟现在GPU-Z支持不好。

这时显卡风扇转速2099转左右,风扇噪音还是有一些的,毕竟是涡轮式散热器,但也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用过公版涡轮散热的玩家应该大概有一把尺子,对于涡轮散热器,2000转的噪音真不高。


[attach]422730[/attach]
然后是RX 5700,测试方法和方案与之前相同。在Furmark极限负载下, GPU-Z 测得Radeon RX 5700显卡功耗149W,最大功耗159W,加速频率大约在1.5GHz左右,这时候的核心温度在79度左右,显存温度86度,核心供电温度68度,显存供电76度左右,同样有一个Hot Spot的测温点86度,在GPU-Z尚未给出释意前,可以暂时无视这个数据。

这时显卡风扇转速1700转左右,风扇转速和噪音也要低不少。

注:Furmark的压力测试基本代表了显卡所能遇到的最大负载情况,日常使用是远远达不到这个压力的,核心温度还会更低、运行环境更安静


[attach]422731[/attach]
运行Furmark负载测试时,用热成像仪扫描RX 5700 XT显卡的正面、出风口和背板的发热情况,正面最高48.7度,出风口65度,背部裸露出来的核心部分77.5度,温度都不高,保证了显卡稳定运行。


[attach]422732[/attach]
运行Furmark负载测试时,用热成像仪扫描RX 5700显卡的正面、出风口和背板的发热情况,正面最高53.7度,出风口62.1度,背部裸露出来的核心部分74度,温度也不高,温度水平,两张卡都差不多。


[attach]422733[/attach]
目前只有Radeon Adrenalin 2019驱动可以支持Radeon RX 5700 XT的超频,其他第三方软件和更旧的驱动版本暂无法支持Navi显卡的超频。Radeon Adrenalin超频的操作也比较简单,打开WattMan,在GPU频率电压处拉曲线就可以了,不单是最大频率,各负载状态下的频率都可以通过曲线调整,还可以通过拉高功耗极限来获取更高的加速频率,RX 5700 XT最多可以拉高50%,获得150%的功耗上限,按照官标的TDP算,最高可以开到337W。最终我们把核心最大加速频率超频至2.1GHz左右,3Dmark Firestrike Extreme跑分成绩12069分,图形分12915分,相比默频成绩提升4.8%。


[attach]422734[/attach]
RX 5700功耗限得比较死,超频空间相对较小,即使在驱动中将频率和+20%的功耗上限拉上去,还是没法在高负载下维持高频,微调超频后,大概只有1.2%的提升。


Adrenalin 2019驱动软件再升级
[attach]422735[/attach]
伴随着RX 5700 XT/RX 5700显卡的发布,AMD Adrenalin 2019驱动软件再度推出了多项功能性更新和升级。


[attach]422736[/attach]
为电竞玩家准备的Chill功能和Anti-Lag,前者可以手动控制游戏帧率,强制显卡跑在和显示器刷新率相应帧数上,减少画面撕裂、降低显卡负载和功耗;后者Anti-lag通过显卡输出键鼠的点击操作,可降低每次点击的响应时间,让玩家的操作更顺畅。


[attach]422737[/attach]
显示器部分有Radeon 图像锐化技术,锐化被其他后期效果柔化的游戏图像清晰度,例如去掉锯齿的AA技术,就比较容易造成图像边缘的柔化,RIS就是对AA效果之后的图像做以补偿,并且它的性能开销非常小,基本低于2%,远比AA技术要低。


[attach]422738[/attach]
自动超频功能更加简单,并且还有三种模式,分别是自动欠压超频、自动超频GPU、自动超频显存,前者满足一些希望在功耗较低的情况下超频的玩家,后两者就是字面意思,自动超频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


[attach]422739[/attach]
[attach]422740[/attach]
自动超频GPU后,相较默频有了小幅度提升,但和我们手动超频的成绩还是要低一点。


[attach]422741[/attach]
Radeon overlay,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图形化工具,功能基本等同于Radeon Adrenalin驱动的功能,只是采用图形化设计,UI界面更简洁、人性化,操作方便。


[attach]422742[/attach]
最后一个Relive,以前的Relive只能用来录屏,升级后的Relive就厉害了,打开远程播放后,可以用手机连接,打开远程播放功能并在iOS/Android商店搜索AMD Link安装,在同一个网络下扫描驱动给出的二维码就能完成连接。


[attach]422743[/attach]
虽然在Relive里这个功能翻译成“远程播放”,但APP的功能非常丰富远不止远程播放,不但可以监控GPU频率、温度、风扇转速等状态,还可以用手机APP录制电脑在跑的游戏帧数,获得平均帧等,以后测试显卡性能再也不用复杂的操作或者Fraps了。


[attach]422744[/attach]
既然叫“远程播放”,顾名思义自然是有远程操控和播放功能啦,在手机上操控电脑跑3DMark还是非常过瘾的。


[attach]422745[/attach]
在手机上看罗拉也很爽。。。。第一次用这个功能看到罗拉的时候,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很是新鲜。


附加的一点小测试:以太币挖矿测试
以太币在数年时间跟着比特币的热度,成了炙手可热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相信不少玩家也好奇RX 5700 XT/RX 5700挖矿的算力有多高。
[attach]422746[/attach]
但是非常可惜,目前以太币挖矿的最新内核都无法支持RX 5700 XT,提示Failed,cannot Create DAG on GPU,算力为0,GPU也没有负载。


[attach]422747[/attach]
更先进的Phoenix内核倒是可以跑出算力,但显然这个速度并不正常,GPU负载的功耗也偏低,这个性能级别的显卡正常算力应该至少有十倍左右,4.48MH/s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算力,估计还得等内核更新才能支持新出的显卡架构。


总结
Radeon RX 5700 XT/RX 5700是AMD推出第二款7nm工艺显卡,搭载全新的RDNA架构Navi核心,更适合游戏中的多样性运算,拥有优良的每时钟性能,相较GCN架构,每时钟性能提升可达4倍,配备2560/2304个流处理器、GDDR6显存、PCIe 4.0接口,相较GDDR5显存和PCIe 3.0,拥有翻倍的带宽优势。

从我们的性能测试可以看出RX 5700 XT/RX 5700相较RX VEGA 64/VEGA 56性能提升可达20%,相较其竞品RTX 2070/RTX 2060,也有5%-10%的性能优势,完美接替上代显卡RX VEGA 64/VEGA 56显卡的大棒,撑起Radeon VII之下市场的横梁。

除了架构和性能方面,全新的Adrenalin 2019驱动软件也令人瞩目,真正从玩家的角度出发,推出多个超频、游戏、辅助、个性化功能,令见惯各种驱动软件的小编都为之叹服,这已经不能单纯称之为一个驱动软件,说是游戏游戏辅助引擎都不为过。

说到最后还是得聊聊亘古不变的话题:售价,Radeon RX 5700 XT售价3099元、Rdeon RX 5700售价2699元,其竞品RTX 2070售价在3699元,RTX 2060售价2999元,RX 5700 XT/RX 5700这个售价还是非常有性价比的,性能较高还便宜,便宜大碗就是说的AMD了。AMD,Yes!
[attach]422748[/attach]
作者: 十月初一    时间: 2019-7-7 21:24
显卡文章写了这么长,辛苦了.
作者: 暴疯狂笑    时间: 2019-7-7 21:24
认准5700XT买就是了
作者: wmk19700212    时间: 2019-7-7 22:33
窮,等5600GT、5600、5600pro、5600XT、5650。

作者: xdd6622    时间: 2019-7-7 22:38
AMD,YES!!!!!!!!!!!!
作者: jeffrey913    时间: 2019-7-7 22:57
看的我都想把手中的64扔了
作者: pyb2000    时间: 2019-7-8 01:05
2060s铭瑄盖中盖听说2499,A卡厂家少,不知道有没有像这样玩的大的
作者: lovepzz    时间: 2019-7-8 01:47
pyb2000 发表于 2019-7-8 01:05
2060s铭瑄盖中盖听说2499,A卡厂家少,不知道有没有像这样玩的大的

去咸鱼看看底价啊,5700 2099,5700XT 2659~!

作者: tsammammb    时间: 2019-7-8 10:09
5700能耗比不错,期待2K以下价格的非公版
作者: 不记得了    时间: 2019-7-8 14:55
amd现在全线发力啊,就看看论坛有啥好车了
作者: atmosphere    时间: 2019-7-8 21:50
好长 好长。。。看看非公频率还能不能上去
作者: eraser666    时间: 2019-7-8 21:59
感谢测试,辛苦了。
作者: konglang_616    时间: 2019-7-9 15:38
Super来了我相信还会有对比评测的

作者: DoctorX99    时间: 2019-7-10 09:13
jeffrey913 发表于 2019-7-7 22:57
看的我都想把手中的64扔了

一个月前2100买的VEGA56表示毫无鸭梨,毕竟才20%的差距其实本来我是想等的,但是想想新卡没支持黑苹果,而且1080P够用了就下单VEGA56了,反正56要跪的新卡也要跪

作者: luoyu_1980    时间: 2019-7-11 16:15
xt能支持4k分辨率的游戏不?

作者: 橙黄鼠标    时间: 2019-7-11 21:11
luoyu_1980 发表于 2019-7-11 16:15
xt能支持4k分辨率的游戏不?

当然能,测试都是用4K跑的

作者: 3332243    时间: 2019-7-14 03:09
建议大家暂时观望下吧,贴吧那边很多5700翻车,bug太多了
作者: wltzwr    时间: 2019-7-15 11:30
还有没有 CF一说?
作者: 橙黄鼠标    时间: 2019-7-15 12:32
wltzwr 发表于 2019-7-15 11:30
还有没有 CF一说?

没了。字数补丁

作者: yue_pceva    时间: 2019-7-15 13:52
5700xt用aida64跑gpu压力测试了大概一分钟就黑屏死机强制重启,风扇转的很夸张
作者: 橙黄鼠标    时间: 2019-7-15 17:31
yue_pceva 发表于 2019-7-15 13:52
5700xt用aida64跑gpu压力测试了大概一分钟就黑屏死机强制重启,风扇转的很夸张 ...

随手试了一下,烧了6分钟 没毛病

作者: DK29    时间: 2019-7-15 21:05
5700XT一旦wattman调整过风扇策略,之后打游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黑屏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试过?
1809,DDU清过,19.7.1,750W插了两根显卡供电线
作者: 橙黄鼠标    时间: 2019-7-16 16:52
DK29 发表于 2019-7-15 21:05
5700XT一旦wattman调整过风扇策略,之后打游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黑屏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试过?
1809,D ...

短时间没见,超频测试都是调整风扇策略的。。。黑屏频率高么?

作者: DK29    时间: 2019-7-17 09:30
橙黄鼠标 发表于 2019-7-16 16:52
短时间没见,超频测试都是调整风扇策略的。。。黑屏频率高么?

黑过三次,一次是打了半个多小时没问题,准备吃饭去暂停游戏,点了一下最小化马上黑。
第二次是打开游戏,准备载入存档的时候(此界面有3D)突然卡住,然后黑屏。
第三次是游戏打到一半,因为是光头吴克2,所以根本没有激烈的画面,莫名其妙直接黑掉。
这三次黑屏都有共同点,风扇转速已经起来,黑屏后显示器显示“无信号”,并且风扇转速立马下来。需要长按电源键强行关机。
我也试过拉了风扇去跑furmark和3dmark,曾经考虑过是电源动态响应的问题,我在furmark里面通过疯狂点按空格键都没有黑屏,3dmark也是随便跑。
迪兰让我换一片试试,我真的不知道该咋整,是显卡问题还是驱动问题呢?
打电话给AMD,AMD表示你等等驱动更新。
电脑里面软件有点多,重装系统真的有点麻烦。
谢谢大佬能看完我倒苦水。

作者: 橙黄鼠标    时间: 2019-7-17 15:28
DK29 发表于 2019-7-17 09:30
黑过三次,一次是打了半个多小时没问题,准备吃饭去暂停游戏,点了一下最小化马上黑。
第二次是打开游戏 ...

是只有这三次吗?如果是的话 建议继续等待驱动更新,偶发性的黑屏对使用影响比较小。
我这里有偶发性的闪屏现象,感觉是Delta 色彩压缩算法的问题。。等驱动修复吧

作者: DK29    时间: 2019-7-18 13:53
橙黄鼠标 发表于 2019-7-17 15:28
是只有这三次吗?如果是的话 建议继续等待驱动更新,偶发性的黑屏对使用影响比较小。
我这里有偶发性的闪 ...

不是只有三次,是发生了三次后我怂了,客服也说你不要再试了伤电脑的。
昨天不死心,DDU卸了19.7.1,打上了19.7.2,BIOS也刷到了12号最新的AGESA1003AB,依旧黑。网上的偏方(拉wattman后重启)也试过了,还是黑。
京东已经同意退货了

作者: loveay    时间: 2019-8-18 02:25
本帖最后由 loveay 于 2019-8-18 02:35 编辑

供电设计里的VDDCI是什么?
我能理解成类似CPU电压里的IO和SA吗?

作者: rushmytowers    时间: 2019-9-3 07:32
标题Radoen是typo了,应为Radeon....
作者: luoyu_1980    时间: 2019-9-6 09:25
5700xt和2070s性能差多少?
作者: 十月初一    时间: 2019-9-6 13:45
为电竞玩家准备的Chill功能和Anti-Lag,前者可以手动控制游戏帧率,强制显卡跑在和显示器刷新率相应帧数上,减少画面撕裂、降低显卡负载和功耗;后者Anti-lag通过显卡输出键鼠的点击操作,可降低每次点击的响应时间,让玩家的操作更顺畅。

我记下来,还不知道更新的这个功能作用,哈哈。




欢迎光临 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https://bbs.pceva.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