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两款大容量企业级SATA SSD的比较:Micron M500DC vs. Intel DC S370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点击数:17069|回复数:35
本帖最后由 larryexchange 于 2014-9-15 18:44 编辑

知道Micron出了新的SATA接口的企业盘M500DC是挺早以前的事,不过一直提不起兴趣,主要是M500DC用了和M500一样的颗粒、主控和接口,只是预留的容量更多而已。而且看了些国外的评测性能上面也没有太多亮点。

前几天想着给老骥伏枥的W520笔记本扩容,本想一步到位买Intel DC S3700 800GB的,无赖价格和以前比没有怎么松动。加上自打有了W540,W520已经渐渐退居二线了,用S3700有些浪费。所以想着试试Micron的SATA盘吧。Micron之前只用过他家的PCIe的盘,笔记本一直不敢用,因为总是听说镁光和Thinkpad的各种不兼容问题(当然主要是C300/C400那个年代)。

于是就入手了两块Micron M500DC 800GB的SATA盘(下面的图片来自StorageReview.com)。


首先看看Micron自己给M500DC的定位。性能介乎P410m和P400m之间,比M550弱一些。耐用性比消费类的M500/M510/M550都要好,但不如P410m和P400m。当然和自家的P320h/P420m这类PCIe接口的SSD不用比了。


M500DC的技术指标(摘自StorageReview.com)
Micron M500DC Enterprise SSD Specifications

  • Capacities: 120GB, 240GB, 480GB, 800GB
  • Form Factor: 1.8-inch, 5mm z-height and 2.5–inch, 7mm z-height
  • Controller: Marvell
  • Media Type: 20nm MLC NAND
  • Interface: SATA 6Gb/s (SATA III)
  • Operating Shock: 1500 G/1ms
  • Operating Vibration: 10-500Hz at 3.1G
  • Endurance

    • 120GB: 0.5PB Total Bytes Written
    • 240GB: 1.0PB Total Bytes Written
    • 480GB: 1.9PB Total Bytes Written
    • 800GB: 1.9PB Total Bytes Written
    • Drive Fills: 2 per day for 5 years
    • MTTF: 2 million device hours
  • Sequential Read/Write @ 128K: 425/375 MB/s
  • Random Read/Write @ 4K: 65/35K IOPS
  • Power
  • Idle/Standby/Sleep: 200mW
  • Active Average: 200mW, 250mW, 300mW, 325mW
  • Active Maximum (128k Sequential): 4.0W, 5.0W, 6.0W, 6.3W
  • XPERT feature set (RAIN, ARM/OR, ReCAL, eDPP)
  • Operating Temp: 0°C to +70°C
  • Weight: <142g

从上面的SPEC可以看出最大容量800GB的TBW也只有1.9PB,而400GB的P400m的TBW有7PB之多。相较而言这块M500DC真对不起企业级的称呼。
不过4K读写有65,000和35,000倒是挺不错。StorageReview.com的评测也证明了M500DC除了TBW差点意思,性能还是杠杠的。


完整的评测内容见http://www.storagereview.com/micron_m500dc_enterprise_ssd_review

当我从某宝买到这两块盘后,首先当然是看这两块是否如卖家所言的是新盘。

下面是后续M500DC测试的平台

Thinkpad W520
- CPU: 2960XM
- 内存: 32GB 1333
- 系统盘: 三星SM841 mSATA 512GB
- 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 2012 R2





注意到上面两个固件版本已经和StorageReview.com中测试的0129不同,升级为0133了。

还算满意,接着顺手分别针对两块盘跑了AS SSD。




依然可以用满意来描述此时的感觉。

接着抱着怀疑的态度想看看这盘稳定态下能否达到标称的35,000 IOPS(4KB 100%写),于是删除分区,对两块盘分别运行了FIO。每次30分钟(以往的一些测试,很多盘在20分钟左右开始IOPS衰减到稳定状态。)
这是第一快盘开始执行的时候,可以看到IOPS基本在80,000多,这已经和之前StorageReview评测的不同了,那那个测试中,M500DC 480GB开始只有不到60,000的IOPS。


下面是这块盘30分钟后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这是IOPS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波动,从70,000到81,000。30分钟后报告中显示平均IOPS为81,257。30分钟测试共写入了约2TB数据。


接着是第二块盘。也是截了开始和结束时的图。



应该说结果和第一快盘差不多。

买两块一样的盘是为了做Storage Space的软RAID使用的。


想看看做了软RAID以后4KB的IOPS效果如何。于是又跑了一次30分钟的FIO。




最后平均的IOPS在145,340。这个已经超过P420m实测的4KB写性能了。这大大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看看S3700在相似环境下的表现。

下面是两块Intel DC S3700 800GB在同M500DC类似的平台下的表现。

Thinkpad W540
- CPU: 4800MQ
- 内存: 32GB 1600
- 系统盘: Plextor M6G NGFF 128GB
- 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 2012 R2

一样还是AS SSD开始




直接FIO。

可见开始时这块S3700只有60,000多的IOPS(或许我不该说“只有”)。而结束的时候,看以看到在55,000到60,000之间。30分钟平均IOPS在59,348。


另一块S3700的表现也差不多。




再来看做了Storage Space软RAID以后。




最后报告可以看到平均IOPS在做了软RAID以后再116,394。对于一台笔记本来说已经是相当强的存储了。

结论
======
如果对于TBW没有太高要求,M500DC在新固件下(0133)性能完全可以把S3700比下去。更不用说价格还只是S3700的几分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kulanyee 发表于 2014-9-15 18:49 | 只看该作者
笔记本用企业级,咱佩服得五体投地
3#
neeyuese 发表于 2014-9-15 19:24 | 只看该作者
你看看LAT吧,明显Intel的DC S3700比Micron M500DC好很多。
4#
larryexchange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20:01 | 只看该作者
neeyuese 发表于 2014-9-15 19:24
你看看LAT吧,明显Intel的DC S3700比Micron M500DC好很多。

有么?方差小一点而已,CLAT和Total LAT还是M500DC好。
5#
neeyuese 发表于 2014-9-15 20:20 | 只看该作者
M500DC都上百ms了。
6#
larryexchange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20:30 | 只看该作者
neeyuese 发表于 2014-9-15 20:20
M500DC都上百ms了。

你看的是最大值啊,这个确实M500DC差一截,同样的反应出来的标准差也差一些。不过平均值挺好。

另外考虑到M500DC的测试平台比S3700还是要老了两代。这点看SLAT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可以发现些端倪。如果把M500DC放在W540上测试,可能差距就没有这么大了。
7#
neeyuese 发表于 2014-9-15 20:32 | 只看该作者
larryexchange 发表于 2014-9-15 22:30
你看的是最大值啊,这个确实M500DC差一截,同样的反应出来的标准差也差一些。不过平均值挺好。

另外考虑 ...

一般Lat看的都是最大值,因为Qos的关系,你不妨同平台测一下。

8#
醉酒棕熊 发表于 2014-9-15 20:5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luckissy 发表于 2014-9-15 22:20 | 只看该作者
壕无人性
10#
ph19881012 发表于 2014-9-15 22:2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评测很用心哇~
这对比帖子成本都1w多了。。。
11#
ph19881012 发表于 2014-9-15 22:28 | 只看该作者
不过真心的。。。跑分别在笔记本上跑。。。
在最新的平台的台式机上跑,那效果简直提升好几个档次~
12#
larryexchange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22:50 | 只看该作者
ph19881012 发表于 2014-9-15 22:28
不过真心的。。。跑分别在笔记本上跑。。。
在最新的平台的台式机上跑,那效果简直提升好几个档次~ ...

主要目的不是跑分,还是为的装在本子上用的。所以也没有刻意在一样的本子上测试这两个厂牌的盘。也就是顺带手的事儿。
13#
zwccwz 发表于 2014-9-15 23:53 | 只看该作者
larryexchange 发表于 2014-9-15 22:50
主要目的不是跑分,还是为的装在本子上用的。所以也没有刻意在一样的本子上测试这两个厂牌的盘。也就是顺 ...

在台式机的Z87平台上,估计你的测试还是会有进步的
14#
ph19881012 发表于 2014-9-16 00:58 | 只看该作者
zwccwz 发表于 2014-9-15 23:53
在台式机的Z87平台上,估计你的测试还是会有进步的

肯定是大进步。。。
笔记本上cpu供电和节能的原因,4kb写入才70左右,台式机上关了节能可以有135。。。基本翻倍
15#
gudubendan 发表于 2014-9-16 09:24 | 只看该作者
16#
slr 发表于 2014-9-16 15:49 | 只看该作者
lat反馈系统最小性能,最大压力时的最小性能决定是否存储是瓶颈,也就是企业级所需要的性能

当然价格确实不是一个档次的
17#
larryexchange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6:55 | 只看该作者
slr 发表于 2014-9-16 15:49
lat反馈系统最小性能,最大压力时的最小性能决定是否存储是瓶颈,也就是企业级所需要的性能

当然价格确实 ...

我的FIO测试中(队列深度8,8个线程同时压),没有热身的过程,压力是均衡的。所以不存在所谓最大压力。

另外LAT只看最大值,我也是不能同意的。最大值在统计上往往是需要另作考虑的,甚至需要将Outliner排除在外,否则反而可能造成数据失真。
以M500DC和S3700各自第一块盘的FIO结果为例。

M500DC的延迟的最大值是94.278ms,而S3700的是15.919ms,貌似S3700的延迟好的多。

但是如果你留意延迟数据的分布,可以看到M500DC约13.63%的延迟在0.75ms一下,85.91%的延迟在0.75ms到1ms之间。而超过20ms的数据只有0.02%,相对于30分钟0.02%也0.36秒而已。而反观S3700,98.15%的延迟在1ms和2ms之间。延迟的平均值也是M500DC的0.783ms好于S3700的1.076ms。

无疑S3700性能表现的一致性是很赞的(这点从标准差结果可以看出)。但我们也不能只看一项吧?

顺便说一句,本来这个帖子也只是分享源于发现M500DC带来的一点惊喜,没打算证明M500DC比S3700好,事实上耐用性对于长期使用更加重要,1.9PB对于企业来说还是有点少,我有一块盘已经快1PB了。)
18#
dk@pceva 发表于 2014-9-16 17:02 | 只看该作者
neeyuese 发表于 2014-9-15 19:24
你看看LAT吧,明显Intel的DC S3700比Micron M500DC好很多。

浴大的签名图片是谁啊
19#
dvcam 发表于 2014-9-16 1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vcam 于 2014-9-16 18:54 编辑

正好我也测试过M500DC 800G的工程样品ES盘

测试平台:Z68, i5-2500K 4.5G,Win7 32bit,RST 11.7,测试盘挂在副盘
我测试的方法稍有不同,我的测试方法步骤:
1.删除分区,用HDT全盘随机填充


2.然后用 IOmeter 全盘QD32 4K写入,跑30分钟,开始有8万IOPS,大约10分钟后降低到2万多 IOPS


3.Fio QD16 4K写入,跑10分钟。这测试跟前面IOmeter测试不是马上连着跑的,有几分设置/截图的间隔时间,盘也有几分钟"喘息"GC的时间,所以刚开始也有8万IOPS,但保持不了多久。

Fio测试结果:

Jobs: 16 (f=16): [wwwwwwwwwwwwwwww] [99.8% done] [0KB/110.7MB/0KB /s] [0/28.4K/0
Jobs: 16 (f=16): [wwwwwwwwwwwwwwww] [100.0% done] [0KB/96939KB/0KB /s] [0/24.3K/
0 iops] [eta 00m:00s]
4kwritetest: (groupid=0, jobs=16): err= 0: pid=1024: Tue Jun 17 13:20:11 2014
  write: io=2912.2MB, bw=102836KB/s, iops=25709, runt=600005msec
    slat (usec): min=1, max=295, avg= 3.56, stdev= 2.40
    clat (usec): min=271, max=36245, avg=9951.70, stdev=7852.27
     lat (usec): min=275, max=36247, avg=9955.26, stdev=7852.22
    clat percentiles (usec):
     |  1.00th=[ 3088],  5.00th=[ 3120], 10.00th=[ 3152], 20.00th=[ 3152],
     | 30.00th=[ 3152], 40.00th=[ 3152], 50.00th=[ 3216], 60.00th=[15296],
     | 70.00th=[15424], 80.00th=[15552], 90.00th=[23168], 95.00th=[23936],
     | 99.00th=[24448], 99.50th=[24960], 99.90th=[28544], 99.95th=[29056],
     | 99.99th=[29312]
    bw (KB  /s): min= 4602, max=20608, per=6.26%, avg=6437.77, stdev=1700.94
    lat (usec) : 500=0.01%, 750=0.01%, 1000=0.01%
    lat (msec) : 2=0.01%, 4=54.12%, 10=0.21%, 20=31.14%, 50=14.53%
  cpu          : usr=0.34%, sys=0.55%, ctx=0, majf=0, minf=0
  IO depths    : 1=0.1%, 2=0.1%, 4=0.1%, 8=0.1%, 16=100.0%, 32=0.0%, >=64=0.0%
     submit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complete  : 0=0.0%, 4=100.0%, 8=0.0%, 16=0.1%, 32=0.0%, 64=0.0%, >=64=0.0%
     issued    : total=r=0/w=15425567/d=0, short=r=0/w=0/d=0
     latency   : target=0, window=0, percentile=100.00%, depth=16

Run status group 0 (all jobs):
  WRITE: io=60256MB, aggrb=102836KB/s, minb=102836KB/s, maxb=102836KB/s, mint=60
0005msec, maxt=600005msec


紧接着跑HDT的写入曲线


再之后,如果再一直跑IOmeter或者Fio 4K写入,写入速度反而会稍有提高大约2万8千 IOPS左右,再往后我就没一直跑了。
因为我这个测试方法不是标准的从空盘开始跑4K稳定态的方法(SNIA标准方法耗时太久,我是偷懒不想花太多时间),所以测试仅供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
larryexchange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9:44 | 只看该作者
dvcam 发表于 2014-9-16 18:31
正好我也测试过M500DC 800G的工程样品ES盘

测试平台:Z68, i5-2500K 4.5G,Win7 32bit,RST 11.7,测试盘 ...

我觉得固件的差异是主要原因。StorageReview测的0129结果比你的稍好些。我看到他们补充更新了一个固件后,原本成绩较差的SQL测试结果得到很大改善。不过他们没有提这个新固件的版本号,已经对于其他测试结果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