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ence 发表于 2019-9-8 16:35

三款性价比固态硬盘同步耐久度测试(完)

本帖最后由 Essence 于 2019-10-21 16:26 编辑

三盘耐久度测试进行到第11周,西数绿盘已经在第九周牺牲,雷克沙NS100和金士顿A400的主机写入量分别达到1257.70TB和1519.37TB。由于我们的测试是应制造商以外的第三方企业要求而进行,目前已经获取到足够的信息,本次耐久度测试正式完结。


截至9月6日晚上,雷克沙NS100闪存平均擦写2366PE,金士顿A400闪存平均擦写3003PE。



金士顿3000+PE性能重复测试

在突破3000次擦写之后,金士顿A400迎来第二次性能复测。PCMark 7存储测试成绩出现一定的衰减。



不过PCMark 8存储测试评分没有降低,反而略有增长,当然还是不能同比出厂态的4838相提并论。



速度保持表现:

对两张SSD填充由随机数据生成的测试文件并高温烘烤24小时。雷克沙NS100 512GB烘烤前测试文件平均读速481MB/s,烘烤后平均读速480MB/s。




金士顿A400 480GB烘烤前测试文件平均读速323MB/s,烘烤后平均读速261MB/s。



空闲1小时后重复测试,读取性能没有改善,个别文件甚至有进一步下滑趋势。


数据完整性情况:

两张盘都通过了数据完整性测试。




测试总结:

之前有网友建议应该测试高端固态的耐久度,但实际上,由于这些年产品已经很成熟,高端的固态硬盘反倒没有必要测试,只要是正规品牌堆料的产品,是不可能在耐久度上栽跟头的。另一方面,我们曝光过的假标等垃圾颗粒的固态,也没有必要测试耐久度,基本没悬念——之前我们曝光的文章里就有测试——很快就挂掉。综上所述,性价比级的固态硬盘做耐久度测试才最有看头,可以充分了解正规品牌是如何在成本与性能上做平衡的。

从这次参测的三款产品来看,在新盘状态,三张固态硬盘中雷克沙NS100使用了全盘SLC策略,从空盘开始的高速写入过程较长,缓存用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最后稳定在260MB/s左右的水平。金士顿A400和西数绿盘为传统的固定SLC模式,绿盘的缓存外写入速度略快,但由于重负载写入下有间断性卡顿,所以综合下来之后金士顿A400的耐久度测试进度一路保持了领先。



在新盘阶段,三张固态硬盘都能胜任家用系统盘应用,对比来说的话雷克沙NS100的性能为其中最强的一个。西数绿盘由于缓存外写入最快,如果用于移动硬盘会有比作为系统盘更好的优势。

随着写入的增多,在后续耐久度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SSD写入速度的变化。譬如金士顿A400失去了SLC缓存、雷克沙NS100也从全盘SLC策略调整为容量较小的固定SLC模式。对于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我认为这位网友的假说很有解释力:



从测试结果来看,读写速度保持最为稳定的西数绿盘最早倒在1882 PE的水平上。当Windows内卡死无响应的情况下,基于Linux系统的Parted Magic工具箱依然能读出文件列表,理论上此时仍然有复制并抢救出数据的机会,只不过第二天硬盘就彻底无法识别了。这个经验可供大家遇到濒死SSD抢救时参考。



本次测试的金士顿A400使用定制版的群联PS3111主控,但搭配了美光的闪存颗粒,固件特性也同常见的公版群联方案(搭配东芝颗粒)不太一样。大概在闪存平均擦写2200次之后,烘烤后文件读取速度开始出现掉速苗头,3000PE后变得比较严重,但并未发现明显的性能修正动作,也没有重映射记录。金士顿的性能或许不是最强,但综合表现十分稳健,这也是一项老传统了。



雷克沙是固态硬盘界的新军,背后的江波龙在固件研发方面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NS100从测试开始到现在的2366PE为止,每次高温烘烤后的速度保持都很稳定。在2156 PE时的综合性能测试中NS100也是三张硬盘中性能最优秀的一个。



本次三盘耐久度测试进行两月有余,终于到了画上句号的时候,可能会有朋友会因为没有将它们全部写死而略有遗憾,不过考虑上写入放大之后,从家用实用角度来看目前的结果已经足够令人满意。或许下一次我们面对的测试目标就将是QLC闪存了。


Vayne 发表于 2019-9-8 17:01

其实还是期待看一下金士顿和江波龙的极限的,不知道最后金士顿还会不会和以前一样锁盘保数据

xdd6622 发表于 2019-9-8 17:11

只有板凳了{:1_509:}!恭喜测试完毕,确实遗憾没全部写死

nicoleabc 发表于 2019-9-8 17:29

金士顿和江波龙都还是不错的

qqmsn 发表于 2019-9-8 21:30

看来是西数不让测了,以免太难看{:1_454:}

孤舟一笠 发表于 2019-9-9 07:58

西数高价招安啦?遗憾每周必看,没有看到最后的结果

团结 发表于 2019-9-9 09:10

缓存外写入最快的是金士顿吧,不是WD

石头 发表于 2019-9-9 10:10

孤舟一笠 发表于 2019-9-9 07:58
西数高价招安啦?遗憾每周必看,没有看到最后的结果
第一段就说为何要停了。第三方做咨询的,跑一次就要收一次费的,人家要省钱。。。

西数没人找我,我也不希望他们找我。。。他们要诏安只能要求全撤稿。你这么瞎想可是侮辱了所有人,这样聊天好吗?包括 @qqmsn

sunlory 发表于 2019-9-9 11:22

原来 固定slc缓存,不是有单独的缓存芯片,而是从TLC中分出来的?有没有单独的缓存芯片的呢?

bssharp 发表于 2019-9-9 13:14

sunlory 发表于 2019-9-9 11:22
原来 固定slc缓存,不是有单独的缓存芯片,而是从TLC中分出来的?有没有单独的缓存芯片的呢? ...

记得 (来源忘了) 现在的 MLC、SLC 芯片都是和 TLC 一样的生产线, 只是使用的时候每个单元只编程 2bit 或 1bit.
这样的话, 单独 SLC 缓存芯片和直接共用一部分 TLC 没区别, 并且直接共用 TLC 还有两个好处: 磨损更均衡, 可以动态调整缓存大小
唯一的代价就是固件更复杂了, 但这样的固件也已经经过多年验证了. 现在没有单独 SLC 缓存芯片产品, 可能这就是原因


StormBolt 发表于 2019-9-9 16:06

孤舟一笠 发表于 2019-9-9 07:58
西数高价招安啦?遗憾每周必看,没有看到最后的结果

还尼玛每周必看。。。。。。。。。。。。。。。。。。。。。。。。。。。。。。。。。。。。。。。。。。。。。。。。。。。。。。。。。。。。。。。。。。。。。。。。。。。。。。。。。。。。。。。。。。。。。。。。。。。。。。。。。。。。。。。。。。。。。。。。。。。。。。。。。。。。。。。。。。。。。。。。。。。。。。。。。。。。。。。。。。。。。。。。。。。。。。。。。。。。。。。。

洛买买 发表于 2019-9-9 21:39

这个也是我每周期待的项目 哈哈哈

石头 发表于 2019-9-9 23:23

sunlory 发表于 2019-9-9 11:22
原来 固定slc缓存,不是有单独的缓存芯片,而是从TLC中分出来的?有没有单独的缓存芯片的呢? ...

你说的那是用DDR内存做缓存的方案,高端的有,但价格贵,不符合现在杀价的潮流{:1_571:}

十月初一 发表于 2019-9-10 08:37

看完测试就想买几个用了。{:1_466:}

mustardgs 发表于 2019-9-10 10:11

无责任猜测是金士顿某经销商出的钱{:1_465:}

redyan9985 发表于 2019-9-10 10:28

果然祖传金士顿,寿命nb。

dboy99 发表于 2019-9-10 10:54

本帖最后由 dboy99 于 2019-9-10 11:15 编辑

之前的发言居然被挂城墙了,今晚要给自己加只鸡腿{:1_454:}
顺便展开说一说slc模式

众所周知,MLC和TLC都可以在使用SLC模式,以MLC举个例子,在同样的纠错条件下,MLC颗粒在MLC模式下可以实现3000PE,切换成SLC模式可以实现20000PE。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该颗粒可以先跑SLC模式10000PE之后,还能再跑MLC模式1500PE呢?又或者是反过来,MLC模式先跑1500pe,SLC模式还能再跑10000PE?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在实际测试中,颗粒的两种模式的磨损程度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换算关系,也很难找到有效的经验曲线。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只要颗粒曾经运行过SLC模式,那么它切换回MLC模式后的剩余寿命将会变得难以预测。反之亦然。
补充一点,其实MLC模式磨损完之后,转为SLC模式还是能继续用的,因为SLC模式的纠错更容易,可以应对更高的误码率。但同样是没办法预测寿命。



yhhuada66 发表于 2019-9-11 13:34

虽然是有人付费的测试,但对我们普通玩家来说还是很不错的,目前大厂tlc产品都是可以信任的,哈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款性价比固态硬盘同步耐久度测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