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ence 发表于 2018-7-24 20:02

IT圈纠错:QLC没某些人说的那么不堪

自5月份美光率先宣布量产以来,美光、三星、东芝三大闪存原厂均已宣布各自3D QLC计划,并且都与96层堆叠技术挂钩。新的闪存类型诞生了,那么不可避免的又会重现TLC问世时的恐慌情绪。关于QLC闪存,我们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它的前世今生。


QLC不是新事物

很多人最近才看到QLC的字眼出现在各大媒体,其实早在2009年2月,闪迪就宣布了全球首款4位单元闪存技术(X4 Technoly),即QLC闪存。首个QLC闪存实用43nm工艺制造,单芯片容量64Gb,可结合MCP多芯片封装提升容量。


这个最古老的QLC闪存当时就已经具备了诸如All-Bite-Line(ABL)架构以及三步编程和顺序感应等先进特性。如果要问为何它没能持续走下去,除了技术上的发展难度之外,更多的原因大约还是当时尚能通过制程微缩快速有效地降低成本。

TLC->QLC不可避免

从平面到3D堆叠,闪存原厂们挽救了制程微缩撞墙的困境。但3D堆叠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管盖高楼就能实现容量的不断扩增。除非基础材料能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技术水平下3D堆叠发展到128层以后还会遇到新的瓶颈,所以各大原厂不约而同的在96层就开始QLC的研发。


通过TLC到QLC的演变,理论上我们可以获得33%的存储密度提升。辅以新96层堆叠技术,东芝已经宣布1.33Tb的单芯片存储密度,再加上16 die封装,单颗芯片就能够实现2.66TB存储容量。


耐久度会有多差?

降价是大家都想看到的,如果需要用擦写循环次数来交换的话,大家肯定需要知道具体的代价有多大,能否接受的了?

纠错时间到了,先看看某网站是怎么写的:可靠性很差,可擦写寿命100-150次。



这是在贩卖焦虑。闪存擦写寿命有多少,这个让闪存原厂自己来回答最有说服力。美光对于3D QLC是这样标注的:1000PE。至少是与2D TLC持平的。



有没有打脸呢?某媒体认为现在TLC还只有最高1000PE,这不知道是在翻哪年的老黄历了。早在三星840推出的时候,SMART信息中闪存磨损指标就是按照1000PE标注的。当然了,三星840后来被发现缺少应有的数据保存期应对机制,爆出了老数据掉速问题,这是后话了。

美光第一款应用3D QLC闪存的是企业级SSD,如果可靠性真的如某些媒体所说“很差”的话,应该是先用到存储卡里才对,有企业级产品做先锋,普通家庭用户还有什么担心的?而且大家不必太过揪心QLC会来的太快,首批96层3D闪存产品还会是TLC的,至少三星和东芝都是这样计划的。东芝今天已经宣布了首款应用96层3D TLC闪存的客户级NVMe固态硬盘——XG6系列。据外媒猜测,XG6有望被引入到零售产品线当中,型号有可能是RD500或RD600。



额外的纠错:

这部分也是某媒体在QLC科普文中传播的错误信息,尽管与QLC没有必然相关,不过这里有必要做出纠正:他们居然还把这段话标粗去强调了!


上面这段话中包含大量错误。

1.目前没有任何消费级SSD中“集成了SLC闪存”。SLC Cache是将TLC或MLC闪存以SLC方式操作来实现的,并没有物理SLC闪存集成在其中。8到50GB也并不能代表“一般“值,实际范围要比这大很多,小至2GB,大至数百GB,取决于固件算法。

2.“平时我们的读写操作都是在SLC缓存里面进行“,大错特错。对于具备SLC缓存的SSD来说,写入的确是进入SLC缓存的,但是读取,只有少数情况下才会出现数据从SLC缓存直接读出的情况。少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SLC缓存延缓释放的SSD进行AS等理论跑分时,读取测试执行时缓存尚未释放,数据直接从缓存读出;部分SSD采用全盘SLC的同时又执行比较懒的GC策略,若空白块没有低于阈值,就不会主动释放SLC缓存内容,那么读取就有机会从SLC缓存读出。总的来说,正常使用中数据从SLC缓存直接读取的情况属于极小概率时间。尽管现在已经有一些先进的SLC算法开始尝试热数据持续缓存,不过从总体上看,多数SSD读取操作还是从TLC中进行的。

3.“SLC缓存写满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全释放供下次使用“,错误。SLC缓存写满后可以边释放边写入,如果必须完全释放才能写入的话,SSD早就停止响应,系统也早就蓝屏了。

4.闪存擦除速度的确比写入更慢,但这不是SLC缓存用满后速度缓慢的直接原因。尽管闪存擦除一次需要的时间在毫秒级,但是一次擦除可以清空整个block(可包含数千个Page),相比写入速度的影响要小的多,擦除速度慢不是关键所在。原文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440BX 发表于 2018-7-24 22:33

单颗粒2.66T,这存储密度机械硬盘望尘莫及啊

Cogae 发表于 2018-7-24 23:10

价格降到合适价格,机械硬盘就基本上在一般用户淘汰了

ryoma1836 发表于 2018-7-24 23:18

最后那段错误那个集成SLC闪存那个真是笑尿了

redyan9985 发表于 2018-7-25 08:50

不好意思,我只关心价格,加量又加价这种事我是不接受的。

wanfeng304 发表于 2018-7-25 10:33

就这几年的趋势来说,qlc还是不能和hdd相比,无论是性价比还是数据存储的可靠性,除非是特在意hdd的噪音。
如果在意os盘速度的用户,基本上会考虑傲腾吧。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qlc会不会出一批对pe没那么讲究的高性价比盘,专门用来作仓库盘用,比如我自己的仓库盘几年用下来也就几次PE而已,一般都是读取。

lacsiess 发表于 2018-7-25 12:17

等等~~~东芝的企业级QLC的应用领域是数据存储,基本是一次写入以后只读取,这个并不能算QLC拿到desktop也适用的有效证据

Essence 发表于 2018-7-25 13:40

lacsiess 发表于 2018-7-25 12:17
等等~~~东芝的企业级QLC的应用领域是数据存储,基本是一次写入以后只读取,这个并不能算QLC拿到desktop也适用 ...

你还活在几年前

lacsiess 发表于 2018-7-25 13:43

本帖最后由 lacsiess 于 2018-7-25 13:49 编辑

Essence 发表于 2018-7-25 13:40
你还活在几年前
这是东芝发布QLC企业盘时自己说的......我很难相信你比东芝自己还了解他的产品,现在不就和TLC换MLC时代一样吗~~~有TLC继续买就行了,不必赶着第一波上QLC

Essence 发表于 2018-7-25 13:50

lacsiess 发表于 2018-7-25 13:43
这是东芝发布QLC企业盘时自己说的......我很难相信你比东芝自己还了解他的产品.
...

2016年东芝和Facebook讨论过100TB级QLC用于WORM(Write once read many)应用的可能性。彼时3D QLC尚未问世,只是讨论。
相关报道: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ws/qlc-nand-ssd-toshiba-facebook,32451.html

2017年东芝宣布64层BiCS3架构的3D QLC闪存,虽然没有量产的消息,但是东芝表示过超过1000PE耐久度的目标。
相关报道: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1590/toshiba-768-gb-3d-qlc-nand-flash-memory-1000-p-e-cycles

前几天,东芝宣布96层BiCS4架构的3D QLC闪存,这次没有谈PE,但是单Die容量扩展到了1.33Tb,采用16die封装可达到2.66TB容量。东芝已经决定下月FMS峰会上展示相关样品(已封装好的颗粒),9月份开始向合作伙伴(包括主控研发企业)提供样品。计划明年初完成大规模量产。
东芝官网:https://business.toshiba-memory.com/en-us/company/tma/news/2018/07/memory-20180719-1.html

我不是东芝,我比你了解东芝。
你逼迫我打脸的,所以我就打了,希望下次再发表否定言论前,自己先做好研究,不要自以为是。

tomoyo 发表于 2018-7-25 13:52

为了卖产品。。。别说100PE 10PE都可以。。U盘不就是了嘛。。。上市之后2到3年在谈买QLC吧。。TLC上市到普及不也是用两三年时间吗。。三星降速问题就不是问题咯?

Essence 发表于 2018-7-25 13:56

重申一下:这不是QLC闪存的广告帖。也不是推荐大家购买QLC闪存固态硬盘,事实上大家现在也买不到。
目的不是为了说服大家QLC比TLC好再哪,怎样评判需要大家根据有价值的、可信的、正确的信息自己来评估。
但是如果某些人无视一切可信来源的信息,非要坚持认为QLC一定是100PE不会变,推荐你去淘SLC洋垃圾。这句不是反话,没人可以改变别人怎么想。也没人非要改变别人怎么想。

lacsiess 发表于 2018-7-25 14:17

本帖最后由 lacsiess 于 2018-7-25 14:18 编辑

Essence 发表于 2018-7-25 13:56
重申一下:这不是QLC闪存的广告帖。也不是推荐大家购买QLC闪存固态硬盘,事实上大家现在也买不到。
目的不 ...
你评估的有效数据来源是什么呢~~~去官网翻过也没看见啊?莫非东芝对你单独发了白皮书?东芝号称QLC的企业级一直也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去年就有吹风今年还没见发布:http://bbs.pceva.com.cn/thread-139978-1-1.html,你主贴不就自己脑补海阔天空?话说回来,一般只在乎价格的客户应该还是挺欢迎QLC才对,TLC后期才靠3D堆叠获得了还行的使用体验,QLC如果要获得和现在TLC差不多使用体验恐怕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和MLC/TLC换代时代一样,不用正名也不用软文~~~没TLC(MLC)的市场空间的时候自然大家就用上QLC(TLC)了.

石头 发表于 2018-7-25 14:24

lacsiess 发表于 2018-7-25 14: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评估的有效数据来源是什么呢~~~去官网翻过也没看见啊?莫非东芝对你单独发了白皮书?东芝号称QLC的企业级 ...

10楼不都给链接了么

Essence 发表于 2018-7-25 14:25

lacsiess 发表于 2018-7-25 14:17
你评估的有效数据来源是什么呢~~~去官网翻过也没看见啊?莫非东芝对你单独发了白皮书?东芝号称QLC的企业级 ...

闪存原厂的官方数据你认为是脑补的。你的脑子比原厂更厉害。走好不送!

石头 发表于 2018-7-25 14:34

Essence 发表于 2018-7-25 13:56
重申一下:这不是QLC闪存的广告帖。也不是推荐大家购买QLC闪存固态硬盘,事实上大家现在也买不到。
目的不 ...

编辑同志,你也不要激动。。。他们也没说你这是广告贴。能客观理性看待技术与产品,这种态度与角度不是天生的,需要训练,你不是也当了很久编辑才自我训练出来么……
咱无法要求用户受过这个训练,告诉他出处就好。


石头 发表于 2018-7-25 14:45

tomoyo 发表于 2018-7-25 13:52
为了卖产品。。。别说100PE 10PE都可以。。U盘不就是了嘛。。。上市之后2到3年在谈买QLC吧。。TLC上市到普 ...
买卖产品的讨论可以看二手区与会员消费区。技术大版以知识讨论为主,根基是以事实说话,不胡说,尽量也不搞错概念,不会考虑谁想买什么,那是个人的自由……{:1_571:}

lacsiess 发表于 2018-7-25 15:05

本帖最后由 lacsiess 于 2018-7-25 15:14 编辑

石头 发表于 2018-7-25 14:24
10楼不都给链接了么
看来站长你是没看链接内容,东芝官网没提供任何性能和寿命数据,还没发布的NAND颗粒更不会有白皮书(当然东芝提供给一般人看的白皮书很多时候也只给使用PE而不给NAND PE就是了),主贴用没法实锤的PPT的PE当有效的数据,这和科普一毛钱关系也木有,就是科技网站每天都会出的XXXX信息来源谈YYYY一回事.

实际上他给的链接还不如去年东芝自己官网的新闻信息多https://business.toshiba-memory. ... ory-20170627-1.html,这是17年的文章,和楼主发的18年文章都是在每年圣克拉拉闪存峰会前的预热,去年还说了一下64堆叠下可以在16片的情况下组成1.5T的产品,今年96堆叠16片2.66T,按照东芝某次吹风64堆叠QLC用的40nm则还可以推测东芝选择了32nm/96堆叠出2.66T.

QLC确实已经近在咫尺,但是性能和寿命那都还是没谱的事情,也许接近TLC,也许远远不如只能拿来做入门级民用SSD+数据存储型专业货,这么急着正名起来干嘛,等东芝发了白皮书再从数据出发那才叫名正言顺.

石头 发表于 2018-7-25 15:31

lacsiess 发表于 2018-7-25 15:05
看来站长你是没看链接内容,东芝官网没提供任何性能和寿命数据,还没发布的NAND颗粒更不会有白皮书(当然东芝 ...

主贴里1000PE的是美光啊,文字说是美光,截图里也有美光的水印……说东芝就是多了要做多大容量。。。你看岔了?

石头 发表于 2018-7-25 15:35

lacsiess 发表于 2018-7-25 15:05
看来站长你是没看链接内容,东芝官网没提供任何性能和寿命数据,还没发布的NAND颗粒更不会有白皮书(当然东芝 ...
貌似主贴也没说东芝什么性能方面的数据啊,就是说东芝很努力的堆叠,意思就是这未来很明显的趋势,,,,走进你的幻觉?{:1_57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IT圈纠错:QLC没某些人说的那么不堪